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30 Sep 11 - 學習牛熊證 (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成立於31 Dec 2009。今年起計,30 Sep 2011為止變動為 (16.94)%,同期恒生指數變動為(23.63)%。 現時投資組合中,股票佔0%,而現金佔100%。

31 Dec 201030 Sep 2011變動
1投資組合$633,343 $526,076 (16.94)%
2恒生指數23035.45點17592.41點 (23.63)%
31 Dec 200930 Dec 2010變動
3投資組合$500,000 $633,34326.67%
4恒生指數21872.5點23035.45點5.32%


港股波動曾穿萬七,全周挫77點,日均成交786億

累挫近千八點,惟大市深不見底,今周頹勢未改,於一周四個成易日中顯然更為波動。本周初大市極為反覆,穿萬七關後,大市借憧憬歐洲為希臘債務尋求解決方法,港股大升逾700點重上萬八大關,惟已「弱過弱煲」的港股於本周後期被推低,令整體一周表現依然未見起色,最終港股一周跌77點或0.44%,報17592點;國指受民企股恐面臨倒閉潮及內銀累遭沽壓,跌116點或1.28%,報8917點。本周日均主板成交為786億元。

*周一(26日)*

  9月最後一周市況依然波動,港股周一(26日)仍未「止血」,美股於前周五(23日)喘定收高,惟港股「愈跌愈慘」,市場恐慌情緒升溫,恆指曾跌669點,曾跌穿萬七關至最低16999點,創2009年6月以來新低,全日34隻牛證打靶,當中26隻為恆指牛證。 不過恒指破位後即有買盤補倉,加上歐洲股市早段做好,大市跌幅逐步收窄。恒指收市報17,407點,跌261點;國企指數收報8,735點,跌297點。主板全日成交791億元。

  交易員表示,港股市況持續疲弱,不過恒指跌穿17,000點即時有反彈,淡友或已達標,沽壓可望減輕。市場憧憬歐洲金融穩定方案出台,預期月底前恆指會繼續反彈,惟彈力不會太強。原因內地重申控制通脹,預計恆指升至18,000點至18,300點會遇較大阻力。 內地金融股成重災區。市傳平保(2318)被匯控(0005)減持,股價急跌超過一成,收市報42.5元,跌13.7%,是表現最差藍籌股。工行(1398)再跌2.78%,收報3.85元;建行(0939)跌 2.19%,收報4.91元;中行(3988)及國壽(2628)都跌1.5%,合共拖低恆指106點。此外,農行(1288)再創新低,收報2.64元,跌5.38%;招行(3968)亦再跌超過4%。

  不過多隻重磅藍籌股靠穩支撐大市,中移(00941)收報75.6元,升0.2%;匯控(0005)收報59.55元,升0.08%;中海油(0883)收報11.88元,升0.34%。港交所(0388)跌穿120元,收報118.9元,跌4.11%;和黃(0013)再失守60元,收報59.8元,跌3.78%;騰訊(0700)收報155.9元,跌1.95%;計劃分拆地產業務的太古(0019)被高盛降評級,股價再跌4.78%,收報81.6元。 樓市交投萎縮,加上摩通唱淡樓價跌三成,地產股沽壓沉重。恆地(0012)跌6.05%,收報37.25元;新地(0016)一度跌穿90元,收報90.3元,跌3.42%;信置(0083)收報10.56元,跌3.83%;長實(0001)收報86.45元,跌2.43%。

  收租股及房產基金都被拋售,希慎(0014)及鷹君(0041)跌近5%;九倉(00004)跌近4%。匯賢(87001)跌超過5%;領匯(0823)及泓富(0808)就跌超過4%。

  憂慮內地汽車銷售倒退,汽車股被洗倉。東風(0489)跌穿10元,收報9.8元,跌14.3%,是表現最差國指成分股;比亞迪(01211)收報11元,跌10.9%;長汽(2333)、華晨(1114)及吉汽(0175)都跌超過9%。 資源股亦繼急瀉。銅價及金價急跌,招金(1818)收報11.52元,跌18.18%;紫金(2899)收報2.22元,跌10.8%;江銅(0358)跌9.28%,收報12.52元。中國建材(3323)跌11%,收報6.44元;兗煤(1171)跌8.23%,收報16.28元。 十一黃金周臨近,但零售及濠賭股無起色。六福(0590)及英皇鐘錶(0887)急跌16%及17%;I.T(0999)跌8%;莎莎(0178)跌8%。美高梅中國(2282)及新濠(0200)跌超過7%;金沙(1928)及永利澳門(1128)分別跌5%及6%。


*周二(27日)*

至周二(27日)為港股大幅反彈日。於歐洲有多利好消息傳出,市場憧憬歐洲官員將找到削減希臘債務和支持銀行業途徑,歐洲金融股大漲令港股成功被推高,終破萬八點高位收市,反彈722點。

  港股今早開市大幅反彈411點造17818點,其後於17800點至18000點區間徘徊,至歐洲開市後,歐洲金融股大漲,法巴及法興早段更升8%。外圍表現大好,令港股成功被推高,終破萬八點,最高造18136點。最終港股全日以近高位收市,收報18130點,大彈722點或4.2%;近日積弱的國指,今見報復性反彈,收9294點,全日爆升558點或6.4%。全日主板成交達713.58億元,較26日減9.9%。

  事實上,歐洲今有多利好消息傳出,市場憧憬歐洲官員將找到削減希臘債務和支持銀行業途徑,有報道指一項把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槓桿化計劃正在醞釀中。歐央行或提早於下周四央行例會中決定減息,並討論重啟資產擔保債券(Covered Bond)購買計劃。

  內險股股價隨巿反撲,平保(2318)26日在壞消息一籮籮的情況下急瀉13.7%,今發通告澄清公司財務穩健,起死回生上揚10.1%報46.8元,更為全日表現最好藍籌;太保(2601)揚7.7%報23.8元;國壽(2628)報18.46元,升4.3%;財險(2328)漲3.7%報9.36元。

  近日成跌市重災區的內銀股,今反撲報升,其中以招行(3968)升幅最大,全日揚10.4%報13.36元;工行(1398)升9.1%報4.2元;農行(1288)飆8.7%報2.87元。其餘內銀升幅介乎2.95%至8.2%。

  資源股回勇,石油股受惠油價回升今見上揚。中海油(0883)升7.7%報12.8元;中石油(0857)升5.4%報9.52元;中石化(0386)升5.3%報7.55元。江西銅(0358)於「六連瀉」後終反彈,全日漲17.3%,報14.86元。

  早前沽壓沉重的零售股及濠賭股反彈,周生生(0116)及澳博(0880)分別升 12.8%及8.8%。


*周三(28日)*

美股連升三日之後,雖有歐元區官員表示作出努力增強救助基金,緩和市場擔憂情緒,惟美股尾段高位回軟,拖累恆指今早低開168點報17962點,隨後跌幅收窄,重上18000點水平;午後港股缺乏方向,無力走上,並且於18000點間爭持,港股全日最終收報18011點,跌119點或0.7%;國指則收9277點,微跌16點或0.2%。全日主板成交733.42億元。

  滙控(0005)微升0.6%,全日報62.05元;中移動(0941)跌0.8%,全日報77元。 恆生(0011)被大摩降目標至85元,全日挫4.6%,報95.4元,盤中見95.35元創逾一年新低。其他本地銀行股同挫,東亞(0023)及中銀(2388)分別跌5.4%及5%,為跌幅最大的兩隻恆指成分股,分別收報25.45及17.58元。


*周五(30日)*

周四(29日)本來為期指結算之日因颱風關係順延至今天,港交所亦休市一天;美股前一晚走勢反覆,經濟數據優於預期,而德國通過增強歐元區救助基金計劃,緩和市場憂慮。道指收報11153,升143點。惟港股今日未有跟隨,開市跌64點,而內銀股繼續走低,令大市跌勢加劇;午後各大板塊繼續洗板,恆指跌勢不止,加上歐洲開市早段繼續向下,港股跌幅曾擴大至500點至17500點水平,最終全日收17592跌418點或23%;國指收8917點,跌360點或39%。全日主板成交增23.3%至904.44億元。

  滙控(0005)跌1.9%,收報60.9元;中移動(0941)微升0.1%,全日報77.1元。 內銀股受壓拖累港股跌幅擴大,民行(1988)急瀉7.7%,全日收報4.79元,盤中低見4.52元再創上巿後新低。農行(1288)、建行(0939)、工行(1398)及中行(3988)分別跌8.5%、5.7%、5.4%及4.7%,各報2.58元、4.79元、3.82元及2.45元,其中建行及中行曾跌至逾兩年低位。

  憂慮中國經濟減速打擊澳門賭場收入,濠賭股由昔日資金寵兒變作爭相脫手。六大濠賭股昨日大瀉8%至17%,濠賭股再遭「洗板」,永利(1128)瀉17%,全日報18.78元;銀娛(0027)挫13%,報11.62元;金沙(1928)跌14%,全日報18.64元;新濠(0200)跌13%全日收報5.23元;美高梅(2282)跌12%,全日報10.32元。澳博(0880)則跌8.7%,全日報14.1元。

  珠寶鐘錶股黃金周前續受壓,英皇鐘錶(0887)挫16%,收報0.95元;六福(0590)跌12%,報23.2元;東方表行(0398)跌8.8%報3.74元;亨得利(3389)則跌11%,全日收報2.71元。

  內地資產質素惡化,市場憂慮內地企業信貸違約風險增加,將會令一眾踴躍做內地貸款的本地銀行股受到拖累,,東亞(0023)、中銀香港(2388)、永亨(0302)股價均跌半成。


恒指第三季暴跌4,806點,中資電訊股支撐大市


外圍經濟風雨飄搖,令港股第三季,在多番上升下跌後,股市哀鴻遍野。「歐豬五國」違約炸彈、美國雙底衰退陰霾、中國通脹依然嚴重,三方因素連番狙擊港股,令港股今季在「彈散市」下傷痕累累,所有移動平均線盡失,恆指由二萬點、步步退守至萬九、萬八、甚至萬七點!跌勢之慘烈令人心寒。埋單計數,恆指今季暴跌4806點或21.5%,單計9月,亦挫2942點或14.3%,收17592點;國指今季慘跌3659點或29.1%,單月跌2026點或18.5%,收報8917點。

*全季僅得4隻藍籌上升*

  「歐豬五國」違約炸彈連番發放,除希臘外,危機蔓延至法國、意大利,三國多家銀行遭下調評級,雖然市場不時傳出危機紓緩的消息,五央行更於本月聯手救市,但在人心虛怯之時,港股避險情緒高漲。46隻藍籌成分股,全季僅得4隻錄得升幅,而且全為防守性高的股份。

  於大跌市中力挽狂瀾的為重磅股中移動(0941),半年多賺6%勝預期,而將推iPhone之傳聞甚囂塵上,股息率達4厘,同時業務遠離外圍經濟,不少視之為公用股的資金湧入,於本月股價推至逾一年高81.15元,今季累升7.1%,為表現最佳藍籌股。至於中聯通(0762)及中電訊(0728),雙雙挾著「靚業績」,分別成為今季藍籌升幅榜第二位及國指表現最佳股份。

  公用股於動盪市中乘勢而起,中電(0002)、電能實業(0006)及煤氣(0003)於季內屢創新高,終於分別勇奪今季藍籌升幅榜第三至五位。

*滙控三個月累跌近兩成*

  環球經濟危機醞釀爆發,金融股首當其衝,持有不少歐洲業務的港人愛股滙控(0005)亦步步下潛,全季累跌20.2%,更於本月插穿60大關低見58元。更令港人心碎的,莫過於集團公布三年內,於本港裁員三千!至於一向表現強勢之友邦(1299),於跌市中成沽貨對象,曾穿22元,三個月累挫16.9%。

  要數本季最弱藍籌,非思捷(0330)莫屬,集團公布全年業績狂插98%,令神話光環隨即幻滅,再加上歐洲經濟難見起身,更令集團股價被打至半死,三個月內60.5%股價灰飛煙滅,「輕易」成為今季及今月最弱藍籌。反觀同為出口股的利豐(0494),於季初在環球經濟前景負面氣氛拖累下,股價步步下試,惟至8月中公布中期純利倒退15%後,股價竟緩緩向上。9月份更跑贏大市,僅跌5.8%。

*資源內險成跌市重災區*

  經濟放慢的聲音此起彼落,拖累商品價格表現,資源股普遍下滑,其中中鋁(2600)今季大瀉47%,為本季表現第二差藍籌。油價下滑,中海油(0883)亦於本季重挫27.4%。

  內險股成跌市重災區,平保(2318)本月傳出多括遭主要股東減持等壞消息,股份成洗倉目標,三個月瀉近45%,亦是表現第三差的藍籌股。至於國籌(2628)8月份公布中期純利倒退28%,觸發股價暴瀉,股價一季插29.3%。

  溫州動車發生追撞事件,市場對高鐵熱情不再,鐵路相關股份捱沽,中國中鐵(0390)今季瀉56.7%,為今季表現最差國指成分股。


股市新聞

▪  過去一個星期,受外圍不明朗的經濟環境拖累,本地銀行股於弱市中表現最差,中銀香港(2388)、東亞(0023)及恆生(0011)於10大恆指成分股跌幅榜分別佔第三位、第四位及第五位,分別跌10.2%、9%及8.2%。
▪  本地地產股受交投累見淡靜拖累報跌,其中恆地(0012)跌10.6%,成恆指成分股跌幅榜榜首。另外,恆隆地產(0101)、太古A(0019)及和黃(0013)分別跌6.8%、6.1%及6%,於10大跌幅榜分別佔第八位、第九位及第十位。
▪  表現最好的是上周捱沽的思捷環球(0330),因市值急跌瑞信指惹收購憧憬,股價一周漲16%,成恆指成分股升幅榜榜首。本周最好的板塊為中資石油股,中海油(0883)、中石油(0857)及中石化(0386)分別升9.8%、6.5%及5.9%,於恆
指升幅榜分別排行第二位、第四位及第五位。
▪  國美電器(0493)周五股價下挫21.8%,市場關注其進軍房地產業務,及遭大行下調投資評級,一度下瀉24%,創新低,收市報1.83元,跌14.1%。 身陷囹圄的國美電器大股東黃光裕對公司影響力絲毫未減,公司近日公布,斥資9000萬元(人民幣.下同)與黃光裕旗下的地產旗艦北京鵬潤,合組合營公司進軍商業地產,國美稱此舉有助增加自置物業的零售店舖,減低租金成本。 瑞信發表研究報告表示,下調國美電器(0493)的投資評級,由原來「跑贏大市」降至「中性」,同時降其目標價,由4.3元降至2.5元,此相當預測2012年市盈率10.9倍。 作為國內龍頭家電零售商,國美上半年盈利表現理想。不過,目前投資者對國內物業市場前景憂慮,而國美於合營公司中並沒有控制性股權,再加上是與大股東合營,市場認為將為股價帶來不明朗因素。



投資組合更新

筆者上星期在看不清的環境下,相信向下機會大於向上,已清倉,這星期亦沒有購入股票。

現時市場有着不同的憂慮,令股市悲觀情緒出現
1. 美國 OT2 (冇 QE3) 引致資金抽離新興市場的風險。
2. 大陸不少國企變身「影子銀行」,錯綜複雜的資金供應鏈,出現資金鏈斷裂危機。
3. 歐洲 4,400 億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工具” (EFSF) 的不肯定性。


筆者在這星期正在學習牛熊證,亦用了小量的金額小試牛刀,因為試買,金額不多,槓桿比率亦低,只是當作學習之用。 筆者既然相信大市繼續向下,所以嘗試購買熊證,順着向下的市況作買賣。

基於恒指牛熊證太過「屈機」,很難預測大鱷如何殺恒指牛熊證,筆者不選擇恒指熊證,選擇了個股的牛熊證。 因是第一次購買,銀碼很細,加碼較容易,槓桿很小。 選擇了收回價較遠熊證,以防技術反彈被收回,槓桿很小。





組合以中線為目標,部份股票會長線持有而部份則短線持有,中風險,既希望長線増長又保持抗跌能力。

註:
1.  交易費已計在 實現損益(Realized P&L) 內。
2.  投資組合金額和股數,按真實比例顯示。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敬請注意。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筆者不是推薦或介紹股票給大家,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30 Sep 11 - 歐元區債務危機的解決之路

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后,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去年5月份出台了總額為1100億歐元的金融援助計劃,其中第五筆金額為120億歐元的貸款在7月放行第五批總額120億歐元的貸款,暫解希臘破產危機。 希臘的下一筆貸款(80億歐元)訂在下個月發放,希臘9月27日重申,希臘將及時獲得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六筆救援貸款,不會在10月份出現債務違約。

為了阻止債務危機向歐元區核心國家蔓延,歐元區各國在7月21日提出的修訂案主張將EFSF規模從原本的2,500億歐元擴大至4,400億歐元,同時擴大EFSF為銀行注資及在次級市場購買債券,幫助銀行重組資本等權限。 EFSF 再為希臘提供 1,090 億歐元貸款, 另外私營部門亦參與希臘救助計畫(銀行業者將自願減記希臘債券價值21%)。 不過該項計畫必須得到歐元區各成員國議會批准才能生效,多個歐盟成員國將在近日,就前述協議投票。

芬蘭議會週三(9月28日)投票通過了7月21日的歐元區決議。 週四(9月29日)德國國會亦通過7月21日的擴大歐洲救市基金法案。 按目前形勢, EFSF議案通過難度較大的歐元區國家僅剩下荷蘭和斯洛伐克,一般相信 EFSF最終能成功改革已是事在必行。

▪  9月29日 德國國會通過擴大歐盟金融穩定基金(EFSF)決議
▪  10月03日 歐元區財長在盧森堡舉行會議,商討歐債問題
▪  10月06日 歐洲央行議息,市場關注央行會否推出讓銀行紓困措施及減息
▪  10月13日 歐元區部長決定是否向希臘批出第 6批緊急貸款

由於希臘在削減財政赤字等方面沒有實現預定目標,「三巨頭」包括 歐盟、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專家組9月初中斷了對希臘執行緊縮措施情況的審計,而這種審計是希臘獲得每筆新貸款的先決條件。 為保證獲得貸款,9月27日,希臘議會通過外對新房產稅進行關鍵投票後,「三巨頭」的審查員也將重回希臘,以決定是否發放下一步救助款項。





歐元區債務危機的解決之路:效果以及展望
來源: 東岳岳証券株式會社 (2011年8月30日)


  自從 2010 年 5 月對陷入債務困境的希臘進行第一輪救助以來已經過去了 1年有餘,歐盟及歐元區對於希臘債務危機的救助可謂是不遺餘力,但危機並未得到有效平息,反而有擴大化的傾向。在國債市場,希臘國債利率持續不斷飆升,至 2011 年 7 月其 10 年期國債利率已經升至 16%。同時債務危機逐漸向歐元區其他國家蔓延,葡萄牙、愛爾蘭國債收益率也大幅攀升至 10%,歐元區核心國家意大利及西班牙高企的負債與 GDP 比率也成為了投資者擔心的對象。本文首先回顧歐盟及歐洲央行對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以來的幾輪救助措施的過程,然後討論救助措施的不足之處,並展望未來可能解決歐債危機的政策方向。


第一輪救助方案:EFSF 及 EFSM

  2010 年 5 月 2 日,希臘救助機制正式啟動,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共同出資,成立了總額為 1,100 億歐元的希臘救助基金。5 月 10 日,為了防止希臘債務危機蔓延,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立了總額達 7,500 億歐元的臨時救助機制。該機制分為三部分,一是由歐元區成員國設立,總額達 4,400 億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工具” (EFSF: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該工具通過發行債券為需要接受救助的歐元區成員國提供貸款。二是面向歐盟 27 國,總額達 600億 歐 元 的 “ 歐 洲 金 融 穩 定 機 制 ” ( EFSM : 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zation Mechanism),該機制以歐盟預算作擔保發行債券,為需要接受援助的國家提供貸款。EFSM 和 EFSF 可介入二級市場購買歐元區國家債券。三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 2,500 億歐元。


表 1 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中各國出資比例


數據來源:歐洲央行(ECB)


  由於協議規定 EFSM 及 EFSF 到 2013 年 6 月下旬期滿,歐盟在 2010 年 12月決定創建一個永久性的歐盟穩定機制(ESM: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來取代 EFSM 以及 EFSF 的職能,該機制預定於 2013 年 7 月正式開始啟動。

  2010 年 11 月 28 日,歐盟批准向愛爾蘭提供規模達 850 億歐元的救助計畫;2011 年 5 月,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經過半個月協商後同意在今後 3 年向葡萄牙提供總額為 780 億歐元的援助,幫助其渡過主權債務危機。 繼希臘之後,兩國正式成為接受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的第 2 及第 3 個歐元區國家。



表 2.“PIIGS”諸國國債本金及利息償還日程表


數據來源:Bloomberg



數據來源:歐盟統計局



數據來源:歐盟統計局



第二輪救助方案:EFSF 加強版

  以上各項救助措施並未有效緩解各國債務危機,相反卻有逐漸擴大之勢。希臘在接受救助一年之後其國債收益率不降反升,2010 年 8 月該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處在 10%左右,而到了 2011 年 6 月上升至 16%以上;愛爾蘭的國債收益率也在今年 6 月突破 10%,而在去年底接受援助之時也僅有 8%左右。同時意大利及西班牙的高負債問題也開始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兩國國債利率雙雙出現上揚。

  為了阻止債務危機向歐元區核心國家蔓延,歐元區領導人在 7 月 21 日舉行的特別峰會上就第二輪希臘救助方案達成一致,將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籌集資金,再為希臘提供 1,090 億歐元貸款。EFSF 向希臘提供的貸款利率為 3.5%,期限由 7.5 年延長至 15-30 年,另外私營部門亦參與希臘救助計畫。不過該項計畫必須得到歐元區各成員國議會批准才能生效,由於當時各國議會大多處於休會期,要得到全部通過至少等到今年 9 月,因此該項缺乏實質行動的計畫未能消除市場擔憂情緒。

  8 月 4 日,歐洲央行在議息會議上決定重啟國債購買計畫,隨後在二級市場上購買了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國債,使得這些國家國債收益率顯著下降。但市場對歐洲央行沒有在當天購買意大利及西班牙國債表現了強烈質疑。5 日,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全球股市暴跌。歐洲金融市場也蔓延著恐慌情緒,投資者對意大利及西班牙債務可能違約的擔憂加劇,導致兩國國債收益率急升。為平息市場波動,歐洲央行 7 日決定將意大利和西班牙兩國國債納入國債購買計畫。幾日之後市場逐漸趨於平靜,5 日兩國 10 年期國債還處於 6.0%上方,而到 9 日均穩步回落至 5.0%左右。

  到目前為止歐盟及歐元區已經推出兩輪針對希臘危機的救助方案,但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且救助過程處處被動。別說解決債務危機,就連阻止危機擴散的效果都沒有看到。這其中當然有歐盟及歐洲央行應對危機猶豫不決,遲緩拖拉的原因,但市場對救助機制的有效性及持久性一直抱有懷疑,這是導致歐洲債務危機不斷擴大的重要因素。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規模目前為 4,400億歐元,而目前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券市場規模高達 2.1 萬億歐元,單憑該工具本身想要應付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問題無異於杯水車薪。有觀點認為 EFSF 規模有必要由目前的 4,400 億歐元提高至 30,000 億歐元,才能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做擔保。



解決歐洲債務危機的最終道路


  目前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若想要歐債危機獲得最終解決,只有兩種方法可行。一是歐元區各國放棄使用歐元,重新用回各國之前的貨幣。這樣一來出現債務危機的國家能夠採取的手段將比現在多得多,首先貨幣政策的自主決策權將會重新回到各國央行手中,出現財政危機的國家可以通過提高本國利率等手段吸引國外資金流入,而不像現在只能通過發行國債這一種途徑向國際社會籌資。另外,該國也可以通過有意引導本國貨幣貶值的手段來部分減少債務本金及利息的支付――就像本次金融危機中美聯儲一直在做的那樣。即使以上手段都未能奏效,該國仍舊出現債務違約,受到牽連的也僅僅只是持有該國國債的金融機構。 而在如今使用統一貨幣歐元的情況下,對於歐洲債務危機的擔心很容易轉化成對於歐元本身的信任危機,從而引發市場動盪,使得像意大利及西班牙這些債務比率相對較高但財政狀況還算相對穩定的國家在處理債務問題時面臨非常被動的局面。

  另一條路就是統一歐元區各國財政政策。未能統一財政的弊端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目前歐元區雖然貨幣統一,但沒有財政政策的統一安排,缺乏對整個歐元區長遠經濟發展的規劃。2、另外歐元區對成員國財政狀況缺乏統一監管要求,一旦成員國財政出了問題也沒有相應的措施。目前歐元區各國即使超出歐盟規定的財政赤字以及國債發行上限的規定,歐盟也只能是要求該國採取適當措施改善債務狀況,而不能直接插手干預該國家的財政運行。由此造成的後果是高債務水準的國家缺乏主動改善其國家財政狀況的動力,高負債狀況遲遲得不到解決,耽誤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並最終蔓延至其他國家。

  從現實來看,第一種方案被採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放棄使用歐元不符合長久以來歐洲各國推行的建立歐盟統一市場這個長期目的,並且使得到目前為止在這之上的所有努力付諸東流。原本歐盟推出歐元這一貨幣,其意圖是增強歐盟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世界政治及經濟舞臺上的地位,同時節省歐元區各國之間實物及資本的流通成本,提高歐元區各國的經濟效率。放棄使用歐元帶來的損失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都將是歐元區各國無法接受的。

  而後者――統一財政政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歐洲債務危機,但在近期內實現的困難非常大,其中最大的難點也是在政治上。財政統一將要求歐元區加盟國上交獨立運營財政政策的權利,其中包括各國所得稅徵收及分配的權利,這要求歐元區各國需要放棄各國的部分主權。儘管在政治、經濟上的完全融合是歐盟追求的最終目標,但此目標只能循序漸進,突然出現如此重大的變革顯然會使各國民眾在短時間內無法接受,在心理上必然會有強烈的抵觸感,甚至會引發社會的動盪。


歐元債券或成救命稻草

  儘管統一歐元區財政的辦法路途遙遠,短期內不能解決債務高危國家迫在眉睫的債務違約問題,但歐元區可以採取分步走的辦法,首先推出歐元債券來阻止債務危機的進一步蔓延,同時也為統一財政邁出嘗試性的一步,等未來時機成熟後進行歐元區財政上的統一,徹底根治債務問題。

  發行歐元債券的建議最初由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和意大利財政部部長特雷蒙蒂提出。2010 年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並蔓延時,容克和特雷蒙蒂提出發行“歐元區聯合主權債券”的構想。根據該構想,歐元區成員國聯合發行統一歐元債券,允許成員國按照統一成本進行融資,但是各成員國仍可自行發售本國債券,兩種債券可按一定比率互相轉化。發行歐元債券可降低歐元區內高負債成員國的融資成本,同時由於債券信用由歐元區全體成員國共同擔保,對於債券違約的擔心將會大幅減小。

  歐元債券對於高負債成員國來說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但財政狀況較好的國家其融資成本將會較單獨發債時要提高不少,會加大這些國家的財政負擔。因此目前對於發行歐元債券的問題,歐元區各國態度各不相同,首先歐元區內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同時也是財政狀況相對較好的成員國――德國及法國明確表示反對,法國總理菲永 8 月 19 日稱,發行歐元債券將危及法國 AAA 主權信用評級,並增加其借貸成本。另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World Economics)數據,如發行統一的歐元債券,將需要德國付出約 100 億歐元左右的額外融資成本。

  但一些已經或即將陷入債務危機漩渦並且國債收益率大幅飆升的如希臘、葡萄牙、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國家迫不及待地表達了對該計畫的支持。目前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為 5%左右,希臘、葡萄牙等國融資成本逾 10%。 而據推算歐元債券的平均利率將為 4.6%左右,這將大大節省以上國家的籌資成本。

  儘管推出歐元債券問題依然處於爭論中,但在目前情況下,如果要想徹底解決歐洲債務危機,就必須朝財政統一方向努力。短期內統一歐元區財政政策還不太現實,不過退一步發行歐元區統一國債卻是一條可行之法。只有這樣,才能給予投資者足夠信心,穩定歐元區各國家國債利差,給高負債成員國留下重整財政的寶貴時間。相信歐元區各國領導人也是心知肚明,8 月 16 日的德法峰會儘管沒有討論關於歐元債券的內容,但會後發佈的限制赤字規模、成立歐洲經濟政府等措施就是著眼于建立協調各成員國經濟和財政政策的機制,可以認為是為日後歐元債券的推出,甚至將來統一歐元區財政鋪平道路的舉措。


結論

  從去年希臘危機爆發至今,歐盟及歐洲央行面向希臘接連推出幾輪救助措施,但事與願違,巨額救助措施非但沒有解決希臘債務問題,反倒在歐元區內不斷擴大,目前已經向意大利及西班牙這些歐元區核心成員國蔓延。儘管歐洲央行已經開始購買意大利及西班牙國債以穩定國債利率,但在目前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框架內,市場對國債購買行為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心存懷疑,不可能平息市場的擔憂情緒。在此種情況下,歐盟及歐元區需要重新考慮對歐債危機的救助機制。只要歐元區部分國家打破固有的地方利益觀念,以歐元區整體利益為重,通過發行歐元債券,可以有效控制債務危機的蔓延,極大緩解市場對於歐洲債務問題的擔憂情緒,另外也為歐元區實現財政統一,最終解決歐洲債務問題邁出堅實一步。



2011年9月28日星期三

28 Sep 11 - 希臘債務危機的四種結局

歐盟7月21日緊急峰會決定,向希臘提供規模1,590億歐元的新援助,同時擴大現有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許可權(EFSF),必要時直接買入歐元區國家的債券,並救助區內銀行,但這些決定還有待各成員國議會的批准。

9月24日,周小川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1秋季年會期間的記者會上指出,現在談(救歐洲)具體方式稍早了些,首先要看歐洲人做得怎樣,做到哪一步。他說,第一步要看歐元區國家能否落實7月21日的決議。 歐元區各國在7月21日提出的修訂案主張將EFSF規模從原本的2,500億歐元擴大至4,400億歐元,同時擴大EFSF為銀行注資及在次級市場購買債券等權限。

希臘必須要在10月中旬之前拿到80億歐元援助貸款,避免破產。希臘方面,作為回應,希臘議員就在27日夜間批準了一項極具爭議的財產稅法案,在議會300成員的投票過程中,投票結果是154票支持,143票反對。

芬蘭將於周三(28日)就EFSF擴大規模進行投票,德國議會將於周四(29日)就EFSF擴大規模進行投票。




三管齊下解決歐債危機

20國集團(G20)財長據報在上周的會議上,同意於6個星期內提出方案。 報道指,現時正考慮三管齊下解決歐債危機。該計劃包括協助歐洲銀行重組資產,繼而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規模大幅提升至最多3萬億歐元,然後再安排希臘有序違約並減債5成,最終目標是要在希臘、葡萄牙及愛爾蘭建立「防火牆」,阻止危機蔓延到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大型經濟體。

英國傳媒報道,面對G20成員國壓力,德國及法國已開始制定3部曲拯救歐元區計劃。G20財長在上周五發表的會議公布上,為解決歐債危機設下6個星期期限,並要求在11月4日舉行的法國康城G20峰會上,提出確實方案。

報道指,方案第一部分是要求最少16家陷入財困的歐洲銀行進行資產重組,目的是向市場保證希臘或葡萄牙的違約不會構成新一波系統性金融危機。當局相信多數銀行有能力獨自集資,但亦不排除動用EFSF予以協助。另外,近日股價受壓的法國3大銀行很可能亦需進行集資。

第二部分,是透過歐洲央行協助和槓桿操作,將現時總值4,400億歐元的EFSF,大幅提升到2萬億歐元這做法與早前美國財長蓋特納提出的建議相似,優點是毋須任何各歐元區國家國會通過即可實行,免卻方案在德國等地方觸礁的可能。

第三部分,亦是最關鍵的部分,是安排希臘有序違約,但會繼續留在歐元區。在這計劃下,私人債權人將需承擔最多50%希債損失,較現時提出的21%增加逾一倍,然後再由歐盟向希臘提供全新援助方案。當局希望這計劃能遏止市場恐慌,讓意、西兩國債券不再受到狙擊。

據稱,讓希臘有序違約的方案由德國提倡,現時已獲得奧地利及荷蘭支持。不過,出席G20會議的歐洲國家財長仍避免公開談論希臘違約,英國財相歐思邦就堅稱,無一方提出過要希臘違約。






希臘債務危機的四種結局
來源: 新華網


持續一年多的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本週再臨重要“關口”。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洲中央銀行代表預定本週返回希臘首都雅典,審查希臘整頓財政進展,而德國議會也將投票表決對希臘的新一輪救助計劃。

  新華社報道,從目前情況看,歐元區各國領導人今年7月21日就希臘新一輪救助計劃和增強歐洲金融穩定工具靈活性達成的協議仍未落實,希臘債務危機遠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外溢風險猶存。希臘債務危機究竟如何收場,各方眾說紛紜。


  結局一:希臘成功穩定財政

  情景假設:希臘政府切實執行已制定的財政緊縮和經濟改革措施,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洲央行如期實施救助計劃,希臘將長期被置於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之下,但希臘財政有望逐步恢復平衡,經濟實現穩定增長。

  現實狀況:這顯然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對歐元和歐元區乃至世界經濟的衝擊最小,但從目前來看,要實現這種可能性的難度越來越大。希臘政府月初宣佈今年經濟將衰退5%,難以實現將財政赤字降至國內生產總值的7.6%的原定目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計希臘經濟今年將衰退5.5%,2012年繼續萎縮2.5%,到2013年才有可能恢復增長。





  結局二:希臘債務違約

  情景假設:希臘政府宣佈或事實上不履行償債義務。如果只是部分違約,債權人還不至於血本無歸。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機中,阿政府重組外債,債務最終減少了75%。如果完全債務違約,其掀起的劇烈震蕩將波及其他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甚至法國。

  現實狀況:歐洲央行委員會成員、荷蘭央行行長克拉斯.諾特23日表示,不排除希臘債務違約的可能性。最有可能出現的情形是希臘與債權人通過談判達成協定後部分債務違約,又稱有組織債務違約或選擇性債務違約,其後果可控。

  歐元區各國領導人7月21日達成的協議接近於有組織的部分債務違約。根據這份協議,歐元區國家聯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希臘提供新一輪總額達1090億歐元(1468億美元)的救助,而持有希臘國債的私人投資者也將參與其中,在自願基礎上通過債務置換接受延期還款安排,相當於未來三年凈出資370億歐元(498億美元)。據業內人士估算,這意味著私人投資者手中的希臘國債價值縮水約20%。

  但這套方案目前仍面臨阻力,迄今只有法國議會作出了批准決定,德國議會計劃29日投票。由於芬蘭堅持要希臘提供擔保,方案實施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法國國民議會財政委員會主席卡於扎克預計,救助希臘的新一輪計劃最早要等到明年1月才有望付諸實施。目前,德國、奧地利和荷蘭已公開討論讓希臘債務違約,但法國堅稱希臘破產不在考慮之列,目前仍有能力救助希臘。





  結局三:希臘退出歐元區

  情景假設:希臘退出歐元區,一種可能性是重新使用本國貨幣,另一種可能性是仍使用歐元,但與歐元區進行切割。無論哪種可能性,後果都是一樣的。第一,希臘貨幣迅速貶值,雖有利於出口,但希臘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出口額並不大;希臘國債、企業債券和個人債務將以本國貨幣(或切割後的歐元)來支付,與債務相關的費用驟增;希臘央行被迫增加貨幣供應量,引發高通脹;第二,希臘銀行持有的國債全部作廢,將面臨缺少準備金和流動資金而被國有化;同時,歐洲銀行體系也會受到衝擊,歐元貶值;第三,債務危機將蔓延至其他國家。

  現實狀況:從法律角度來看,歐盟條約沒有設定退出歐元區的機制,但也沒有條款禁止任何國家退出歐元區。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恐引起連鎖反應,歐元區將面臨解體威脅,歐洲長達60多年的一體化建設會遭遇重創。這是歐元區兩大核心成員法國和德國不願看到的,法德領導人多次強調,希臘將留在歐元區。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和貨幣事務的委員奧利.雷恩8日強調,歐盟不會強迫希臘退出歐元區。





  結局四:歐元區解體

  情景假設:德國、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宣佈脫離歐元區,不再救助出現融資困難的歐元區夥伴,建立一個規模更小、在經濟上更趨同的歐元區。

  現實狀況:德國前工業聯合會主席漢斯—奧拉伕.亨克爾8月底就公開呼籲,德國應該立即脫離歐元區。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也認為,德國未來只有放棄歐元。雖然德國、奧地利等國內部也有這種呼聲,但這些國家的政府需要對歐元區解體的後果進行評估。

  據瑞銀集團估算,德國退出歐元區的成本,第一年將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0%到25%,此後每年為10%。按照去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估算,相當於德國退出成本在第一年為7000億到8750億美元,此後每年約3500億美元。而歐元區目前負責援助危機國家的歐洲金融穩定工具規模僅為6000多億美元,退出和援救的代價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危機拖得越久,希臘走向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就越大,救助成本也越高,歐元區可操作的空間也就越小。分析人士認為,解決方案已經擺在桌面上,歐元區成員國也有意願去捍衛現有體系,但部分國家卻受制於政治因素。目前的情況是,必須有更大的市場壓力,才能迫使歐元區實施這些解決方案。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27 Sep 11 - 歐洲防火墻 Vs 違約沖擊

媒體消息指出歐元區政府或推出方案以重組歐元區銀行資產,再加上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減息,美股週一明顯反彈。在銀行股上升的帶動下,道指和納指分別急升 272 點(至 11,044 點)和 33 點(至 2,517 點)。

歐盟經濟及貨幣事務專員雷恩表示,目前正就擴大EFSF效應的方法進行討論。有歐洲高級官員表示,目前正商討讓EFSF以槓桿方式,將原本規模擴大4倍。原因是歐盟擔心,一旦意大利及西班牙相繼求救,基金規模不足以應付。分析員預料,一旦希債問題蔓延,EFSF至少需要2萬億歐元。目的在於建立一道防火墻,將希臘、葡萄牙、愛爾蘭與意大利、西班牙隔開。



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FSF 規模加大 = 防火墻

為防止債務危機擴散,歐洲似乎加快自救步伐,建立起一道歐元的防火墻。希臘若在下月仍未獲得新一筆80億歐元的緊急貸款,則可能陷入違約,并將給歐洲銀行業將帶來強勁沖擊,從而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歐債危機步步驚心,歐洲國家或許不得不加緊自救的步伐。

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下週可能討論恢復購買擔保債券事宜以及其他措施,以向歐洲銀行業注入流動性。目前歐洲官員正在討論應對希臘債務危機的新方案,包括運用杠桿操作擴大4400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規模,並且在希臘發生債務違約的情況下,避免歐洲銀行體係受到嚴重影響以及債務危機進一步擴大到其他歐洲國家。

某歐元區國家央行官員稱,歐洲央行貨幣決策機構管理委員會(Governing Council) 10月6日的會議還將討論恢復向銀行提供12個月貸款的可能性。該官員還表示,會議也可能討論減息問題,但目前不在議程之上。

擔保債券是一種高質量債務,當發行人破產時,投資者可以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抵押品或者公共部門貸款提出權利主張,相對於清償權較低的無擔保債務,這種債券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保護。





歐洲金融穩定措施 (EFSF)

據報,G20 與會者提出以槓桿化方法,將 EFSF 的 4400 億歐元規模加大至 2萬億歐元,有歐元區官員明言目標是將 EFSF 的每 1 歐元變成 5 歐元,但德國認為幅度過大,正研究中間路線。

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周日在德國電視一台講話時強調,歐元區領導人必須圍繞希臘建立防火牆,以確保希臘違約不會引發系統金融危機,避免市場攻擊其他國家。她說,目前形勢嚴峻,必須明確歐元區一國的危機不會傳染到其他國家。為防止這種情况發生,有必要擴大歐元救助機制。只有實現永久性歐洲穩定機制(ESM),人們才能讓某個歐元區國家破產。

由於民眾強烈反對,德國已不可能再“包底”救助希臘等財困國,槓桿化可避免政府再直接以公帑投放到EFSF。然而,德國仍未掃除所有援希障礙,歐洲各國7月同意擴大EFSF職能,包括可購入財困國國債,但仍有待各國國會通過,其中能否在德國國會過關將成關鍵。總理默克爾前日表示,有信心執政聯盟夠票,不需反對派幫助。此外,早前有官員指各方只餘6週解決歐債危機,但有成員國認為時間過急。

G20首腦峰會將於11月4日在法國戛納舉行,在此之前,歐洲有6周的時間來設計一套解決危機的方案。




標普潑冷水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警告,如果加大歐洲金融穩定措施(EFSF)規模,不排除會影響歐元區主權評級。

針對考慮擴大EFSF的做法,評級機構標普主權評級主管比爾斯警告說,此舉存在引發該地區信用評級下調的潜在可能。比爾斯表示,現在還不知道歐洲決策者將如何強化EFSF,效果將會如何,可能對信用產生什麼影響,但各種替代措施可能「以不同方式產生潜在信用影響」,包括法國和德國對歐元區的領導等。

標普主權評級部主管比爾斯認為,無論怎樣擴大 EFSF ,最終都會對信貸評級「有所啟示」。他認為沒「便宜、零風險」的方法擴充 EFSF ,若以擔保形式,已沒多少出路。



歐洲穩定機制(ESM)

歐羅區部分官員正研究提前至明年推出歐洲穩定機制(ESM),規模會達5000億歐羅,加快解決歐債問題。機制將容許歐洲負債過重的國家,可以經由機制分擔部分債券成本,而加快成立歐洲穩定機制將可達到更有效率的融資結構,減低參與ESM國家的額外債務至少達385億歐羅。

按照歐盟目前的安排,現時的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僅是暫時性質,總額為4400億歐羅,由EFSF發行獲歐羅區成員國擔保的債券所得;EFSF於2013年7月到期後將由永久性的ESM接替,規模會更大且是有實質資金的基金。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兩名歐羅區高級官員正研究把ESM的推出日期,由2013年7月提前至2012年,以協助加快解決歐債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秋季年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和世界銀行於9月23日至25日在華盛頓召開主題定位“全球挑戰,全球解決方案”的2011年秋季年會。

始於去年的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希臘違約風險的存在,大型銀行評級遭下調,全球金融市場一片頹靡。為了防止全球經濟進一步惡化并陷入衰退,代表IMF 187個成員國的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於9月24日發布公報指出,全球經濟已進入了一個“危險階段”,呼吁各成員國和IMF“保持高度警惕、加強協調,并隨時準備采取果斷行動。此前,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當地時間22日在華盛頓發表聯合聲明稱,當前全球經濟面臨來自主權債務危機、金融體系脆弱、市場動盪、經濟增勢低迷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等風險帶來的挑戰。

20國集團(G20)與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周齊聚華盛頓,卻未就如何化解歐元區危機達成任何具體結論。但會後有關紓困計畫正在成形的消息卻不斷湧現。






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

23 Sep 11 - 扭曲操作 Operation Twist OT2

「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 - 沽短債買長債

聯儲局議息後一如市場預料推「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以沽短債買長債模式,到2012年6月底這段期間內,購買4000億美元(3.1萬億港元)長債,期望推低長債孳息,推動消費及商業信貸。不過,聯儲局的議息聲明對前景悲觀,指經濟有重大下行風險。分析師估計新招對經濟影響有限,但聯儲局出乎意料決定用到期按揭債券買按揭資產,或可助刺激美國樓市。

這是聯儲局繼1961年後再度推出「扭曲操作」,因此被市場人士形容為「OT2」。經過兩輪量化寬鬆措施(QE)後,現時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達2.65萬億美元,當中有1.65萬億美元的資產是美國國債。聯儲局希望透過「扭曲操作」,沽出手頭上4000億美元3年期或以下的美債,再購入相當金額的6至30年期美債,令短債息口上升、長債息口下降,拉近長短債息差。


在實行「扭曲操作」的具體運作上,央行可有兩個方法選擇,分別是﹕(i)較被動的做法,只透過把持有到期債券/票據,轉購較長期的債券;(ii)較主動的做法,直接沽出現時持有較短年期的票據,並把回籠的資金投入較長年期(例如,5至10年)的債券上。觀乎目前的經濟環境,市場相信聯儲局採用後者的做法機會較高。


而且自去年初開始,美國長、短息差已不斷收窄,加上近兩個月來,美國10年與2年期公債的息差,更出現急跌的情況,某程度反映投資者已預期聯儲局最終會作出壓低長息的做法,藉以刺激經濟增長。故此,可以預期有關「扭曲操作」若真的出台,相信對市場沖喜作用不大。


重買按揭資產 壓按息

聯儲局近來愈來愈關注按揭市場情,議息聲明宣布決定利用到期按揭債券,再次購買按揭資產,出乎市場預料。聯儲局以往持有的按揭債券到期,便會把本金轉買美債,縮減持有按揭債券的規模。分析估計,這措施將可以進一步推低按揭息口,對美國樓市有刺激作用。


伯南克早期分析: 「扭曲操作」作用十分有限

根據伯南克(Bernanke)早期的分析,認為「扭曲操作」措施「失敗」居多,因為有關操作對扯平孳息曲的作用十分有限。事實上,有研究指出有關操作只可收窄長、短債息10至20個基點而已。

伯南克尚未成為聯儲局主席前,曾發表文章分析在息率近乎零水平的經濟環境下,另類貨幣政策的可行性,內裏就「扭曲操作」作出較深入的討論。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pubs/feds/2004/200448/200448pap.pdf



Operation Twist OT1

「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是50年前由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托賓設計的策略,名稱源於1960年代初風靡一時的扭扭舞(Twist)」,靈感取自Chubby Checker的暢銷歌曲「The Twist」。其大意是透過聯儲局「沽短債、買長債」,讓長期利率向短期利率靠攏,鼓勵銀行業加強向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放貸,而非一味購入長債,藉以刺激經濟。

196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美國政府原打算降低利率以刺激疲弱的經濟,但當時的歐洲擁高利率,美國政府擔心這樣的利差會導致套利行為,引發資金外逃,美元將大量被轉換為黃金,而這些黃金將進入歐洲市場購買當地的高收益債,甘迺迪政府便提出在維持短期利率不變的條件下,降低長期利率的策略,也就是OT(Operation Twist)。

之所以推出這樣的策略,是由於商業投資、房市需求及通膨預期等主要視長期利率的走勢變動,而國際貨幣套利的行為,是源自於各國短期利率的差異性。

然而措施當年未能帶來預期效果,時任聯儲局主席的馬丁後來甚至批評,托賓所舉理由「天真得很」。




OT2, QE2

在許多層面上,OT及QE2極為相似。他們都以降低長期利率為目標,不希望短期利率有變化。OT的初衷是阻止資金外流,QE2則是因為聯邦基準利率已貼近於零。這兩個計畫分別以賣出短天期政府債或釋出銀行準備金,籌備資金大量購買長債。

扭曲操作 優點, 弊端

優點
▪  通過買入十年期以上的長期國債,推低long - term利率
▪  推低與長期利率掛鉤的貸款利率,包括按揭和汽車貸款
▪  鼓勵買入高風險資產,有助推動股票等資產價格上升
▪  不會導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大,減少刺激通脹升溫的機會
▪  有助於說服美聯儲委員會內部的鷹派接納

弊端
▪  可能刺激短期利率上升,有違當局維持極低利率的承諾
▪  長期利率已徘徊紀錄低位,進一步下跌恐作用不大
▪  可能刺激商品價格,包括油價上升,再次推高通脹

扭曲操作 對銀行影響

正面影響
▪  壞帳率下降
▪  現時持有的長債
▪  價格上升

負面影響
▪  借短錢、放長錢模式的利息收入下降
▪  淨利息收入下降
▪  資金成本上升
▪  長遠而言債券收益下跌


市場分析

有分析認為,伯南克採用這「扭曲救市」方法,期待達到既可壓低長期利率,又不用再次向經濟泵水,避免觸發政治爭拗。 同時,聯儲局公佈實施一些支持房屋市場措施,計劃把到期房貸債務所得資金,重新投資於房利美等抵押貸款機構發行的債券。《金融時報》引述分析指稱,目前情況是面對雙重「扭曲操作」。

市場分析認為,扭曲交易無助於解決美國眼下主要憂慮 —— 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而失業可能成為美國經濟的頑疾。 經濟分析師愈發擔憂高居9.1%的失業率可能變得根深蒂固,因為這些失業人員的技能萎縮,與就業市場的聯繫減弱,令他們脫離市場且使美國經濟產能受到削弱。

交銀羅家聰認為,這次只屬花招,現時長債息率已經很低。目的是希望遏低長期息率。羅家聰認為,由於「扭曲操作」並沒向市場注入新資金,所以對經濟無實質作用。羅家聰預期,面對通脹升溫,聯儲局不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並指美國經濟已陷入雙底衰退,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讓市場經濟自動調整。

專門研究聯儲局政策的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經濟學家漢密爾頓(James Hamilton)表示,「這措施或有少許效用,但不應存有幻想,認為單靠扭曲利率,便可以令經濟回復增長」。由於美國長債息率已經處於低位,10年期債息低於兩厘,是1977年以來最低,息口再下降空間有限。

瑞士信貸(香港) 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 一早意料「扭曲操作」這做法。陶冬認為聯儲所做中規中矩,只是市場突然意識到世界第一央行似乎已經彈盡糧絕了,開始為今後的政策空間感到擔憂。

有「星級分析員」之稱的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陸東(Andrew Look)認為「扭曲操作」這方法已經在過去3年證明沒有用,因為今日的問題不在於息高與低,而在於消費者或是投資者沒有能力借錢,無論息口是10厘、1厘、0都好,都沒股能力借錢。

全球股市以大跌市,對扭曲操作投下「反對票」。美聯儲局所列的就業市場依然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房產市場仍然低迷,集中體現為經濟顯著下行的風險,沒人認為「扭曲操作」有改善作用。


美滙指數,黃金、白銀

美滙指數升至7個月最高,主要是因為聯邦儲備局的扭曲操作及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看法,加上全球股市回落,令到資金流向避險的美國債券。 商品價格偏軟,金價創4星期新低,白銀價格也回落近10%。

歐羅滙價受到歐洲主權國債務危機拖累而下跌,以致美元滙價相應上升,也是不利商品價格的原因之一。

市場認為「扭轉操作」不足以刺激經濟,投資者奪路出逃,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也未能幸免,導致黃金、白銀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大跌。 繼隔夜的大跌之后,周五(9月23日)歐洲時段,國際現貨黃金再次跳水,跌破8月25日低位,刷新6周新低至1688.60美元/盎司,跌幅超過2.5%,低觸及1685.00美元/盎司。而就在兩天前,黃金價格還位於1810上方,不到三天的時間內,便已經跌了120美元;而白銀更是連續連天暴挫近10%,刷新7個月低點。現貨白銀周五(9月23日)歐洲時段大幅下挫,刷新7個月低點32.26美元/盎司。



資料來源

1. 美OT2救樓市 措施乏驚喜 刺激經濟效用成疑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923/ad/ad_ada1.htm

2. 扭曲操作大銀行有喜有憂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10923/00202_022.html

3. 什麼是扭曲操作
http://forexforums.dailyfx.com/22522-26412-38754-20998-26512/422018-aeaeaeaeaeaeaeoe-operation-twist-iy.html

4. 別對「扭曲操作」期望過高
http://www.ejfq.com/home/tc/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2950

5. 避險功能蕩然無存 黃金白銀奪跳水冠軍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923/KDZ8SNVTMXGQ0.shtml?c=detail




23 Sep 11 - 沽出持股

投資組合成立於31 Dec 2009。今年起計,23 Sep 2011為止變動為 (16.94)%,同期恒生指數變動為(19.22)%。 現時投資組合中,股票佔0%,而現金佔100%。

31 Dec 201023 Sep 2011變動
1投資組合$633,343 $526,076 (16.94)%
2恒生指數23035.45點17668.83點(19.22)%
31 Dec 200930 Dec 2010變動
3投資組合$500,000 $633,34326.67%
4恒生指數21872.5點23035.45點5.32%


港股港股穿萬八關,全周挫1787點,日均成交726億

恒指全周挫 1787點或 9.18%,收報 17668點; H指傷勢更嚴重,全周挫 1216點或 11.9%,收報 9033點。

受負面消息拖累,股週一低開後反覆向下。標普下調意大利信貸評級,加上市場擔心希臘即將違約,投資者對歐債危機的憂慮加深,拖累恒指週二表現反覆。由於聯儲局會後聲明並未為市場帶來驚喜,港股週四及週五跟隨外圍急挫,裂口低開後走勢向下,恒指失守18,000點後進一步尋底,創兩年新低。

港股本周跌勢急勁,可謂「傷亡慘重」。本周初大市已見疲弱反覆再穿萬九點,至本周中期大市跌勢未止,愈跌愈深。及至本周後期,美國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未為市場帶來驚喜後,令港股重傷,最低跌至17373點,再創2009年7月以來的新低,更跌穿100月線(18200點)。最終港股一周挫1787點或9.2%,收報17668點;國指跌1216點或11.9%,報9033點。本周日均主板成交約726億元。

A股亦下挫,亦跌至今年的低位。投資者憂慮存款由銀行流走,不利銀行借貸,以及反映國內負利率情況嚴重。中央目前較難放寬貨幣政策。此外,銀監對房地產以信貸方式借貸,以及國內私人高利貸情況漸多,成為內銀及內房的不利因素。不過,由於國內金融系統封閉,在情況欠佳下,中央可透過不同途徑以舒緩情況。

港股週一(19日)受多方消息拖累走低,消息指希臘國會召開緊急會議尋求新節流方法,以說服歐元區發放援助,否則希臘十月中將出現財政困難。加上滙豐銀行宣布加按息,令一眾地產股受壓。消息影響下港股周一未能承接上周五(16日)升勢,開市急挫207點,之後愈跌愈深再穿萬九點,最終港股全日挫537點。 家電股週一股價重挫,主要是中央政府如期結束其中3省的家電下鄉政策。


標普下調意大利信貸評級,加上市場擔心希臘即將違約,投資者對歐債危機的憂慮加深,拖累環球股市下挫。 港股週二(20日)走勢波動飄忽,希臘可能與歐盟等主要借貸機構就下一批救助貸款達成協議,暫緩和希臘違約帶來的緊張氣氛。不過,標準普爾下調意大利評級至A,前景展望負面,加上外電報道指出,中國某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已暫停與相關的歐洲銀行進行外匯遠期及掉期的對手交易,令港股於萬九點水平反復波動,最終港股收揚96點。 電訊股繼續跑贏大市,聯通(0762)公佈 8月上客數據,3G客戶增長首次單月突破 200萬戶,升3.9%,中電信(0728)升3.4%。中煤能源(1898)指山西省煤礦停產對集團影響不大,復牌後反彈4.2%。


美股週二晚上先升後回,拖累港股週三(21日)低開,恒指一度下跌300 點。但仍守於上週創下的今年低位之上。在A 股急升的推動下,恒指一度反升,而好淡爭持激烈,尾市沽壓再現,週三(21日)為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前夕,惟市場預期儲局難予市場驚喜,港股當日再現沽壓,全日軟190點。


至週四(22日)冧市再現。美國聯儲局僅推出市場預期的「扭曲操作」,透過「買長債沽短債」刺激投資意欲,惟沒有QE3。另外,穆迪調低美國三家大型銀行信貸評級,而標準普爾亦下調數家意大利銀行評級,負面消息進一步推冧港股,令大市跌穿萬八關,全日狂挫912點。 恒指成份股中,表現最差及跌幅逾9%分別為:中遠太平洋(1199)跌9.6%、中國鋁業(2600)跌9.4%及中煤能源(1898)跌9.1%。 至於跌幅不足1%的2檔藍籌為恆安國際(1044)及中電控股(0002)分別輕微下跌0.08%及0.94%。 國企指數方面,江西銅業(0358)及兗州煤業(1171)分別大跌12.3%及12.0%,為跌幅最大的成員。


由於歐洲以及國內公佈的採購經理指數皆遜於預期,加深投資者對環球經濟前景的憂慮。再加上美元匯價急升,美股沽壓持續。道指一度下跌527 點,收市跌幅稍為收窄,但仍下跌391 點(至10,734 點),而納指則回落83 點(至2,456 點)。

至週五(23日)港股再度下挫,穆迪下調八家希臘銀行的長期存款與高級債券評級兩個階別,前景展望全為負面,創一周低位17373點,最終全日再跌243點。



股市新聞

▪  中煤(1898)母公司礦井發生事故,中煤山西礦場須全面停產,股價一周累挫24.8%報7.47元。
▪  思捷(0330)早前公布全年業績倒退98%後,股價至今仍未止瀉,一周累挫32.7%報8.23元。
▪  玖紙(2689)股價一周跌22.3%,報3.21元。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響,玖紙全年純利跌9.2%至19.68億元人民幣,派末期息8分,而去年度末期息為10分。 玖龍紙業收入增長36%至243.9 億元,但若以半年計算,下半年財年較上半年財年下跌7%。此外,毛利率表現欠佳,由2010 年財年的21-22%,下跌至2011 年上半年財年的18%,而下半年財年更跌至16.6%。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集團負債急升,淨負債由2010年6 月的143 億元,上升至2010年12月的178億元人民幣,而2011年6月更上升210億元人民幣。由於玖龍市值只有180 億港元,而淨債率亦高達100%,情況令人關注。
▪  內地傳媒報道,9月前半個月,四大國有銀行存款罕有地出現巨額流走,較8月底減少4200億元人民幣。分析相信,民間借貸市場以及理財產品為存款流失的主要去向。
▪  近期多隻排隊上市的新股中,以中信證券(6030)較為矚目,因為集資不少,逾20億美元(156億港元)而且在未正式招股前,已獲不少長線基金及主權基金認購,甚具聲勢。這是首隻純正A股市場的券商股,來港招股有一定賣點。
▪  兩電訊巨頭公布8月份數據,中電信(0728)上月新增205萬3G用戶,創今年新高,反觀龍頭中移(0941)則增272萬3G用戶,雖較7月份數字增加6%,但挑戰6月份300萬新增用戶的高位乏力。
▪  今年6月國務院旗下6部委下達各省市要求整頓收費公路的不合理收費,江蘇寧滬(0177)公佈調低旗下312國道古南收費站收費,下調幅度由20%至75%不等,但對於江蘇寧滬的整體收入,少於0.2%。
▪  內地煤企中煤能源(1898)的母公司中煤集團,其位於山西省朔州市的煤礦上周五發生礦災致多人遇難,遭省政府勒令其於當地的所有井工礦(地下煤礦)立即停產整頓。
▪  去年因市況欠佳擱置分拆地產業務上市的太古(0019),計劃以介紹形式分拆太古地產上市,惟不擬發售任何新股,而是透過分派股份予大股東及太古公眾股東作分拆。
▪  大家樂(0341)主席陳裕光表示,食材價格上升,令集團成本壓力增加,大家樂上半年已加價近4%至6%,由於物價持續上漲,相信下半年繼續有加價壓力。




Operation TwisT,簡稱OT2

美國聯儲局一連兩日議息後,未有推出市場期盼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

美國聯儲局周三公佈了扭曲操作 (Operation Twist)措施,在明年6月底前斥資4000億美元(約3.1萬億港元)購入剩餘期限從6年到30年不等的美國國債,並通過出售金額相約的3年或更短時間內到期的國債來應付所需資金。 扭曲操作 將實施到明年6月。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將使外界暫時停止有關Fed是否應該為促進經濟增長而有更大動作的爭論。

這是聯儲局繼1961年後再度推出「扭曲操作」,因此被市場人士形容為「OT2」。

196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美國政府原打算降低利率以刺激疲弱的經濟,但當時的歐洲擁高利率,美國政府擔心這樣的利差會導致套利行為,引發資金外逃,美元將大量被轉換為黃金,而這些黃金將進入歐洲市場購買當地的高收益債,甘迺迪政府便提出在維持短期利率不變的條件下,降低長期利率的策略,也就是OT(Operation Twist)。

之所以推出這樣的策略,是由於商業投資、房市需求及通膨預期等主要視長期利率的走勢變動,而國際貨幣套利的行為,是源自於各國短期利率的差異性。 在許多層面上,OT及QE2極為相似。他們都以降低長期利率為目標,不希望短期利率有變化。OT的初衷是阻止資金外流,QE2則是因為聯邦基準利率已貼近於零。這兩個計畫分別以賣出短天期政府債或釋出銀行準備金,籌備資金大量購買長債。

環球股市急挫,主要是投資者認為聯儲局沽短債買長債,對經濟活動的支持不大。

滙豐銀行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對傳媒指,聯儲局以「沽短買長」方式在債市操作,冀減輕供樓人士的利息負擔,有助穩定樓市,在信貸緊張及華府財政政策配合不足下,寬鬆貨幣刺激經濟效用,只會事倍功半。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更批評,「OT只屬花招」,認為現時長債息率已很低,當局並無向市場注入新資金,對經濟無實質作用。




投資組合更新

投資組合這星期跟隨大市下跌,持有的了大昌行(1828)、卓悅控股(0653)、I.T(0999)、銀泰百貨(1833)全跌穿止蝕位,止蝕了。

筆者在這星期曾經將部份資金轉往新意網(8008)避險,但亦未能避開洗白白浪,亦在週五止蝕了。

可幸的是,主要的持股 領匯房產(0823) 支持力十足。 在市場要錢不要貨的情況下,雖然領匯房產(0823)下跌較少,上升力亦較少,筆者決定週五開市暫時沽出餘下的領匯房產(0823),再定去向。

筆者上2星期仍然認為大市是上落市,現證明筆者是看錯了,大市原來未完全反映 「沒有QE3」 這件事。當美國聯儲局未有推出市場期盼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公佈了扭曲操作 (Operation Twist)措施,港股再度下破支持位,跌勢轉急。

由於市場憂慮環球經濟放緩以及內地經濟的泡沫,短期港股仍將持續十分波動,市場現時認為短期主要支持見於17,000點。 同時,大市已經連跌多日之後,大市理應會有點技術性的反彈,週五開市下跌5百點,而收市跌少了,短期看似會有點小型反彈。

筆者在看不清的環境下,向下機會大於向上,現在寧願做一個observer,先保持實力,冷靜的觀察,靜待時機才入貨。

投資策略方面,筆者現時認為可行的投資策略可能是改為長線(rather than 筆者一向以中線為目標的策略), 選擇高息股如領匯(0823)、新意網(8008)、卓悅控股(0653),不理股價,將心態看成月供股票。 從現時各種市場信號來看(美匯指數,商品價格大跌,韓圜匯率急跌 等異動),股票市場絕對難以看好; 但基於各國政府可能被市場所「迫」而提出的新政策來救市而出現大轉變,預期港股仍將持續十分波動,另一個可行的短線方法可能是等位 long call、long put,等待大升或大跌出現。


上星期投資組合內的這幾隻股票在這星期間的表現是:

■ 領匯房產(0823)下跌1.9% 至 26.30元 (已沽)
■ 大昌行(1828) 下跌22.2% 至 7.84元 (已沽)
■ 卓悅控股(0653) 下跌14.3% 至 1.14元 (已沽)
■ I.T(0999) 下跌13.3% 至 5.00元 (已沽)
■ 銀泰百貨(1833) 下跌22.3% 至 8.94元 (已沽)
■ 新意網(8008) 0.98元 (已沽)





組合以中線為目標,部份股票會長線持有而部份則短線持有,中風險,既希望長線増長又保持抗跌能力。

註:
1.  交易費已計在 實現損益(Realized P&L) 內。
2.  投資組合金額和股數,按真實比例顯示。
3.  以下股息已計在「實現損益」內
▪ 六福集團(0590),港元 0.4200 股息,除淨日 2011/08/31
▪ 卓悅控股(0653),港元 0.0360 股息,除淨日 2011/08/31
▪ 大昌行(1828),港元 0.1430 股息,除淨日 2011/09/06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敬請注意。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筆者不是推薦或介紹股票給大家,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2011年9月17日星期六

17 Sep 11 - 發展瓶頸 透視消費品企業走勢

發展瓶頸 透視消費品企業走勢

九十年代的中後期,手機市場大大普及,製造商不斷推陳出新,結果來自芬蘭的諾基亞(Nokia)跑出,更在1996年起高居全球手機市佔率的首位。不過,隨著科技漸漸改變人的生活習慣,手機產品走向智能化,市場需求明顯改變,而諾基亞的步伐明顯未能同步向前。

近年來,由諾基亞推出的手機優越之處驟減,成為集團不進則退的縮影,其全球手機銷量最高地位更被蘋果(Apple)及三星(Samsung)先後超越。現時在集商務及娛樂的智能手機市場,諾基亞已錯失先機,而在低端手機市場,集團又備受亞洲競爭對手的挑戰,其利潤更在3年間蒸發60%,降至13億美元左右。

曾在世界手機市場領放的企業亦落得困局,意味著從事消費品的公司對市場的適應性是不可或缺的。諾基亞只是其中一例,而在香港,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也在經營上出現困境。究竟有甚至上市公司近年面對著瓶頸位,這些公司又應找怎樣的對策呢?




思捷環球(00330)

思捷環球(00330)在 08年金融海嘯之前,幾乎每年銷售及盈利都以高雙位數高速增長,一度創下成衣股的神話。然而,由於不少競爭者如H&M,ZARA,佐丹奴等時裝品牌成功在日新月異的市場定位後,思捷環球面對更嚴重的品牌老化問題。

思捷環球主要針對歐洲市場,其次為亞太區。集團主要業務包括設計、批授經營權、採購、製造、批發及零售「ESPRIT」品牌的男女時裝、鞋、飾物、床上及家居用品。該集團自金融海嘯後,受歐洲經濟衰退影響,但同時因策略有誤,又未能成功於新興市場上定位,大大影響盈利。思捷環球最新公布的去年業績,盈利則只得7,900 萬港元,倒退近98%。

思捷環球倒退實錄

思捷自2004年起就進入高速增長,股價曾由13元起持續上升至2008年。最高更升破100元,直迫140元水平。然而,由於2008年歐洲經濟開始倒退,而集團卻因未有大舉發展歐洲以外的市場,而導致繼續受歐洲市場影響。思捷股價曾於2009年回升,但事實上真正卻未走出谷底。
其中,思捷發展北美市場亦是一個問題,不但未能扭虧,現在更考慮售出相關業務。同一時間品牌亦有老化的問題,不少鮮明風格的品牌加入競爭,而且思捷進駐中國市場發展,比較上亦較為保守。自2010年4月起,思捷環球股價就跌至今日,近日更跌穿12元水平。

■ 2008年2月 2008年度上半年業績優於市場預測,各地區的業務均錄得理想增長,歐洲區的營業額佔集團總營業額達86.3%。西班牙、法國及北歐等新開發市場亦有理想表現。北美洲區的營業額只佔總營業額的2.6%,但增長率達29.8%。美國經濟有衰退之憂,但並無影響思捷發展美國業務的決心。
■ 2008年8月 受金融風暴拖累,思捷股價暴瀉18%。
■ 2009年2月 受中期盈利大幅倒退的拖累,思捷10年來盈利首次下降。
■ 2009年10月 思捷維持將資源集中於發展核心市場,加強亞太區盈利能力,以及繼續開發北美市場。
■ 2010年2月 受歐洲經濟衰退困擾,半年營運數據盈利倒退5%。2010首4月批發業務訂單按年錄得雙位數下跌。歐洲多國爆發主權債務危機拖累,集團策略培養法國成新增長點,在內地定位為大眾化產品。集團會改變批發、零售的雙軌策略,但零售業務已取替批發業務,成為思捷的主要收入來源。與其競爭對手H&M及Gap主攻直接經營業務,有很大的分別。
■ 2010年9月 受零售及批發業務、歐債危機惡化及歐元疲弱拖累,北美洲收入暫未能扭虧,思捷純利跌11%。為應付歐美的不利環境,思捷力拓內地市場,目標5年內將內地分店數目倍增。但思捷零售業務落已落後H&M和ZARA,數據顯示思捷2010年是全球第六大時裝,排在H&M、ZARA、優衣庫和GAP等競爭對手之後。而大舉進軍中國的行動亦較對手遲,ZARA、H&M早於幾年已在中國市場瘋狂開店,設計要比思捷鮮明,價格亦更平。
■ 2011年1月 歐元反彈,刺激出口股造好,思捷股價上升,但非執董減持套逾2.5億。
■ 2011年2月 思捷截至2010年12月底的中期業績倒退20.9%,中國業務毛利率微升。
■ 2011年 8月 思捷考慮出售美國及加拿大業務,由於歐洲為思捷主要銷售市場,佔整體收入近83%,因此歐美債務危機令出口股思捷急挫。
■ 2011年9月 思捷發出其歷史性第一次盈警。而最近公布的去年業績,去年營業額錄得337.6 億港元,微升近0.1%,而盈利則只有7,900 萬港元,比去年同期倒退了98%。集團未來四年,計劃投入180億元以上,以強化品牌及重點發展有盈利的地區,藉以重振品牌和盈利。




李寧(02331)

內地最大體育用品零售商之一的李寧(02331),早前公布集團的中期純利下跌,跌幅更達50%。至於股價方面,從2010年起至今都是向下走,近日更是由9月6日開始,就在10元以下的水平活動。

李寧的品牌形象,是建基於80年代中國「體操王子」李寧本身。憑藉他本人於國內的聲望,集團自1990年成立以後扶搖直上,更於2007年登上全球第四大的體育用品產業公司。

品牌重新定位 純利急降

可是,近期李寧公布2011年的中其業績,卻錄得純利急降,令外界感到集團逐步進入業務的重整期。事實上,李寧確有需要就經營現有業務和市場定位方面作出轉變,畢竟體育用品只是其中一類消費品,假如這類型的產品在市場所佔的份額不大,意味著內地的體育用品市場發展空間有限,同行企業易在競爭中出現飽和的情況。因此,重建品牌乃李寧較為急切面對的課題,例如銷售對象、貨品的檔次及予消費者的印象。

不過,重整計劃的運行亦可能為帶來一定的風險,甚至出現「未見其利先見其弊」的情況。2010年7月,為了重新建立品牌形象,李寧更改商標,並希望將消費群目標定在年輕一族,因此以「Make The Change」為新口號,務求建立敢於創新,從改變中尋求突破的印象,吸納新的客源。可惜的是,一年過去,但吸納年輕一代的消費群似乎未能做到,而品牌形象的轉變甚至要令集團承受舊有支持者流失的風險,終弄至集團最新錄得周轉期升至72天,利潤成績不理想、「兩頭不到岸」的局面出現。

其實,營銷策略對品牌形象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就如世界知名的體育品牌愛迪達(Adidas)和耐克(Nike),都不約而同的尋找如足球明星美斯(Lionel Messi)、網球員拿度(Rafael Nadal)等頂尖的運動員充當代言人,而這正是李寧所欠缺的一環。此外,同是國內的體育品牌361度,亦懂得透過剛過去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贊助比賽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從贊助體育明星,到透過運動比賽宣傳品牌,都是體育品牌會積極進行的宣傳手法,反觀李寧顯然在這方面做得不足夠,造成其他後起之秀如安踏(02020)、361度(01361)、特步(01368)等的威脅。

眼見目前發展之路快到盡頭,李寧把握時間重塑品牌是對的。近一年未見成效,可以說是品牌轉營的計劃賭輸了。究竟要繼續高檔品牌路線,與世界名牌增一日之長短;改向大眾化的中低檔次品牌,銷售的目標群是成熟人士;還是年輕一代,是李寧必須作出取捨的,至少集團應在這一年發現他們未能好好的兼顧兩者。現時中國的體育市場正步入同業廝殺的時代,李寧必須對症下藥。


後記

環球市場變化迅速,加上全球一體化的影響,不少行業都出現了新的競爭者,而舊有的企業,亦需要不斷迎合市場的變化。不論是諾基亞手機、中國體育用品李寧,還是成衣公司思捷環球,都需要再次在市場塑造定位,否則最終只會走向「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衰落之路。




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

16 Sep 11 - 沽出 六福集團 (0590)

投資組合成立於31 Dec 2009。今年起計,16 Sep 2011為止變動為 (10.81)%,同期恒生指數變動為(15.54)%。 現時投資組合中,股票佔36.3%,而現金佔63.7%。

31 Dec 201016 Sep 2011變動
1投資組合$633,343 $564,906 (10.81)%
2恒生指數23035.45點19455.31點(15.54)%
31 Dec 200930 Dec 2010變動
3投資組合$500,000 $633,34326.67%
4恒生指數21872.5點23035.45點5.32%


港股先大插後小彈,周挫411點,日均成交697億

港股本周繼續呈波動反覆格局,本周初大市在希臘賴債的傳言下狂插,至本周中期,法國兩大銀行遭穆迪下調評級,令投資者爭相「掟貨」,更將大市質至最低見18627點,創2009年7月以來新低,失守萬九點水平。幸至本周後期,德法兩國表明歐元區不會放棄希臘,加上5大央行聯手救市,令港股逐漸回穩,更曾上試10天線水平,惟大市於高位見阻力,最終港股一周挫411點或2.1%,報19455點,仍處於十天以下;國指跌220點或2.1%,報10249點。本周日均主板成交約697億元。
  
周一(12日)中秋節,港股再被「震散」!市場傳出希臘賴債,法國三大行亦傳於本周遭降評級,歐洲中央銀行執行委員舒達克辭職,再加上市場質疑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刺激經濟計劃成效,令投資者今離場心切。港股開市重挫601點,曾失守萬九點,幸收市前萬九點總算力保不失。最終港股於假期前全日被推冧836點。 今年強勢的水泥,澳門以及零售股週一急挫,反映基金拋
售潮已蔓延至強勢股。其中,中建材(3323)下滑11.3%至9.05 元。

周二(13日)中秋節休市。

周三(14日)為中秋節翌日假期後復市,在寄望歐洲領袖快將採取行動阻止希臘債務危機擴散,以及憧憬中國或買入意大利國債的情況之下,港股早市見小幅反彈,豈料一彈即散,穆迪出手下調法國興業的債務和存款評級由Aa2降至Aa3,前景展望負面;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長期評級,亦因為受希臘債券的風險影響,被穆迪由Aa1降至Aa2。消息令投資者爭相「掟貨」,更將大市推至最低見18627點。惟好友於午市絕地反擊,合力令恒指「拗腰反彈」。最終港股全日揚14點。 大市成交金額上升至814 億元,反映好淡爭持激烈。 中移動(0941)再度成為資金避難所,股價上升2.6%。

德法兩國表明歐元區不會放棄希臘,意大利國會通過540億歐元緊縮方案,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佐稱快將提出引入歐元債券的建議。種種利好消息令港股於周四(15日)一度反彈,惟午後港股轉升為跌,最多挫110點,而歐洲市場開市後造好,尾市恒指再上演「拗腰反彈」。最終港股全日揚136點。中資保險股造好,財險(2328)前 8 個月的保費收入增長12%,刺激股價升3.4%。另外,券商料9 月澳門博彩增長會放緩,拖累濠賭股先升後跌,銀娛(0027)跌3.3%。

歐洲央行與其他4大主要中央銀行聯手,於第四季重啟三個月期美元流動性操作,紓緩歐洲銀行的美元信貸緊縮,令市場歐債危機的負面情緒降溫。消息令港股今日企穩萬九點水平以上,更曾上試十天線,造一周高位19652點,惟至高位見明顯阻力,最終全日升273點。


股市新聞

▪  思捷(0330)公布業績,該公司全年度純利7900萬元,跌98%。消息令投資者恐慌性拋售,一周股價大插37.9%,收報12.22元。
▪  市傳中電信(0728)將售iPhone5,股價一周累漲2.4%收報5.16元。中國電信(0728)內部員工透露,最早本月下旬開始接受預訂。
▪  西部水泥(2233)遭洗倉,股價一周累跌10.3%報1.65元。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的開幕式上重申,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溫總講話顯示中國的貨幣政策暫不會放鬆。內地股市表現平淡,成交不振持。
▪  瑞銀集團(UBS)15日表示,近日發現集團內部的投資銀行貿易伙伴進行部分未授權交易,初步統計的損失金額可能高達20億美元。瑞銀集團表示,這些因未授權交易而蒙受的損失,可能迫使集團第三季出現虧損。但是瑞銀集團強調,集團的客戶絕對不會因為上述事件而受到影響。 消息傳出後,瑞銀股價暴跌近10%。據報導,倫敦警方15日凌晨逮捕1名31歲的嫌犯。
▪  騰訊(0700)執行董事兼總裁劉熾平於本月初高位減持騰訊,套現約4600萬元,但翻查紀錄,原來早在劉熾平出貨之前,騰訊於8月下旬斥約6億元,密密在市場上回購股份,兩者相距僅9個交易日。
▪  惠理(0806)公佈,將與國有企業成都工業投資集團成立合營公司,雙方共投資3億元開拓內地小額貸款業務。合資公司將在四川省成都市經營及發展小額貸款業務。這將是惠理首次涉足內地其他金融服務。


思捷(0330)

思捷(0330)股價一挫再挫,使得公司週五收市後市值已不足200億元,較2007年10月高峰時期1570億元大幅蒸發88%。單計週四及週五這兩天,思捷(0330)市值已蒸發三份之一,股價落到零二年底以來的低位。基於思捷業績差過預期,證券商紛紛下調目標價,削減幅度達三成至六成七,目標價介乎9.65元至14元。看得最淡的瑞信將思捷目標價由25.15元下調至9.65元,評級由中性下調至跑輸大市,因為思捷核心純利低過市場預期,更令投資者失望的是公司取消派末期息。摩根大通報告說,很奇怪管理層在去年初沒有認識到品牌問題的嚴重性。

為了拯救瀕危的業績及品牌,思捷宣布投放185億元實行改造計劃(transformation),其中68億元投放在品牌重建上,57億元投入開店及翻新店舖之用。 不過,大量資金投入將影響未來2年財務表現,思捷行政總裁范德施表示,未來一年的收入將下跌3%至5%,其中21億元損失來自剝離北美業務;經營溢利率會維持在1%至2%的低水平。他預計,集團業務於2013至14年度會恢復,屆時經營溢利率會回到15%。

思捷行政總裁( CEO)范德施接受外電訪問時亦承認,思捷過去是「太短視」,現在要付出代價。「我們過去太注重短期利潤,忽略了我們的品牌,慢慢失去了顧客的關注,我們現在要為此付出代價。」范德施接受彭博專訪時如此表示。范德施是在2009年底才加入思捷,這時候思捷的業務早已開始轉壞。過去以邢李源為首的舊管理層,帶領思捷走向黃金年代,其中為人稱道是其經營成本低、利潤率甚高的批發業務,其槓桿效應在好景時為思捷帶來強勁增長,但轉勢時,下跌勢頭卻是更快更急。

對於思捷業績普遍感失望,有外資券商分析員表示,思捷投入大量資金做改革「好得人驚」,未見改革成功就先要犧牲邊際利潤,「未來要回復增長有難度,因為定位有問題,價位不及做大眾市場的H&M,設計亦不夠時尚。」 然而,令市場更唏噓的,是其公司以往的大股東、影星林青霞夫婿邢李㷧累計減持套現的資金,已足夠買下目前整間公司。

邢李源於 2003年開始減持思捷股份,至去年2月最後一次申報,期內持股量由42%減至1.79%。其屢次沽貨,雖然均不是最高位出手,卻也為個人累計套現約212億元。

思捷由盛極走向衰落,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該公司自從邢李㷧於2008年1月辭去公司所有職務後,管理層開始面目全非,於投資界擁有廣泛人脈的前財務總裁潘祖明,同年亦宣布離去。出任過渡期主席的高漢思(Heinz Krogner),其愛將兼德國同鄉Thomas Grote於2009年3月突然離任,使得高漢思不得不推遲原本的退任計劃。直至2009年11月,高漢斯亦辭任行政總裁。

思捷盛極而衰,某種程度上也是歐美經濟的寫照。其迅速增長始於2002年回購美國業務後,公司藉着強勁的管理層及海外市場,成為股價長升長有的「股王」。無奈風水輪流轉,當年深受股民喜愛的股份,最終亦因歐美經濟的衰退而走向沉淪。


投資組合更新

投資組合這星期下跌了1.8個百分點。這星期 筆者沽出六福集團(0590),市場看來仍未消化沽壓 。另外, 六福集團(0590)黃金對沖比例只有2成,金價回落對六福集團(0590)比較不利, 而過去一周金價走勢保持疲弱。 在前一周市場炒作歐債最熱烈的時候(即歐元大跌當周),金價的升勢十分疲弱,顯然避險資金並沒有流入金市,而在這星期市場氣氛轉好時,金價更是無以為繼,跌破1,800美元大關,至周五才出現反彈至1,810美元,不過仍未能高於上一浪的頂部1,840美元。

筆者這星期補回上星期部份沽出的大昌行(1828)。

筆者曾經沽出I.T(0999),但在跌定後補回。 筆者另外購回曾經買入的 銀泰百貨(1833),再戰百貨股。

港股過去一週持續波動走勢,一度創下近2年低位後,跟隨外圍股市大幅反彈。不過,歐洲問題仍未解决,加上聯儲局下週會議,相信港股短期反彈力有限。 話雖如此,基於18800-19000點支持力強,筆者打算大市反彈上近20000點才減磅。


上星期投資組合內的這幾隻股票在這星期間的表現是:

■ 領匯房產(0823)下跌1.8% 至 26.80元 (投資組合 14%)
■ 大昌行(1828) 下跌5.3% 至 10.08元 (投資組合 7%)
■ 卓悅控股(0653) 下跌2.2% 至 1.33元 (投資組合 5%)
■ I.T(0999) 下跌11.2% 至 5.77元 (投資組合 4%)
■ 銀泰百貨(1833) 11.50元 (投資組合 6%)

■ 六福集團(0590) 下跌11.4% 至 33.40元 (已沽)





組合以中線為目標,部份股票會長線持有而部份則短線持有,中風險,既希望長線増長又保持抗跌能力。

註:
1.  交易費已計在 實現損益(Realized P&L) 內。
2.  投資組合金額和股數,按真實比例顯示。
3.  以下股息尚未計在「實現損益」內
▪ 六福集團(0590),港元 0.4200 股息,除淨日 2011/08/31
▪ 卓悅控股(0653),港元 0.0360 股息,除淨日 2011/08/31
▪ 大昌行(1828),港元 0.1430 股息,除淨日 2011/09/06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敬請注意。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筆者不是推薦或介紹股票給大家,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16 Sep 11 - 大昌行(1828) 中期業績

簡單一看 大昌行(1828)中期業績。

大昌行(1828)於8月17日公佈截至6月止上半年業績。期內,汽車業務營業額159.29億元,增長48.4%,佔整體營業額80.4%。

由於受到日本「311」地震影響,市場原本預期大昌行(1828)汽車業務在今年上半年業績只能持平,但由於上半年得以由歐洲車彌補 (賓利 Bentley 上半年的銷售量有去年全年的7成半,因此上半年汽車業務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加約48%,亦比去年下半年增加14%),業績表現超出預期。

■ 02 Mar 11 - 大昌行(1828) 全年業績
■ 17 Aug 10 - 大昌行(1828) 中期業績


大昌行(1828)

大昌行(1828)從事汽車經銷業務之外亦從事食品及消費品業務和物流業務。截至6月底止半年,汽車及汽車相關業務佔總營業額的80.4%,食品及消費品業務佔18.6%,物流及其他業務佔1.0%。

汽車經銷業務

公司總代理賓利豪華房車及五十鈴重型貨車,也代理十多家進口車及內地汽車品牌,設有4S特約店59間,另有汽車租賃中心及維修中心以至汽車機油調配廠。

大昌行(1828)為賓利(Bentley)與五十鈴(ISUZU)重型貨車 的獨家中國進口商和總代理商,也代理十多家進口車及內地汽車品牌,設有4S特約店59間,另有汽車租賃中心及維修中心以至汽車機油調配廠。除賓利(Bentley)外,大昌行在內地開設的4S特約店,亦銷售雷諾、奧迪(Audi)及凌志(Lexus)等名車。

大昌行(1828)2010年在內地經營的4S汽車銷售店達55間,增加15間,當中包括於年內收購的深業集團的八間4S特約店。大昌行計劃今年再增加10-15間新4S店,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59家。

消費品業務

大昌行的元朗食品加工廠去年投產,現時貼牌加工的比例較自營品牌大,而公司產品銷售渠道較平均,包括酒店、航空及快餐等,未來還計劃進軍香港的大眾化加工食品市場,今年下半年將較注重推自家品牌。

物流業務

大昌行(1828)現時擁有2萬公噸的冷凍及冷藏倉容量,佔本港冷凍倉位總數的20%,下個目標於內地發展無縫冷凍鏈配送,目前已向內地一間大型超市提供有關服務。

業務營業額備註 - 2011年
汽車及汽車相關業務 10年上半年
106.6億元

10年下半年
139.8億元

11年上半年
159.3億元
上半年
除稅後分部溢利7.05億元

內地 36,122輛汽車 (增長48%)
623輛賓利 (增長66%)
3,147輛ISUZU (增長132%)
59間4S 店
香港 5,117輛汽車 (下跌3%)

食品及消費品業務 10年上半年
33.0億元

10年下半年
39.1億元

11年上半年
36.9億元
除稅後分部溢利0.33億元

營業額上升12%

物流業務及其它 10年上半年
2.3億元

10年下半年
2.9億元

11年上半年
2.0億元
除稅後分部溢利0.37億元

香港實施最低工資引致勞工成本上升,分部溢利率由9.0%下降至3.7%

總共10年上半年
141.2億元

10年下半年
180.9億元

11年上半年
198.1億元
--


公司簡介大昌行集團(1828)從事包括汽車銷售、汽車相關業務及服務、食品及消費品銷售及物流服務之業務。
市值(港元)183.46億元
現時股價10.08元 (2011-09-16 收市價)
市盈率 (倍)12.87倍
2010年每股盈利 (港元) 0.7796 港元
0.590 港元 (經常性)
股東資金回報率 (ROE)23%



大昌行(1828)全年業績

8月17日,大昌行集團(1828)公布截至6月止,上半年營業額198.14億元,按年增長39.6%;毛利增38.4%至24.9億元。期內,汽車業務營業額159.29億元,增長48.4%,佔整體營業額80.4%。

錄得純利8.01億元,增長63.5%,每股盈利44.06仙,中期息14.3仙,較去年增加33.9%。扣除投資物業的重估收益淨額及其他非經營項目,經調整後淨溢利6.52億元,按年上升29.1%。

截至6月底,大昌行(1828)新增四個城市代理權,並已開始營業,令集團的4S 特約店總數由去年底的55間增至59 間。 公司取得另外11 個品牌的城市代理權,包括雪佛蘭、一汽大眾奧迪、一汽豐田及雷克薩斯等,分佈於廣東、湖北、湖南、江西、雲南和浙江省。

負債比率由16.1%增至16.6%,有所增加,主要因投資以及資本開支增加,及提高向股東派發股息而融資所致。




發展 及 2011年目標

大昌行(1828)預期今年資本開支14億元,2億用於原有業務發展,12億用作收購、增加新店及新業務。


內地汽車市場

內地汽車市場過去10年由低檔次轉為中高檔次為主。大昌行(1828)表示 雖然內地收緊銀根,市場資金緊張,但內地中高檔車市場仍有支持,市民仍有購買能力,料全年中高檔汽車銷售量增8%至9%。 由於內地人均收入增加,相信中高檔汽車成需要主流,銷量增幅更會超過大市,而小型車將面臨挑戰,銷量增幅預計小於8%。

集團繼續透過併購擴大汽車銷售業務,大昌行(1828)預期賓利品牌汽車內地銷售量逾1200輛,上半年為623輛。集團至今年底於內地持有18個經銷商。

台灣方面,由於當地政治表現轉趨平穩,經濟復甦,故擴展當地業務,目前有2間4s店,會繼續拓展經銷業務

截至6月底,集團的4S特約店已由去年的55間增加至59間。公司計劃每年增設10-15間4S特約店,其中包括可能增加兩個國際豪華汽車品牌,主要位於華南及華東地區。 集團另預期全年新增4-5間汽車租賃中心。



日本汽車

大昌行(1828)表示,日圓去年大幅升值,拖累日本汽車市場出口銷售。今年日圓持續升值,加上311日本大地震影響,令當地生產汽車出現脫期,惟下半年生產回復正常,預期內地市場日本汽車市場平穩,但出口仍弱,較歐洲車銷售差。


賓利(Bentley)

賓利和競爭對手勞斯萊斯(Rolls-Royce)同樣在中國市場發展迅猛。今年前四個月,賓利在中國售出車輛396臺,相比2010年有了2/3的增長,而到6月份,賓利在中國大陸地區共售出車輛623輛,同比增幅達到了66%。賓利中國高層稱,如非受限於產能,賓利在華銷量還將更高。

大昌行(1828)自2002 年起一直擁有賓利在中國內地的獨家代理權,2010年上半年,大昌行(1828)交付了376輛賓利汽車,全年賓利銷售量增加 93.6至 815輛。 大昌行(1828)今年目標是提升銷售額 50% 及增加 5個代理。 由於今年上半年賓利銷量增加65.7%至623 輛,完成全年銷售目標1200輛的52%。


食品及消費品業務

今年7月 大昌行(1828)宣布,以逾7000萬元收購合和實業(0054)旗下德國食品公司,以配合公司旗下食品製造及加工業務。德國食品由合和持有90%,其餘10%由德國食品總經理Konrad Pschorr持有,大昌行將收購德國食品全部權益。 大昌行表示,將以7176.7萬元收購德國食品全部權益。

另外,集團上半年收購了全港最大的茗茶及咖啡供應商之一的大聯咖啡,並與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Brasil Foods及韓國大型食品生產綜合企業CJ第一制糖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大昌行(1828)表示冷凍鏈業務初步要做好華東、沿海市場,期望日後能拓展至華中、華西。



物流業務

大昌行(1828)積極拓展物流業務,由於新會物流中心開始全面運作,國內物流業務上半年增長1.06倍。集團正在上海收購一項儲存量達2.5萬噸的多種溫度冷凍儲存設施,若收購成功,將有助發展華東地區的策略性物流中心。

大昌行(1828)表示,冷凍鏈業務能有效與食品、物流業務互補,但發展需時約兩至三年,所需資金龐大。惟未來兩個業務(食品、物流) 比重,有望由今年近20%,增至30%,但未有透露時間表。



現金流,負債比率

大昌行(1828)期內經營活動產生之現金為港幣11.41億元,去年同期為港幣0.82億元,主要是因為4S特約店的開店數目只增加4間,同比去年同期上半年增加10間為小。

資本負債比率為16.6%(去年年底16.1%),淨負債14.92億元,較去年年底增加1.81億元 淨負債有所增加,主要因投資以及資本開支增加,及提高向股東派發股息而融資所致。 據知,大昌行(1828)資本負債比率將提升至20% ,仍屬於偏低。

今年6月底止,大昌行(1828)的現金及銀行存款是23.49億元,短期負債為25.11億元,現金足以應付九成以上的短期債項。

存貨方面,上半年增加港幣9.0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92億元高。


短評

筆者持有大昌行(1828),以下評論和估計可能會有不中肯的地方,敬請留意。

今年內地汽車市場普通私家車逐步放緩,隨著國內高收入家庭逐步增多,主攻豪客的貴價車的銷售繼續踩行油,銷量明顯跑贏。 北京限購,日本地震導致東風日產公司產能受限,諸多不利因素齊聚,大昌行(1828)上半年營業額仍能上升39.6%至198.1億元,純利升63.5%至8.01億元。 扣除投資物業的重估收益淨額及其他非經營項目,期內經調整後的淨溢利為港幣6.52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9%。 業績公佈後,大昌行(1828)股價曾經升穿7月尾的高位,創出11.16元的新高。 最近 大昌行(1828)股價 跟隨大市回軟。

大昌行(1828)的汽車業務(尤其於中國內地)為業績主要推動力,內地汽車銷售量升48.2%,相比內地整體汽車市場只有3.4%增長 贏了不止一個馬鼻。 大昌行(1828)內地汽車營業額佔整體汽車分部營業額81.4%,主要是由於公司主力打進中高檔汽車市場,表現優於中低價汽車,以及4S特約店經營策略成功。 內地汽車分銷業務增長迅速,上半年按年增長58%,為集團貢獻近65%銷售額及63%經營溢利。

賓利全年銷售目標維持超過1,200輛賓利,增加50%,上半年已銷售為623輛,應可達標。大昌行目標於中國每年開設10-15間中至高檔4S店,上半年已開設4間4S店,另外5間在建設中。

大昌行(1828)部份的風險已經不是風險,因已經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 日本「311」地震影響日本汽車銷售, 內地收緊信貸, 內地汽車市場私家車銷售放緩。 但由於高端汽車需求對政策的敏感度不高,不受近期政府限制汽車措施的影響,對大昌行(1828)今年上半年影響有限。 近期大市及外圍經濟十分動盪, 現時的風險包括 經濟放緩而引致中國豪華汽車銷售減慢。




盈利,市盈率 (預期)

大昌行(1828)中期息14.3仙,較去年增加33.9%。 假設全年派息0.3元計,息率3厘左右。

大昌行(1828)上半年盈利8.01億元,或每股盈利0.4406元。 如不包括特殊盈利,期內經調整後的淨溢利為港幣6.52億元,或每股盈利0.359元。

基於下半年日本汽車生產回復正常 與及下半年營業額通常較高, 簡單估計, 下半年每股盈利相比上半年增加20%,全年預期每股盈利0.78元左右。 如包括特殊盈利,全年預期每股盈利0.86元。

現價10.08 元計,如不包括特殊盈利,預期每股盈利0.78元,2011年預期市盈率12.9倍左右。
■ 10.08元 / 0.78元 = 12.9倍

大行(大摩、摩通,不包括渣打)給予大昌行(1828)的目標價是13元至14元。

大摩認為大昌行(1828)股價較同業折讓20-50%,料其10-12年度盈利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7%。由於5間4S門店下半年完工,加上日本供應回復,以及貴價汽車業務銷售良好,料今年下半年盈利持續按年增長31%。

借用大摩複合年均增長率27%計,現價10.08 元計,2012年預期市盈率10.2倍左右。
■ 10.08元 / 0.78元 / 1.27 = 10.2倍


正通汽車 (1728),中升控股(0881)

筆者沒有study過正通汽車(1728),只簡單一看預期市盈率。 正通汽車(1728)的2011年和2012年預期盈利為0.35人民幣和0.64人民幣左右。 正通汽車(1728)現價9.5元計,預期市盈率為22.4倍和12.3倍左右。 2012年預期市盈率計,大昌行(1828)約20%低於 正通汽車(1728)。

中升控股(0881)在8月公佈的中期業績,盈利增長按年上升34%,盈利增長主要來自收購合併,盈利增長比預期低。 中升控股(0881)的2011年和2012年預期盈利為0.75人民幣和1.08人民幣左右。 中升控股(0881)現價13.32元計,預期市盈率為14.7倍和10.2倍左右。 2012年預期市盈率計,大昌行(1828)與 中升控股(0881)相近。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6年 營業額 --130.1億元 (增長21.6%)
2007年 營業額 --160.5億元 (增長23.6%)
2008年 營業額 95.2億元195.0億元 (增長21.5%)
2009年 營業額 94.5億元221.3億元 (增長13.5%)
2010年 營業額 141.2億元322.1億元 (增長45.0%)
2011年 營業額 198.1億元--

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6年 盈利 --3.23億元 (下降2.7%)
2007年 盈利 --5.15億元 (增長22.4%) 
2008年 盈利 2.89億元5.63億元 (增長1.1%)
2009年 盈利 2.70億元7.10億元 (增長26.1%)
2010年 盈利 4.80億元14.11億元 (增長98.7%)
2011年 盈利 8.01億元--

每股盈利(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6年--$0.1998 (增長32.9%)
2007年--$0.3107 (增長55.5%)
2008年$0.1606$0.3130 (增長0.7%)
2009年$0.1502$0.3949 (增長21.2%)
2010年$0.2670$0.7833 (增長98.3%)
$0.5900 (經常性) (增長49.4%)
2011年$0.4406
$0.374 (經常性)
--


參考:

1. 大昌行 1828 業績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17/LTN2011081718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02/LTN2011030253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16/LTN2010081621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902/LTN20100902542_C.pdf
http://www.dch.com.hk/upload/invs_presentation/6/tc/2010_Interim_Results.pdf

2. 名車賓利內地勁銷 大昌行半年多賺6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18/News/eb_ebc1.htm

3. 大昌行增長故事剛開始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22/News/eb_ebm2.htm

4. 港股透視:大昌行汽車業務增長勁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8/19/TZ1108190003.htm

5. 大昌行「4S」拓內地車市 重視售後服務 爭取中產客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0503/Special/edv_edva1.htm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敬請注意。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筆者不是推薦或介紹股票給大家,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09 Sep 11 - 減持 六福集團 (0590)

投資組合成立於31 Dec 2009。今年起計,09 Sep 2011為止變動為 (8.97)%,同期恒生指數變動為(13.76)%。 現時投資組合中,股票佔39.7%,而現金佔60.3%。

31 Dec 201009 Sep 2011變動
1投資組合$633,343 $576,526 (8.97)%
2恒生指數23035.45點19866.63點(13.76)%
31 Dec 200930 Dec 2010變動
3投資組合$500,000 $633,34326.67%
4恒生指數21872.5點23035.45點5.32%


港股再穿二萬關,周挫346點,日均成交612億元

港股上周一洗頹風再度回勇,豈料本周在多個不明朗因素下,港股再度受壓,更多番於十天及廿天線上下穿梳,走勢反覆。本周初在美國公布就業數據表現不如理想,令大市周初旋即失守二萬點;於本周中期,大市在憧憬美國總統奧巴馬刺激就業大計下,港股反覆重上二萬點,最高造20159點,惟至此高位見阻力,本周後期港股稍見回落。  
  
最終港股一周挫346點或1.7%,報19866點,仍處於十天及廿天線以下;國指跌196點或1.8%,報10468點。本周日均主板成交約612億元。

美股上周五(2日)公布8月份非農業就業職位,竟出現零增長,失業率維持於9.1%。就業數據疲弱不堪,令美股上周大跌,港股周一(5日)跟隨跌勢,開市即穿二萬點,至午後歐洲開市後港股愈跌愈深,最終全日港股被推冧596點,穿十天及廿天線。

美股周一休市,惟港股周二(6日)受歐債危機再燃而急挫,盤中低見19290,但於將軍澳地皮賣出後大市反覆倒升,恒指全日升94點。

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將瑞士法郎與歐元掛勾,刺激歐股向好。不過歐債陰霾再現,加上憂慮美國經濟前景,美國假期後復市下挫百點。然而,港股周三(7日)未有被美股拖累,反而因市場傳出奧巴馬計劃提出逾3000億美元推動就業建議,令港股重奪二萬點大關,最終港股全日收升337點,重上十天及廿天線。市場消息指,央行可能調低部份中小型銀行的差別準備金率,刺激內銀股週三明顯反彈,內銀股普遍上升。但內地股市疲弱拖累國指表現。

至本周四(8日)港股不但無力向上,更逆外圍而行倒跌,十天、廿天線及二萬關再度失守,全日挫135點。

至周五(9日)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演說舊調重彈,首務助就業促高增長,未為市場帶來驚喜。其後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4470億美元支出與減稅計劃刺激就業,加上中國8月份CPI同比上漲6.2%符預期,令港股開市未隨美股下挫。 受累內地股市倒跌,加上歐洲股市早段偏軟,高開85點的港股午後轉跌,恒指收報19866點,倒跌46點或0.23%,國指收報10468點,跌31點或0.3%。大市交投淡靜,主板全日成交額不足500億,只得 496億元,比上日成交額下跌22.6%。

 

股市新聞

▪  一周表現最佳藍籌股為利豐(0494),累升7.23%;其次是升5.76%中華煤氣(0003),以及升3.52%的聯通(0762)。
▪  本星期跌幅最大的藍籌是中遠太平洋(1199),累跌10.2%;其次是遭主席及管理層配售舊股的百麗(1880),累跌9.99%
▪  中海油(0883)蓬萊油田19-3油田全面停產,並就漏油事故研究成立賠償基金,一周累瀉逾9.3%收14元。
▪  百麗(1880)多名高層折讓配股,以15.28元配售合共2.4億股股份,共抽水36.7億元。股價一周累挫10%收14.6元,跌穿配股價15.28元。
▪  內地有傳媒報道,雨潤(1068)河南子公司產品檢出含瘦肉精,價一周累瀉21.5%報14.16元。 雨潤透過公關表示,報道所指的河南子公司,早前確有一隻向外採購的生豬,被驗出對瘦肉精呈陽性反應,雨潤即時將此問題豬銷毀,詳情有記錄在案,亦有相為證。 祝義亮等3人於上月底短短一周內,先後以介乎17.2元至17.9元之間的每股平均價盡沽手上股份,市場亦擔心高層對公司前景不看好。 瘦肉精傳聞加上早前雨潤董事減持,令該公司陷入嚴重信心危機。
▪  周三(7日)《上海證券報》引述業內人士指出,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投資者風險胃納降低,熱錢流入內地或會下降,將「推動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報道又指出,5月以來,央票發行規模減小,市場普遍預期的加息舉動也未有,顯示央行在收緊流動性趨向謹慎。周三內地的回購利率亦續降,7天利率下跌0.14厘至4.34厘。
▪  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8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漲6.2%,與市場預期相符,並從7月份6.5%的三年高位回落,為四個月以來首次回落。
▪  歐元區方面,德國憲法法院裁定拯救希臘方案合憲,加上意大利國會亦通過政府緊縮開支政策,紓緩市場對歐債危機的憂慮。
▪  美國方面,奧巴馬發表關於創造就業的演說,規模雖較預期為大,但實質內容沒有任何驚喜,另外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發表演說,未有提出任何新刺激經濟措施,只重申8月議息會議聲明及儲局年會提出的要點,並重提在本月20及21日的議息會議,詳細討論政策工具及經濟情況。
▪  周四,中國人壽(2628)收市前半句鐘竟出現一單涉資451億元的買盤,令市場震驚! 新鴻基金融承認,系統出現短暫錯誤令國壽出現錯盤交易。
▪  億鑽珠寶 (0475)控股權易手至開源控股(1215)主席胡翼時及中國新電信(8167)執行董事胡楊俊,並獲提全購,周五復牌後急升33.91%,收報1.54元。
▪  瑞信降莎莎(0178)評級至「中性」,指其若在下半年保持快於預期的開店速度,將擴大其內地業務的虧損,莎莎周五跌3.8%,收報5.06元。
▪  社保基金為「顧全大局」,協力承接美國銀行沽出部份解禁的建行(939)股份後,證券界相信,社保基於平衡投資組合的考慮,接連減持其他內銀股以作調整。社保於8月30日減持3500萬股工行(1398)H股後,翌日(8月31日)再在場內沽售3500萬股中行(3988)H股,每股平均作價3.204元,套現約1.12億元。


投資組合更新

投資組合這星期下跌了0.8個百分點。

這星期 筆者沽出部份大昌行(1828)和六福集團(0590)。大昌行(1828)上升,筆者沽出將部份,等待回順購回。 筆者沽出部份六福集團(0590)增加現金。

筆者最近事忙,未有時間談大市觀點,仍相信大市繼續保持chok chok chok 為主,保持大型上落市的看法,希望能低位買一些,急升沽一些,但繼續持有部份作 core holding。


上星期投資組合內的這幾隻股票在這星期間的表現是:

■ 領匯房產(0823)下跌0.4% 至 27.30元 (投資組合 14%)
■ 六福集團(0590) 下跌4.6% 至 37.70元 (投資組合 7%)
■ 大昌行(1828) 上升2.1% 至 10.64元 (投資組合 7%)
■ 卓悅控股(0653) 下跌3.0% 至 1.36元 (投資組合 7%)
■ I.T(0999) 下跌4.3% 至 6.50元 (投資組合 4%)




組合以中線為目標,部份股票會長線持有而部份則短線持有,中風險,既希望長線増長又保持抗跌能力。

註:
1.  交易費已計在 實現損益(Realized P&L) 內。
2.  投資組合金額和股數,按真實比例顯示。
3.  以下股息尚未計在「實現損益」內
▪ 六福集團(0590),港元 0.4200 股息,除淨日 2011/08/31
▪ 卓悅控股(0653),港元 0.0360 股息,除淨日 2011/08/31
▪ 大昌行(1828),港元 0.1430 股息,除淨日 2011/09/06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敬請注意。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筆者不是推薦或介紹股票給大家,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07 Sep 11 - 金利來(0533) 中期業績

簡單一看 金利來(0533)中期業績。

■ 25 Jun 11 - 金利來(0533) 全年業績


金利來(0533)去年上半年派息0.07元,下半年0.14元,全年派息0.21元。 金利來(0533)今年中期派息0.085元,估計全年派息有0.24元。 現價3.24元計,估計股息有7厘以上。

金利來(0533)的缺點是交投並不活躍,加上管理層作風保守,被定位成 cash cow 類型。


金利來(0533)

金利來(0533)主要在中國及香港從事金利來服裝服飾製造及分銷業務,另亦從事物業投資及發展業務。內地及香港服裝服飾業務為主要的盈利來源,去年年內溢利增長34.5%至4.01億港元。

金利來(0533)創辦人曾憲梓1968年從家鄉梅縣遷到香港,及後創辦金利來的前身「金獅領帶公司」,但銷路不如理想,後來發現「獅」與「輸」諧音,顧客覺得不吉利,於是改名為「金利來」。金利來(0533)行政總裁是曾智明,曾智明的太太是黎瑞恩。



金利來(0533)的零售業務主要於內地,銷售點逾 1200間,主要為特許店,其中78間由集團直接經營。集團集中資源於開拓國內業務上,於香港的服裝零售業務已於2010年3月終止,在香港只留下經營團體服裝業務。金利來(0533)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亦有業務,但表現一般。金利來品牌已授出各項特許經營權,包括皮具、內衣及運動服裝等。

金利來(0533)將消費者定位在25-45歲之間,以男士的正裝、都市休閒裝為主。





公司簡介金利來(0533)主要從事金利來服裝服飾分銷及製造業務、皮具及配飾和商標授權業務、物業投資及發展。
目前市值 (港元)31.82億
現時股價 (港元)3.24元 (2011-09-07 收市價)
市盈率 (倍)7.92倍
2010 每股盈利(港元)0.4086港元
股東資金回報率 (ROE)15.9%


金利來(0533) 中期業績

8月30日 金利來(0533)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為8.05億,升21%;經營溢利2.74億元,升27%。

毛利增21%至8.77億元2,升幅與總營業額的升幅相若。毛利率59.9%,持平。 純利2.03億元,升25.7%,每股基本盈利20.67仙,派息8.5仙。

期內集團批授經營權收入為0.29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7%。收入增加主要因部份經營權合約規定經營權費用按年遞增。

成本方面,專櫃抽成租金及營業員工資皆告增加,故期內分銷及市務成本較去年同期上升37%至1.51億元。

如果exclude投資物業公平價值上升等其他收益,稅前經營溢利增加16%。




發展 及 2012年目標

國內市場方面,金利來(0533)於2011年推行「金標店」計劃,即挑選部份表現良好的零售點,提升其裝修和陳列風格,並提供檔次及價格較高的貨品,以開拓集團高端貨品市場。

金利來(0533)第一家「金標店」將於 7月在上海開業,據報一件襯衫的售價由 1500元至 3000元人民幣。 金利來(0533)2011年春夏季度貨品已滲入少量「金標」貨品。




短評

金利來(0533)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為8.05億元,升21%;當中貨品銷售佔6.65億元,投資物業的租金收入佔0.59億元,物業銷售佔0.33億元。

但如果exclude 匯率上升的因素,營業額升幅應不超過17%。 如果exclude投資物業公平價值上升等其他收益,稅前經營溢利增加16%;如減去匯率上升的因素,稅前經營溢利增加12%左右。

現價3.19元,去年並派息21仙計算,息率6.6%左右,今年息率則應有7%,是一隻被忽略的內需零售股,適合作收息用途,過去10年派息從沒有減少。 要留意金利來(0533)交投成交不多。 金利來(0533)業務有中國地產收租成份,派息應有一定保證。

相比利郎(1234),金利來(0533)產品價格看來較高,走高檔路線,所以毛利率的59% 比利郎(1234)的36%高 。隨著內地市場發展,一般的商場、百貨商店漸趨於大眾化,金利來(0533)開高端店舖是提高金利來品牌定位,來distinguish同業。




金利來(0533) Vs 長興國際(0238) Vs 利郎(1234)

男士服裝股簡單比較。

分類金利來(0533) 長興(0238)利郎(1234)
市值32億元22億元117億元
現價3.24元2.30元9.76元
2010年盈利4.01億1.81億4.95億
全面攤薄市盈率8倍12倍23倍
2011年中期盈利2.03億1.07億2.75億
毛利率59%64%36%
品牌金利來V.E. DELURE + TESTANTINLILANZ + L2
稅率有效稅率為25%增加中,回復正常稅率增加中,2011年有效稅率為15%
銷售點 (約)1200間,主要為特許店,其中78間由直接經營214家經銷商店 136家自營店2900間分銷商經營
發展計劃高端店舖開設新零售店副品牌「L2」




預期盈利,市盈率

金利來(0533)上半年純利2.03億元,每股基本盈利20.67仙。 用不科學的方法估計,假設下半年盈利高於上半年10%,全年盈到4.26億元,每股盈利0.43元左右。 以上盈利已包括投資物業公平價值上升,如果不包括,盈利應給予八五折。

■ 3.24 / 0.43 = 7.5倍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6年 營業額 3.63億元7.98億元
2007年 營業額 4.92億元10.73億元 (增長34.5%)
2008年 營業額 7.33億元14.30億元 (增長33.2%)
2009年 營業額 6.49億元 13.96億元 (下降2.3%)
2010年 營業額 6.67億元14.97億元 (增長7.3%)
2011年 營業額 8.52億元--

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6年 盈利 0.84億元1.66億元
2007年 盈利 1.69億元3.25億元 (增長95.6%)
2008年 盈利 1.82億元2.91億元 (下降10.3%)
2009年 盈利 1.18億元2.98億元 (增長2.3%)
2010年 盈利 1.62億元4.01億元 (增長34.5%)
2011年 盈利 2.03億元--

每股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6年$0.0896$0.1773 (增長22.0%)
2007年$0.1772$0.3359 (增長89.5%)
2008年$0.1855$0.2973 (下降11.5%)
2009年$0.1206$0.3046 (增長2.5%)
2010年$0.1648$0.4086 (增長34.1%)
2011年$0.2067--


參考:

1. 金利來集團 533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30/LTN2011083041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420/LTN2011042031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9/LTN2011032956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910/LTN2010091038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910/LTN20100910386_C.pdf

2. 金利來集團
http://www.goldlion.com/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敬請注意。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筆者不是推薦或介紹股票給大家,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2011年9月4日星期日

04 Sep 11 - 9月 留言版(一)





04 Sep 11 - 中國利郎 (1234) 中期業績

巿場研究顧問Frost & Sullivan預測,2009至2013年,中國男裝服零售額每年會以17.4%增長,主流品牌增速則為25.6%。 在經濟迅速擴張的同時,原材料價格及租金亦同步飆升,對生產及零售業均添加不少壓力。

從宏觀角度看,內地服務業比重不斷增加,男士服裝的需求,會由以往的官員為主,逐漸擴大至更多不同行業的白領階層,整個行業的規模定必擴大。由於行業增長較快但入行門檻低,故男士服裝行業亦頗為分散,數家龍頭亦分別佔數個百分點,但始終龍頭如利郎(1234)等知名度相對較高,只要產品質素和款式具競爭力,配合宣傳和快速擴張,數年後大幅跑贏同業的可能性相當高。

2009年9月,利郎(1234)成功在香港上市,募集淨額為10.7億港元,上市募資讓利郎在中國男裝行業進入激烈競爭時代之前做好了應戰準備,並為其銷售終端、業務的快速擴張打下基礎。

中國利郎(1234)是中國男裝十大品牌之一。其他九大為勁霸、七匹狼(A股:002029)、柒牌、才子、九牧王(601566)、雅戈爾、太子龍、虎都、海瀾之家。

在國內,男裝便服行業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會否緊隨體育用品股其後,因行業步入白熱化競爭階段而影響盈利能力,仍是未知數,亦是風險。 投資者則需要觀察 利郎(1234)平均銷售價格,銷售量,毛利率的變化: 公司能否將產品加價,轉嫁成本上漲能力的高低,同店銷售增長的數字 等都需要留意。

從事男士商務及休閒服裝業務的中國利郎(1234)在8月22日公佈6月止中期純利增長63.1%至2.28億人民幣(下同),每股盈利19分,中期息11港仙,特別息5仙,共派16仙。



隨著男裝市場的細化,利郎(1234)為吸納市場不同需求,去年7月推出副品牌「L2」,主打適合二十歲至三十歲的男士服裝,冀發展「L2」成為「LILANZ」以外另一成功品牌。利郎(1234)預期本年「L2」佔將整體銷售5%,本年將達至收支平衡,明年將有盈利貢獻。

中期業績期內,集團仍主要以主流品牌「LILANZ」銷售產品,新推出的「L2」副品牌,佔集團營業額3.4%,上半年仍虧損約540萬元。副品牌「L2」春夏產品的平均售價較「LILANZ」品牌低約25%,主要原因是「LILANZ」銷售較多高端產品。

■ 21 Mar 11 - 中國利郎 (1234) 全年業績
■ 01 Mar 11 - 中國利郎(1234) 中期業績



公司簡介利郎(1234) 主要於中國從事生產及銷售「Lilanz」品牌男裝及相關配飾業務。
市值(港元)120.30億
現時股價10.02元 (2011-09-02 收市價)
市盈率 (倍)24.38倍
2010年 每股盈利(港元)0.3472人民幣 = 0.410港元
股東資金回報率23.9%



中國利郎(1234) 中期業績

中國利郎(1234)公布6月止中期純利增長63.1%至2.28億人民幣(下同),每股盈利19分,中期息11港仙,特別息5仙,共派16仙,去年同期派中期息5分。

期內收入增31.2%至10.32億元,平均銷售單價增13.2%至163元。

毛利增37.7%至3.76億元,毛利率增1.7個百分點至36.4%。產品的銷售數量提高15.8%。

經營利潤增68.4%至2.69億元,經營利潤率增5.7個百分點至26%。

6月止,平均存貨週轉天數自去年底的53日降至49日,應收貿易賬款週轉天數自71日降至70日,應付貿易賬款週轉天數自81日增至96日。持有現金14.74億元。

期內,自行生產及外包生產成本比例與所佔銷售額比例大致相若。自行生產佔總銷售成本約44.3%,比去年同期約62.3%減少18.0個百分點。自行生產減少,主要是上半年春夏季的服裝如襯衣、褲類等的生產工序較為簡單,外包生產採購更符合成本效益。集團仍以成本效益和品質監控來不時制定自行生產、分包生產及外包生產採購的比例。下本年以銷售秋冬系列為主,包括各類集團的主打產品,如冬天的外衣,大衣等,預計自行生產成本比例將超過50%。

中國利郎 1234


生產及供應鏈

集團的生產廠房位於福建省的五里及長汀,目前生產設施共有80條生產線,生產廠房的平均利用率逾90%。

集團繼續採用自行生產、分包加工及外包生產(OEM採購)三種方法製造產品,目的在於達到最高質量、成本效益及生產的靈活性。回顧期內,集團的生產規模並未有增加,而集團暫時亦未有擴充計劃。 為提高生產效率,集團在2011年第一季開始在自有的工廠生產線進行改組,從過往的大批量包流改成一個單間流,將有效提升生產力及進行品質監控。




發展 及 2011年目標

利郎(1234)表示,本年資本開支為6000萬元人民幣,主要用於設備。利郎(1234)上半年資本開支2000萬,下半年的資本開支則約3000萬至4000萬元人民幣。

中國利郎(1234)表示上半年的同店銷售增長為17%,期望下半年的表現會更佳,又預料銷售費用將與上半年相若。

中國利郎(1234)稱,集團未來將增加貼牌生產的比例,但仍維持30%自家生產的業務佔比,主要為旗下的核心產品。主席王冬星透露,利郎(1234)未來將會專注於旗下品牌的發展,未有收購海外品牌,或增設女裝業務的計劃。


副品牌「L2」

利郎副品牌「L2」於去年七月推出市場的副品牌「L2」,於期內的營業額約為人民幣35.6 百萬元,佔集團營業額約3.4%。 「L2」上半年仍虧損約540萬元,但中國利郎(1234)表示有信心「L2」品牌全年可收支平衡。


零售店

利郎(1234)預期本年「LILANZ」店將增加200-250間,上半年已開設130間;另一間L2則增加150-200間,上半年已開設50間。 集團至6月底止,利郎品牌零售店增加3.6%至2888家,而副品牌L2,零售店合共137家。

經營2,888家「LILANZ」零售店中,其中969家由分銷商直接經營,1,919家由其二級分銷商經
營。

於2011年6月底,利郎(1234)的分銷商倉庫的庫存系統已連網,連接約700家「LILANZ」店舖的庫存系統亦在試運行,下半年的目標是將系統網絡覆蓋至900家店舖。


售價,成本

主席兼執行董事王冬星表示,期內集團的產品平均銷售單價上升13.2%,銷售數量亦提15.8%,預料未來下半年其產亦將會提價逾10%,以抵銷原材料及勞工成本上升的壓力,但預料,其價格未來將有回落的跡象,故毛利率估計能夠維持上半年的水平。 公司指毛利率改善,主要反映品牌價值及產品組合提升,推出更多高增值產品以及提高平均售價,抵消了銷售成本增加。

中國利郎(1234)的銷售及分銷開支,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幣9.8百萬元,佔總營業額約9.3%(2010年上半年︰11.0%)。 中國利郎(1234)的經營成本佔營業額有所下降,主要是由於宣傳費用佔營業額由8.5%降至6.4%,集團相信今年宣傳費用的實際支出會與去年相若,因此經營成本再有下跌空間。

中國利郎(1234)並無就上半年廣告宣傳開支比率下降提出具體的原因,並強調公司利用不同行銷渠道(如戶外廣告牌展示、補貼經銷商升級或開店、委任陳道明為「LILANZ」代言人和透過店舖陳列和佈局體現形象)。

吳彥祖的代言副品牌「L2」的合同已於期內結束,所以節省宣傳費用開支。中國利郎(1234)正物色合適的人選作為「L2」的新代言人。


毛利率

中國利郎(1234)上半年毛利率 相比去年同期 增加1.7個百分點至36.4%,但低於去年全年的毛利率為37.9%。 管理層有信心毛利率料可改善,於2012年度達至逾40%水平。


存貨週轉天數

中國利郎(1234)存貨週轉速度良好。上半年平均存貨週轉天數由去年同期的53日降至49日,但高於去年全年的47日。


銷售及分銷開支

中國利郎(1234)銷售及分銷開支比去年同期只增加11.3%,低於 收入增加的31.2%。 這方面「間接貢獻」了0.17億元除稅前利潤。


經營活動現金流

中國利郎(1234)上半年自由現金流是人民幣1.60億元。 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入是人民幣1.81億元,較去年同期2.31億元低。應收貿易賬款及其他應收款項較去年同期增加0.60億元,或12%。

中國利郎(1234)解釋應收貿易賬款增加人民幣0.28億元,乃由於於六至九月產品付運高峰期向若干分銷商提供額外貿易信貸作為於省會及地級城市開設大型店鋪的鼓勵。

此外,由於副品牌「L2」的業務擴展,以及相對去年主品牌「LILANZ」冬季訂貨會較早舉行及相關採購訂單較早向供應商發出,期內預付供應商款項增加人民幣0.33億元。


秋季及冬季訂貨會

中國利郎(1234)冬季訂貨會6月結束,訂單總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4%,平均銷售價格和銷售量均有達雙位數增長。

中國利郎(1234)去年推出的副品牌「L2」亦已於今年一月及四月分別舉行秋季及冬季訂貨會,總訂單金額較去年上升135%。


有效稅率

中國利郎(1234)的有效稅率由12.3%上升至15.0%。 管理層預期2012年稅率上調至21%,2013年上調至27.5%。




短評

中國利郎(1234)中期業績增長不錯,收入增長是中國男裝十大品牌中比較高。
▪  中國利郎(1234)上半年收入10.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2%。
▪  對手的九牧王的 上半年收入9.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0%。
▪  對手的七匹狼 上半年收入11.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6。

中期業績純利增長63.1%,高於市場預期的上限很多。如果不是市況不穩,現股價應不會仍未能升破下降軌。 當然,利郎(1234)偏高的往績市盈率(24倍),亦是原因之一。

利郎(1234)主張的是「簡約而不簡單」的商務休閒男裝,定位中端市場。 中國利郎(1234)的營業額顯著提升,增31.2%。與去年同期比較,平均銷售單價上升13.2%,產品的銷售數量提高15.8%。產品均價上升,反映集團有效轉嫁成本,以及產品組合及設計均有所提升。

利郎(1234)的經營模式是「輕資產」,將資源集中在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上,今年只有40%至50%自家生產。利郎(1234)通過整合各地供應商、材料商、生產商完成上游生產,再通過分銷商來管理逾2888間加盟店,整合下游銷售,並利用加盟店的資金、店面、人才、人文條件完成終端銷售,

利郎(1234)預期本年「LILANZ」店將增加200-250間,上半年已開設130間,但期內實際只增加83家或3.6%,似乎零售店數目增速普通。 不知是從李寧(2331)和其它體育用品企業的過失中得到啟發還是什麼,中國利郎(1234)努力將分銷商倉庫的庫存系統連網,正加強規範化,系統化管理,在藉着優化零售店來提升盈利能力,使集團可更迅速獲得銷售數據,並針對不同問題作出改善。 中國利郎(1234)上半年的同店銷售增長為17%,營業額顯著提升 正顯示這方面的成果。

利郎(1234)的副品牌「L2」仍處於發展初期,上半年仍虧損約540萬元,但預期全年可收支平衡。公司2010年正式推出副品牌「L2」,目標群體為20-30歲的年青人,分銷地區側重在一、二線城市,以和主品牌錯位經營。利郎(1234)多品牌的發展戰略有助於提高市場佔有率,並降低整體經營風險。若「L2」品牌能在市場中成功推廣,將帶領公司進入另一個高速發展期。

上世紀90年代末,「只管生產、不管銷售」的利郎一滑再滑,淪為一個三、四線品牌。 2002年後,利郎(1234)邀約陳道明出任代言人,提出了“商務男裝”的定位,並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定位爆破,品牌迅速逆轉崛起。回顧崛起之路,利郎總裁王良星曾感概:「走品牌經營之路,就必須給產品風格定位,否則永遠沒有出路。」現時,「簡約而不簡單」的商務休閒男裝的定位,陳道明代言人的形象 現時是 利郎(1234)的特點之一。




中國利郎(1234)現時是藉着中國消費市場 消費力的快速上升 而受惠,4年裡面銷售翻了5倍。在國內,男裝便服行業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何時(或會否)緊隨體育用品股其後,因行業步入白熱化競爭階段而影響盈利能力,仍是未知數,亦是風險。 筆者沒有預知能力,仍需繼續觀察行業和企業發展。 但要知中國男裝市場品牌集中度低,店舖數與競爭度不如體育用品品牌,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下,利郎(1234)的前景暫時未需過份擔憂。 但未能否認是 中國利郎(1234)的企業護城河暫時未夠深未夠寬闊,競爭對手眾多,九牧王、七匹狼、柒牌、勁霸、利郎等領先品牌都以“中高檔男裝”為定位,九牧王提出作“西褲專家”、柒牌作“中華站領”、勁霸提出“專注夾克”,暫時沒有看到利郎(1234)特別的優勢。

據資料,管理層預期下年稅率上調至21%,而2013年上調至27.5%。 筆者沒有這方面的詳細資料。 花旗將中國利郎(1234)目標價降低至10.7港元就是因為稅率上升。

中國利郎(1234)於今年1月及4月的秋季及冬季訂貨會,總定單金額較去年全年大增135%,而主品牌的秋季及冬季訂貨會定單則分別按年升28%及34%。

利郎(1234)去年下半年業績營業額是去年上半年的1.6倍,去年下半年盈利是上半年的2.0倍。

中國利郎(1234)中期業績,營業額10.32億元人民幣,純利2.28億元,每股盈利19分。簡單的估計,利郎(1234)今年下半年盈利是上半年的1.5倍。 預期盈利是5.7億元,比去年增加35%, 每股預期盈利0.48元人民幣左右。

現價10.02元計,預期市盈率是17.3倍左右。
■ 10.02 / (0.48 x 1.21) = 17.3倍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6年 營業額 --4.18億元
2007年 營業額 --8.86億元 (增長111.8%)
2008年 營業額 --11.35億元 (增長28.2%)
2009年 營業額 --15.60億元 (增長37.4%)
2010年 營業額 7.87億元20.50億元 (增長31.6%)
2011年 營業額 10.32億元--

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6年 盈利 ----
2007年 盈利 --0.89億元
2008年 盈利 --1.54億元 (增長59.7%)
2009年 盈利 0.90億元3.03億元 (增長96.6%)
2010年 盈利 1.39億元4.19億元 (增長38.2%)
2011年 盈利 2.28億元--

每股盈利(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6年----
2007年--$0.1072 (增長196.1%)
2008年--$0.1713 (增長59.8%)
2009年$0.100$0.3087 (增長80.2%)
2010年$0.117$0.3489 (增長13.0%)
2011年$0.190--



參考:

1. 中國利郎 1234 業績

http://www.todayir.com/webcasting/lilanz_11ir/press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22/LTN2011082211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1/LTN2011032118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23/LTN20100823109_C.pdf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敬請注意。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筆者不是推薦或介紹股票給大家,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