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03818.HK 中國動向」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03818.HK 中國動向」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06 Jul 2010 - Nike 減價 體育用品股壓力

Nike(耐克) 6月底公佈業績時承認,正計劃推出價格較低產品,攻佔現時內地仍未大舉進入的二、三線市場。業內傳聞 Nike波鞋定價會低至 200至 300元人民幣,瑞銀近日更發表報告,指 Nike此舉將對本土體育品牌帶來龐大壓力。

不過業內人士透露, Nike早於2至3年前曾嘗試在二、三線城市開店,但由於當時市場未成熟,加上不肯大幅降價,最終敗陣而回。瑞銀預料,Nike會在明年第二季推出低價系列產品,逐步進攻大眾市場。

不過,多間本地品牌並不認為 Nike此舉具威脅。李寧(2331)行政總裁張志勇認為, Nike降價反會為自己帶來煩惱。安踏(2020)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在制訂發展策略時早已預計國際品牌會「往下走」,故Nike做法屬意料中事;加上Nike要建立分銷網絡需時,料產品上市至少要 1至 2年,公司對此並不擔憂。

361度(1361)資本營運總監陳永靈亦指出,國際品牌對二、三線市場不熟悉,很多本土品牌早在當地建立成熟網絡, Nike如要搶佔優質舖位,成本將相當高昂。

經濟日報同一天2篇文章。
■ 美銀美林:李寧不受Nike低端產品威脅
■ 瑞銀:李寧及中國動向首當其衝

今日,特步國際(1368)下跌5.65%,至5.68港元,匹克體育(1968)軟1.36%,至5.07港元,李寧(2331)下挫1.81%,至24.40港元,中國動向(3818)跌0.60%,至4.96港元,低見4.75港元,惟安踏體育(2020)升1.63%,至13.76港元。


﹏﹏﹏﹏﹏﹏﹏﹏﹏﹏﹏﹏﹏﹏﹏﹏﹏﹏

美銀美林︰李寧不受Nike低端產品威脅

美銀美林7月2日發表研究報告,指李寧(02331)為內需股之首選,並維持其「買入」評級,目標價38元。李寧昨收24.85元,跌約2.5%,距離目標價尚有約53%的上升空間。

  美銀美林指,李寧是現時中國內地消費股之中,具吸引力的股份之一。該行指,儘管其股本回報率達到41%,且具有良好的盈利增長,其股價卻跑輸大市,並由年初至今下降了12.5%。

  該行指,李寧在過去3年一直較其同業安踏體育(02020)有39%的溢價;但現在以2011年的預測PE計算,李寧較安踏卻出現9%的折讓。該行認為,這是由於市場過分憂慮來自Nike的競爭。

  美銀美林表示,李寧重塑品牌、力求創新及改善。該行認為,從品牌之成熟程度、差異及產品質素等方面來說,李寧為內地品牌企業中之佼佼者;而且該等優勢更持續擴大。另一方面,該行指,Nike計劃進入內地之低端市場,並推出更低廉的產品,卻不一定會對李寧構成重大威脅。

  該行指,李寧良好的市場定位、著重于產品的持續投資、平均售價持續上調,及穩定的毛利率,將為其長遠的致勝關鍵。


﹏﹏﹏﹏﹏﹏﹏﹏﹏﹏﹏﹏﹏﹏﹏﹏﹏﹏

Nike擬減價 國產品牌壓力大

內地體育品牌李寧(02331)堅定執行加價策略,挑戰耐克(Nike)在內地一綫城市市佔率時,耐克擬調低運動鞋售價,進軍李寧根基並不算穩固的大眾市場。在這交叉競爭之下,有投資界認為,若李寧高價策略未能獲市場消化,將分別於高、低端體育用品市場吃敗仗,稱霸內地市場的願望將成「南柯一夢」。

瑞銀:李寧動向首當其衝

  瑞銀昨發報告指,料耐克於2011年第二季推出售價300元(人民幣,下同)及以下低價運動鞋,較該行早前預期的2011年下半年為早,主因耐克2010財年在大中華地區銷售錄得零增長(flat growth),耐克急於攻克內地二三綫市場以帶動銷情。

  在瑞銀看來,耐克調低運動鞋售價將對所有內地運動品牌造成極大競爭壓力,而售價定位高的李寧及中國動向(03818)的Kappa首當其衝,該行將李寧、安踏(02020)及特步(01368)評級由「買入」降至「中性」。

Nike 減價

價格優勢難再

  「開始時,高售價的李寧及Kappa將最受衝擊,其次是安踏及特步。我們相信,消費者買高價位內地品牌時,他們將反問為甚麼不去購買僅貴50元的耐克。」

  根據瑞銀數據,李寧運動鞋平均售價為每雙300元,Kappa品牌為每雙370元。該行認為,正是由於兩品牌價格區間與耐克低價鞋價位相近(見圖),從而將承受最大的競爭壓力。

  實際上,李寧於今年冬季訂貨會上已感受到高售價的壓力,公司將鞋產品平均零售價格上漲7.8%,導致其訂貨數量僅增長1%,遠遜內地同業。



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12 Jun 2010 - 內需火紅 中國動向(3818)

筆者向來不太明白為什麼安踏體育(2020) 和 中國動向(3818)的市值 都比起 龍頭的李寧(2331)為高。中國動向(3818)的市值只是高小許,安踏體育(2020)更高出約20%。

筆者現時的理解是,安踏與李寧都在中國大陸屬一線品牌,這幾季安踏的業績較好,股價上升較高,所以市值亦高了。這個可以解釋一點,但這個市值數字與筆者心中覺得李寧(2331)是內地體育用品「一哥」這觀念有點不付。

中國動向(3818)前身為李寧子公司北京動向,當時公司負責代理國際運動品牌Kappa。後來,陳義紅購入北京動向不足1年,買斷Kappa在中國及澳門的權益。2007年10月,中國動向(3818)在香港主板上市。當中故事,筆者亦有轉載





































公司簡介中國動向(3818) 主要於中國內地及澳門從事品牌開發、設計及銷售運動相關服裝、鞋類及配件。td>
市值(港元)296.92億
現時股價5.24元 (2010-06-11 收市價)
2009年PE17.88
2009年每股盈利(港元)0.2576人民幣 = 0.291港元
2009年每股盈利增長 6.8%
2009年PEG2.63 (= 17.88 / 6.8)
2009年ROE20.7%



Capital Money 第239期。

﹏﹏﹏﹏﹏﹏﹏﹏﹏﹏﹏﹏﹏﹏﹏﹏﹏﹏

內需火紅 中國動向(3818)

誰也想不到,富士康(02038)旗下員工的不幸自殺事件,竟然會釀成席捲全中國的加薪狂潮。對於勞工密集型的工業股來說,人工加完一成又一成,當然是大感吃不消,但是對於內需股來說,內地人工狂升,卻無疑會大大增加市民的購買力,成為最利好的基本因素,尤其是主攻年青人的時尚品牌更是可看高一線。

在一眾擁有品牌的內需股陣營之中,中國動向(03818)的估值最抵買,但派息卻最慷概。在技術上,此股正營造「雙底」支持位,頸線阻力位於5.2元,突破其上,上望目標6元,跌破4.79元止蝕。

所以看好具有時尚品牌的運動用品股,全因為看好被大幅加人工的內地打工仔族群,正正是一班傾慕時尚消費的「八十」及「九十」後。

事實上,自從富士康及本田連環大幅增加內地員工薪金後,連帶廣東、上海、江蘇等「工廠重地」,亦陸續調高最低工資10%至20%。要知道在工廠的打工一族,主要皆是年青人,而這班「後生仔女」亦正正是時尚運運品牌的主力消費群。

世盃效應 第四季增幅升22.9%

在港上市的一眾神州時尚運動品牌之中,大多是持有百分百中國原創的品牌,例如是李寧(02331)及匹克體育 (01968)便是最佳代表。但中國動向卻是反其道而行,旗下主打的運動品牌,卻是來自意大利的Kappa。中國動向並已買斷了Kappa在中國及日本的銷售及製造的專營權,可以在中日兩地,從事Kappa的品牌開發、設計及銷售運動相關服裝、鞋類及配件,亦為本身帶來不同於其他中國運動品牌的「差異化」優勢。

事實上,以國際品牌而論,Kappa在內地的知名度,只是落後於Nike及adidas。受惠名牌效應,加上世界盃開鑼的刺激,中國動向在5月底,於北京舉行的2010年度第四季度的訂貨會,其訂單增長較去年同期上升22.9%,而中國動向前三個季度的按年訂單增幅,分別是15.8%、21%、22%。

訂單增幅一季高於一季,估計全年平均售價上升6.5%,相等於中國政府的通脹目標的一倍有多,這反映中國動向增長動力仍然維持強勁,可望繼續維持稱冠全行的特高毛利率水平。

平均加價6.5% 毛利率冠同業

由於Kappa是意大利名牌,故此中國動向在訂價上,亦可以較其他神州國有品牌來得高,利好毛利率。

事實上在2009年度,中國動向營業額上升19.5%至39.7億元(人民幣 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6.7%至14.6億元。如扣除2008年收購日本Phenix的一次性收益,實際升幅19.5%。在銷售分布上,去年全年集團的服裝銷量,按年增加29.2%至約1,612萬件,鞋履銷售量則按年微升4.3%至約381.4萬雙。

儘管,去年平均售價出現下跌,當中服裝售價按年跌0.6%,鞋履按年跌2.7%,但期內集團整體毛利率仍上升1.9個百分點至60.4%,反映集團精於成本控制。另外,若單計佔收入85.7%的中國區,則毛利率上升2個百分點至63%;若單計Kappa品牌的毛利率,則上升0.4個百分點至63.1%。

這跟其他神州運動品牌股相比之下,明顯可見中國動向毛利率技勝一籌。就以李寧為例,其2009年的集團整體毛利率只是47.32%;又如匹克體育,在2009年的整體毛利率亦只有37.5%。由此可見,中國動向憑海外品牌的效應,而能夠成為以毛利率稱冠同業的神州運動用品股。

此外,根據上文提及估計中國動向在2010年平均可加價6.5%,擺脫去年的下跌趨勢看來,集團的高毛利率在新一年更有望再上一層樓。

手持淨現金逾9億元 估值低於同業

截至2009年底止,在中國直接及間接經營Kappa品牌零售門市數目增加703間至3,511間,集團希望維持每年新增700家分店的目標,其中65%會在三線、四線城市,35%為一線、二線城市。在新店網點分布上,亦可望受惠到目前正展開的中國加薪狂潮。

在估值上,雖然中國動向的市帳率已達4倍,但相較於其他同業,仍是較低。在財務上,中國動向能夠維持約4厘的豐厚派息,全在於其現金實力雄厚,截至去年底,集團共有持有14.73億元現金,扣除總負債5.58億元後,仍持有淨現金9.16億元。以集團近年來奉行多品牌策略,相信會繼續進行併購。

中國動向以收購打開日本市場

中國動向(03818)前身為北京動向,創立於2002年。當年北京動向由李寧(02331)持有80%股權,至於當時身任李寧要職的陳義紅則持有20%股權。後來陳義紅離開李寧,進而購入北京動向全部股權,改組成為中國動向,並於2006年5月,成為Kappa品牌在中國及澳門的全部權益持有人,讓Kappa成為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及至2007年10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招股價3.98元。於2008年4月,集團再以3,844萬元,收購日本的Phenix的91%權益。Phenix主要從事設計、製造及銷售運動服裝,持有的品牌包括Phenix及kappa的日本銷售權。截至2009年底,中國動向有約85.49%收入來自在中國銷售Kappa品牌的收入,另外9.45%來自在日本分銷及零售Phenix品牌產品,另有4.83%來自在日本區分銷及零售Kappa品牌產品及其他產品。

內需火紅 中國動向(3818)

亞洲金融營造「圓底」

於5月底推介的亞洲金融(00662),指此股如守於2.6元水平,可望營造「雙底」支持,短線目標位於3.08元阻力,上望目標3.5元,跌破2.39元止蝕。及至本週三(6月9日),亞洲金融已回升至2.87元水平,較5月20日的收市價2.65元,微升8.3%,正營造「圓底」形態,在調整市中,算是發揮出其現金雄厚的抗跌力,如能持續守於50天線上,建議可續持有。至於上期推介的鴻興印刷(00450),本週亦發揮其抗跌力的本色,儘管恒指本週曾下試19,211點水平,但此股卻沒有跟隨下跌。鴻興將於7月14日公布中期末期績業,建議可續持有。

內需火紅 中國動向(3818)

內需火紅 中國動向(3818)

內需火紅 中國動向(3818)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26 Mar 2010 - 中國動向 (3818) 閃電創富

轉載一篇關於 中國動向(3818)主席的文章。

來源:新財富,2008年07月15日

分立業務平台 + 對賭收購品牌 + 連環業務重組避稅

陳義紅閃電創富

作為李寧體育的高管和北京動向的CEO,陳義紅看出了Kappa品牌的商機,通過私人公司與北京動向之間的關聯交易分享利潤,給李寧體育造成了監管壓力,迫使李寧將北京動向出售給他。有了獨立的發展平台以後,陳義紅需要巨額資金支付Kappa品牌收購款,為了吸引摩根士丹利的資金,他簽訂了可轉債協議和對賭協議,作出了年增長率高達480%的業績承諾。同時陳義紅借助輕資產公司的特點,以連環業務重組進行避稅,實現了業績目標,並通過巧妙設計集團架構獲得海外投資者認可。值得一提的是,身家從4000萬元暴增到186億元,用時還不到兩年,陳義紅堪稱“閃電創富”高手。 

2007年10月10日,內地運動服飾生產商中國動向(3818.HK,或動向)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這是繼李寧體育(2331.HK)、安踏體育(2020.HK)之後在港上市的第三家內地運動服飾企業。而市場反應程度之熱烈,幾乎超出了所有投資人的預料:公開發售13.75億股獲得超額認購123倍,創出了內地零售企業境外IPO新紀錄,招股價穩穩落在了最初設計詢價區間3.60-3.98港元的上限,全面攤薄市盈率高達73倍,算上超額配售部分共計融資約50億港元。中國動向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方面超過了在港上市的同行業所有對手(表1)。



  中國動向上市當日的收盤價較招股價繼續上漲了36%,市值達到298.7億港元,以當日市值計已經超過了前輩李寧體育,成為中國運動服飾市值冠軍。而憑借中國動向的上市,掌門人陳義紅身家超過了老東家李寧,成為“2008新財富500富人榜”日用消費品行業的首富。不過更有意味的是,陳義紅得以“致富”的Kappa品牌是李寧體育兩年前放棄的業務。李寧體育為什麼要舍棄Kappa品牌這樣一棵搖錢樹?中國動向又何以取得超乎尋常的高市盈率,融得大筆現金的呢?要解開這些謎團,還得要從陳義紅的創業經歷說起。

  遭遇職業發展瓶頸

  提到陳義紅的創業,就不得不提另一家體育用品巨頭李寧體育。陳義紅1980年就開始從事運動服飾行業,1991年加盟李寧體育,先後出任廣東李寧鞋部經理、北京李寧副總經理、總經理及行政總裁,1997年7月,陳義紅出任李寧體育用品集團公司總經理,達到其職業生涯的頂峰。1997年8月,李寧體育第一輪改制,陳義紅夫婦持有 “李寧系”主體公司上海李寧2.45%的股權,這一股權比例僅次于李寧家族,成為持股最多的高管。1998年,李寧體育二次改制時,陳義紅擁有公司3.53%的股份,同樣僅次于持有股份超過2/3的李寧家族。

  不過陳義紅與李寧的“蜜月期”並沒有維持多久,2001年陳義紅忽然從總裁的位置下來,轉任法人代表,因為北京李寧等主要子公司都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直接向李寧體育董事會負責,這對一位43歲的總裁來說,意味著變相的失業。此時的陳義紅,處于流年不利的低谷,根據他後來對媒體的描述,他當時甚至有離開李寧體育的想法。而回憶這段往事,李寧在多年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對陳義紅的不滿仍然溢于言表:“包括一雙鞋子什麼顏色,一件襯衣什麼款式,他都要插手。”“通常來講,一個職業經理的收入是有限的,如果你心中期望著無限,你怎麼可能去鑽研和訓練職業經理所必需的技術和素質呢?”不過陳義紅也有自己的觀點:“不想當老板的經理人,成不了好的職業經理人。”“作為老板,必須把職業經理人當成自己的合作伙伴,為他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並從一開始就幫助職業經理人考慮他的職業發展問題,為他們的未來著想,幫助他們平穩地實現轉型。”兩人之間的分歧昭然若揭。

  就在此時,Kappa品牌的出現,使形勢有了新的變化。2002年2月24日,北京李寧與意大利公司BasicNet訂立國際著名專業運動品牌Kappa在中國大陸及澳門的獨家使用和經營權;2002年4月18日,北京動向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動向的前身,簡稱北京動向)正式成立,李寧體育持有80%股份,陳義紅私人擁有的上海雷德之後通過受讓獲得另外20%股權;同年12月31日,北京動向繼承了北京李寧的權利,成為Kappa品牌在中國內地及澳門的獨家特許使用商。此時的陳義紅有了一項新的工作任務,那就是負責管理Kappa品牌的營運。這樣的安排無疑也可以看出李寧的苦心,一方面可以滿足陳義紅的創業欲望,開拓市場,從而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而另一方面通過股權紐帶與陳義紅自身利益挂鉤,調動其積極性。然而其後事情的發展並非如此。

  關聯交易轉移利潤,迫使李寧體育轉讓優質資產

  李寧體育以“跳樓價”轉讓北京動向,陳義紅獲得創業平台

  一般來講,做國際運動品牌代理商主要依靠經銷賺得利潤,因而毛利率低于自有品牌,以Nike及Adidas兩大運動品牌在中國內地最大的零售代理商百麗國際(1880.HK)為例,其2006年自有品牌的毛利率約為63%,而代理的運動服飾毛利率卻僅為35.8%。不過與Nike及Adidas代理商只做經銷賺取微薄利潤不同的是,Kappa品牌給予北京動向的空間要大得多,北京動向可以自行開發、制造、銷售以Kappa品牌命名的運動服飾,只須按特許協議每年付給BasicNet一定的特許權使用費即可,而Kappa作為國際知名品牌,北京動向也可以給予一定的較高定價,因此銷售Kappa品牌的毛利率甚至還高于李寧體育自有品牌,以2004年為例,李寧體育自有品牌的毛利率約為46%,而Kappa品牌的毛利率卻高達57.5%。

  同時,陳義紅管理下的Kappa品牌2003年開始逐漸走出了一條有別于耐克、阿迪達斯、李寧等專業運動服飾品牌的差異化路線,那就是所謂的“運動時尚”,即在保留Kappa品牌體育運動內涵的同時,融入時尚化、休閒化元素,將Kappa品牌定位于“運動、時尚、性感、品味”。而這一策略效果彰顯,北京動向的銷售額持續高速增長,2002年至2004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276%,2004年北京動向也扭虧為盈,當年銷售額1.05億元,錄得純利570萬元。對于一個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新品牌來說,這一戰績已經實屬不易,按理說這應該是一單相當不錯的生意,但是就在北京動向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之際,李寧體育突然宣布轉讓北京動向股權。

  2005年7月25日,李寧體育發布公告稱,2005年6月30日,李寧體育的全資附屬公司上海悅奧及上海李寧與陳義紅的私人公司上海泰坦分別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及債權轉讓協議。根據股權轉讓協議,上海悅奧同意轉讓其于北京動向80%股權予上海泰坦,代價為人民幣861.4萬元。在進行股權轉讓的同時,上海李寧同意根據債權轉讓協議轉讓北京動向欠其未償還債務的權利予上海泰坦,代價為人民幣3620萬元。兩項交易總計4481.4萬元,在協議生效後14日內,由上海泰坦以現金一次性支付。

  上海泰坦成立于2005年3月14日,陳義紅夫婦持有93%股權,另外7%的股權則由當時北京動向的總經理秦大中持有。也就是說通過這次交易,陳義紅才正式成為北京動向的絕對大股東,從而真正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創業平台(圖1)。



  對于為什麼要在此時轉讓北京動向,李寧體育在公告中列出了若幹原因,包括:公司業務重新定位,需集中財務資源發展自有品牌,對于發展國際知名品牌方面則是以直接收購或長期合資合作的形式進行;而目前與BasicNet訂立的Kappa特許協議于2007年12月31日到期,盡管北京動向2004年已錄得盈利,但到時並不能確定BasicNet能與之續約,同時BasicNet也沒有採納公司與之簽訂30年合約的建議;另外,BasicNet對陳義紅管理下的Kappa品牌業務表現滿意,公司將北京動向股權轉讓給陳義紅,BasicNet不會因公司提前終止特許協議向公司提出賠償。

  雖然這樣的解釋表面看來合理,但卻經不起邏輯的推敲:首先,當時Kappa的銷售額明顯上升,趨勢可觀,並且已經實現盈利,自身的滾動發展完全可以實現,並不需要占用集團的財務資源;其二,BasicNet對陳義紅管理下的KAPPA品牌業務表現滿意,代理合作破裂的可能性很小;其三,盡管不符合公司業務定位,卻可以在不占用集團財務資源的基礎上為股東創造價值。也就是說,如果從股東價值的角度考慮,李寧體育完全不必轉讓北京動向,除非轉讓價格相當具有吸引力,但861.4萬元的轉讓代價按2004年北京動向的盈利來算,僅相當于2倍市盈率,倒更像是一個“跳樓價”。

  關聯交易逼宮李寧,“掏空”或是陳義紅“單飛”主因

  對出讓北京動向的解釋使李寧看上去像一個急于變賣家業的富家子,但你還是不得不佩服李寧編故事的能力,這個故事這麼符合國人的思維習慣,以至于眾多媒體主動宣傳這一版本的故事:“Kappa特許權協議僅5年時間,長遠而言,李寧公司無法分享到對Kappa投資所能帶來的增值效果。公司希望2007年約滿時與BasicNet續約,延長特許權時間,但沒有被BasicNet集團採納,故而退出。”不過從兩年後中國動向《招股書》的財務數據當中,我們可以推理出李寧轉讓Kappa的另一版本:

  2002-2004年,陳義紅帶領北京動向一路高歌,不到三年的時間里,Kappa的銷量突破億元,北京動向2004年開始盈利。特別是陳義紅“運動時尚”策略的推出,Kappa開始走有別于耐克、阿迪達斯的路線,成功避開了眾多跨國體育巨頭短兵相接的“專業體育”用品市場,開闢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藍海,這樣就使得Kappa看上去更加“性感”,這對一直想自己創業的陳義紅來說,自然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而就在這個時候陳義紅的私人公司上海泰坦誕生了。

  2005年北京動向產品的平均售價較2004年有了大幅的提高,其中衣服的平均售價提高18%,鞋類的平均售價提高25%,這對提高毛利率大有幫助,但令人不解的是,北京動向2005年前8個月(上海泰坦收購前)的平均毛利率較2004年大幅下降6.6%,由2004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8%,為此中國動向的《招股書》解釋:“北京動向的毛利率降低,乃由于北京動向于2005年開始以上海泰坦組織部分經營,以配合急速的經營擴充,以致北京動向需承擔部分責任並向上海泰坦支付人民幣約1820萬元,因此,相比起北京動向與2004年同期自行組織全部經營活動,毛利率下跌6.6%”。這說明,北京動向在轉讓給上海泰坦之前,已經與上海泰坦之間發生了數額至少不低于1820萬元的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陳義紅仍然是李寧體育的高管,擔任著執行董事一職,而在李寧體育的所有公開信息披露中,都對這一關聯交易只字未提。

  這一事實說明,陳義紅並不滿足于在北京動向20%的股權,而是通過私人公司與北京動向之間的關聯交易來擴大這一戰果。而陳義紅此舉,無疑給作為上市公司的李寧體育造成了很大的監管壓力。面對這樣的局面,李寧只可能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重新調整北京動向的組織結構,不過這樣一來就面臨著和陳義紅徹底決裂,同時面臨上市公司和其名人形象受損的結果;第二種就是幹脆把北京動向轉讓給陳義紅,友好分手。李寧選擇了後者。對于這段往事,在後來的採訪中陳義紅也承認:“我買下動向公司,也是我們(陳義紅與李寧)關系的一種延續,對于我和李寧公司都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2005年8月11日,李寧體育轉讓北京動向交易獲股東大會通過,2005年9月1日陳義紅正式辭去李寧體育執行董事一職,而對于收購北京動向所支付的4481.4萬元,採訪過中國動向的媒體是這樣記錄的:“為此,陳義紅不惜賣掉了在李寧集團的所有股份。”根據李寧體育2004年年報,陳義紅夫婦2004年底持有1366.6萬股李寧體育的股份,以2005年8月李寧體育的二級市場市場價3-4港元的波動範圍來看,套現4481.4萬元,陳義紅幾乎要在最高點全部出手。

  北京動向在收購後盈利能力爆發

  收購北京動向後,Kappa的銷售額和淨利潤表現出強勁的爆發力,在收購前的2005年前8個月,北京動向Kappa的銷售額為1.17億元,淨利潤321萬元;而由于北京動向的財務報表從2005年9月開始合並報表,根據合並後的財報,2005年Kappa的銷售額為1.48億元,淨利潤為3781萬元(表2)。也就是說,2005年的後四個月Kappa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前8個月,而淨利潤更是前8個月的10倍。



  收購前後財務數據異乎尋常的反差,實際上更進一步驗証了我們的推測:陳義紅如果通過盈余管理降低北京動向的淨利潤,一方面可以降低李寧對這塊資產的興趣,為其收購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收購的出價,降低交易成本。

  可轉債與高增長承諾,吸引大摩高價入股

  大摩提供資金,中國動向收購Kappa品牌資產

  盡管收購後的“動向系”有超強的盈利能力,但終究還只是Kappa的地區代理商,這樣的身份短期風光,但長期面臨困境:把Kappa品牌做大,其實是在培養Kappa品牌的擁有者BasicNet在中國市場的潛力,一旦BasicNet在特許權協議期滿後拒絕繼續合作,則北京動向就是在給他人做嫁衣。更重要的是,公司發展前景面臨變數,就很難得到投資人的認可,更不要提上市融資了。

  2006年初,這一狀況發生了轉機,2006年3月26日,陳義紅全資擁有的公司Diamond King International Limited(簡稱“Diamond King”)與BasicNet訂立協議,以3500萬美元購買Kappa品牌在中國內地及澳門的全部權益,成為了Kappa品牌的擁有者。按照北京動向總經理秦大中的說法:“當時,BasicNet集團正好陷入了資金危機,急缺現金,我們才有機會買到這個資源。”

  不過,當時的“動向系”從上至下都不是富豪,而且“動向系”2005年的全年淨利潤不過3781萬元,陳義紅擁有的李寧體育的股權早已拋售並用于收購北京動向的股權,又從哪里去弄這麼多美元呢?從中國動向《招股書》的細節當中,我們可以推測出,Diamond King前期實際只支付了300萬美元定金,並且還是向陳義紅私人借的(後文將對這一推測進行詳細闡述),而“動向系”于2006年初向股東分配了2005年的利潤,派息3000萬元,與300萬美元的來源基本相符。此後的2006年3月,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宣布向“動向系”投資3800萬美元,從而徹底解決了“動向系”的收購資金來源問題。

  海外重組一石二鳥

  在摩根士丹利進入之前,“動向系”配合大摩做了一系列的資產重組:2006年4月4日,香港動向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香港動向”)在香港注冊成立,向LFDI Nominees Limited(簡稱“LFDI”)發行1股面值1.00港元的香港動向股份,代價為1.00港元,2006年4月10日,LFDI將這1股香港動向股份轉讓給 Liu Yueh-Er女士。同一天,一家叫做Gaea Sports Limited(簡稱“Gaea Sports”)的公司也在香港注冊成立,也是以1港元的代價向LFDI發行1股面值1.00港元的Gaea Sports股份,2006年4月10日,LFDI將這1股面值1.00港元的Gaea Sports股份轉讓給了香港動向,這樣一來,Gaea Sports就成了香港動向的全資子公司。

  2006年4月10日,上海泰坦和上海雷德的原股東向Gaea Sports轉讓各自在公司當中的股權,轉讓總代價根據上海泰坦和上海雷德的資產淨值確定,分別為3410萬元和280萬元。

  2006年4月20日,Achilles Sports Pte. Ltd(簡稱“Achilles”)在新加坡注冊成立,同時向香港動向發行10股每股面值1.00美元的Achilles股份,代價為10.00美元。Achilles也成為香港動向的全資子公司。

  2006年4月24日,Poseidon Sports Limited(簡稱“Poseidon”)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其時股東為陳義紅家族和北京動向的總經理秦大中,其中陳義紅家族持股約93%,秦大中持股約7%。2006年5月9日,Liu Yueh-Er將持有的1股面值1.00港元的香港動向股份轉讓給了Poseidon,香港動向成了Poseidon的全資子公司(圖2)。




  陳義紅之前作為上市公司李寧體育的元老及高管,在和李寧體育的財務投資者新加坡投資公司和鼎暉打過多年交道,自然明白資本運作的個中三昧。而上述這些複雜的資產重組,看似眼花繚亂,但正反映出大摩的縝密心思:對大摩這樣的海外投資者來講,投資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投資的安全性以及如何退出,而“動向系”所做的資產重組,實際上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解決大摩入股主體的問題;其二就是為大摩將來的退出打下了基礎。

  從圖3和圖2的比較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變化,圖3反映的是重組之前“動向系”公司架構,這一架構明顯具有家族公司的色彩,股東大部分都是陳義紅的家屬,公司之間的資產分割、公司之間的職責並不明晰,例如上海泰坦和北京動向都銷售產品,但只不過是銷售區域上的區別,而在整個公司架構體系中,存在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一個統一資產、職責和管理的控股型母公司,更重要的是,大摩的投資從何入手,大摩的資本又如何能完成退出呢?從圖2資產重組後的架構我們可以看到,“動向系”出現了一個控股型母公司,那就是香港動向,同時具備了紅籌上市的雛型。也就是說,重組起到了解決大摩入股主體以及構築將來退出通道的雙重效果,能夠消除大摩投資的後顧之憂。

  境外上市的股權架構雛形搭建好以後,陳義紅之前與BasicNet簽下的Kappa品牌在中國內地及澳門的永久權益,就需要納入到這一體系中了。2006年5月10日,Diamond King、Achilles、BasicNet訂立了一份轉讓及豁免協議,根據該協議,Diamond King以1美元的代價向Achilles轉讓了其之前與BasicNet簽訂的有關Kappa品牌買賣協議的所有權利及責任。通過此項轉讓協議,“動向系”所有的核心資產都被納入了紅籌上市的海外架構當中。

  可轉債與對賭協議吸引大摩高價入股

  “2006年3月,經過磋商和談判之後,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對北京動向投資3800萬美元,占股20%”。媒體這樣報道摩根士丹利入股動向。按照“動向系”2005年的淨利潤計算,大摩以3800萬美元獲得20%股權,相當于以40倍市盈率入股,從靜態市盈率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貴得離譜的價格。更何況,“動向系”當年的淨資產只有3780萬元,是典型的“輕資產”公司,如果按照淨資產額進行增資,大摩將獲得高達將近90%的股權。這個版本的故事使摩根士丹利像個急著掏錢的傻瓜,事情顯然並非這樣簡單,那麼,“動向系”在吸引大摩高價入股上做了怎樣的安排呢?

  2006年5月10日,摩根士丹利與“動向系”正式簽訂了投資協議,根據該協議,Achilles分兩期向大摩發行2900萬美元及300萬美元的票據及商標登記票據,所得款項用于撥付購買Kappa品牌的部分代價;同時香港動向向摩根士丹利發行600萬美元的過橋票據,以撥付內部重組及營運資金所需。協議中約定,如果沒有達成包括成功收購和登記Kappa品牌在內的若幹條件,所有票據將于2007年5月30日到期,“動向系”須向摩根士丹利以15%的內部回報率支付本金及回報。此外,于票據年期內,若“動向系”向股東分派股息或其他分派,還須向摩根士丹利支付相等于應付予股東的總股息或其他分派25%的總利息。同時,香港動向與摩根士丹利在當天還訂立了一份擔保及抵押契據,據此,香港動向將Achilles的所有已發行及未發行普通股及來自該等股份所有權的一切所得款項作為抵押品抵押給了摩根士丹利。

  可以看出,摩根士丹利所投入的3800萬美元初期只是以債務的形式出現,屬于一種類似于可轉債的金融工具,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如果“動向系”業務發展良好,可轉債可以直接轉換股權來實現收益的最大化;而如果“動向系”效益達不到摩根士丹利的期望值,那麼,轉換則可以不發生,此外,將“動向系”公司當中最具價值的、擁有Kappa 品牌在中國內地及澳門永久權益的公司Achilles的股權作為抵押品,保証了“動向系”一旦出現償債困難時大摩能夠全身而退,“動向系”與大摩之間做這樣的協議安排實際上滿足了大摩對投資安全性的考慮。

  區區15%的回報顯然難以滿足摩根士丹利的胃口,通過“動向系”上市退出獲取更高回報才是其真正所圖。陳義紅進一步以高成長性為誘餌,與大摩簽下了對賭協議:如果2006年和2008年,最終上市主體動向的淨利潤達不到2240萬美元及4970萬美元的目標,Poseidon和Wise Finance Ltd(北京動向總經理秦大中全資公司)同意以1美元的象征性代價轉讓動向股份給大摩(分別按93%及7%),具體比例根據實際淨利潤與目標值之間的差額確定,但最高比例不得超過IPO前2007年6月29日動向總股本的20%。最高比例20%實際上意味著即便出現最壞的情形,陳義紅依舊能夠保持控股權,顯然在這個重大問題上,陳義紅保留了自己的底線。此外,如果動向2008年淨利潤超過5590萬美元,摩根士丹利將按2007年6月29日動向總股本的1%獎勵Poseidon和Wise Finance Ltd動向股份。為確保Poseidon 的股東履行協議,Poseidon將所持的全部動向股份交給摩根士丹利做了抵押品直至IPO完成後失效,陳義紅再一次給大摩吃了一粒“定心丸”。

  陳義紅敢于與摩根士丹利簽署如此不平等的條約,著實令人為之捏了一把汗,因為“動向系”2005年的淨利潤不過3780萬元,但是根據對賭協議,2006年的淨利潤要達到約人民幣1.8億元,即相當于2005年淨利潤的4.8倍,才能夠贏得賭局。不過這樣的安排體現了陳義紅的底氣:因為“動向系”2005年8月才完成對北京動向的收購,從2005年9月1日開始合並報表,因此2005年“動向系”的淨利潤實際上有90%以上來自2005年的後四個月,如果簡單將2005年淨利潤3780萬元乘以3來推算其全年淨利潤,其全年淨利潤將達到1.13億元,淨資產收益率將為270%,而根據對賭協議中2006年的目標值約合人民幣1.68億元,較1.13億元實際上僅要求增長48%,淨資產收益率僅54%,也就是說,根據這一推算,對賭協議中的考核目標不僅不高,而且幾近虛設,這也是陳義紅敢于在多個場合表達“與大摩對賭零風險”的底氣所在。2006年,陳義紅預料之中地大比例超額完成了任務,“動向系”的財務數據顯示,銷售額從2005年底的1.48億元增至2006年底8.59億元,銷售收入增長了480%,稅後利潤從3781萬元增至3.06億元,增長了705%。

  在收購Kappa品牌的前期,陳義紅用自己的資金墊付了300萬美元定金,擁有了Kappa品牌權益。在摩根士丹利投資以後,“動向系”有能力支付3500萬美元的購買價格,此時,陳義紅幾乎以零代價把Kappa品牌權益轉讓給了“動向系”。而通過一系列轉讓、豁免及認購協議,陳義紅付出的300萬美元則轉化為了其在香港動向的股權:根據協議,陳義紅私人公司Diamond King向Achilles轉讓Diamond King欠付陳義紅的300萬美元貸款的責任,根據我們的推斷,陳義紅的這筆貸款應當就是前期Diamond King收購Kappa品牌時支付的定金。而後Achilles按1.00美元的代價向香港動向轉讓該筆貸款,陳義紅則同意以1美元的代價向Poseidon轉讓該筆債權。2006年5月30日,香港動向對Poseidon發行7999股每股面值1港元的股份,作為解除香港動向欠負Poseidon的300萬美元貸款的代價。通過上述技術處理,陳義紅的此筆債權最後演變成了香港動向的7999股股票。

  鑒于陳義紅團隊2006年取得了輝煌戰果,上市有望,同時Kappa商標已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向中國內地、澳門的商標部門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注冊轉讓的手續,摩根士丹利決定立即將債權轉成股權。2007年4月20日,香港動向向摩根士丹利發行2000股股份,而代價是摩根士丹利轉讓票據及商標登記票據權利給香港動向及香港動向注銷過橋票據。此次交易後,摩根士丹利成為了香港動向持股20%的股東,可以說,2006年5月達成的投資協議,直到近一年後的2007年4月20日才真正完成。

  以連環業務重組避稅,完成業績目標

  在對賭協議業績增長目標面前,陳義紅展現了高超的財務運作技巧,其中的一個典型手法就是充分利用輕資產公司的特點(表3),通過連環業務重組避稅。



  陳義紅在2005年9月全面接手北京動向後,開始重整業務架構,由于北京動向員工工資、福利以及廣告開支等超過稅法規定的限額部分並不能稅前扣除,北京動向的實際稅率遠高于33%的法定企業所得稅稅率,2004年及截至2005年8月31日止8個月的的實際稅率分別達到52.3%及62.8%。高稅負無形中大大降低了北京動向的利潤率。而陳義紅2005年3月成立的私人公司上海泰坦的公司所在地位于可以享受優惠稅收待遇的上海浦東新區,可以享受公司成立當年免稅,第二和第三年按15%的優惠所得稅待遇。于是,陳義紅將有關中國南部的業務營運由北京動向轉讓給了上海泰坦,北京動向僅保留了中國北部的業務。通過這一業務重整策略,“動向系”大幅度降低了稅負。根據“動向系”2005年合並財報,企業所得稅率僅為5.3%,這無疑對提升利潤率大有幫助,在收購北京動向前的2005前8個月,KAPPA的銷售利潤率僅為2.7%,而收購後2005年後四個月的銷售利潤率迅速提升到25.6%,圍繞合法避稅所展開的業務架構重整在強化“動向系”的整體盈利能力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簽定對賭協議之後,在“動向系”密集進行海外股權重組的同時,也加快了國內業務架構的重組,2007年1月26日,上海泰坦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卡帕成立,2007年3月,北京動向和上海泰坦將Kappa品牌的銷售及生產業務轉讓給了上海卡帕,而北京動向負責經營國際採購業務及新代理的另一品牌Rukka的經營,上海泰坦則主要發揮投資控股的職能,持有北京動向和上海卡帕的股權。這樣的重組有利于集團成員公司集中資源在各自專注的業務,避免了資源的重複建設及浪費,不過更重要的是,業務重組後將會直接導致“動向系”的實際稅率下降:上海卡帕注冊地同樣也是位于可以享有優惠稅務待遇的上海浦東新區,成立當年可以免繳企業所得稅,因此將Kappa品牌的銷售及生產業務從稅負較高的北京動向及上海泰坦重組到上海卡帕無疑將大幅降低合並後的實際所得稅率。“動向系”合並的財報顯示,2006年合並後的企業所得稅率為17.6%,2007年則迅速下降到4.9%,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卡帕首年免征企業所得稅所致。這樣的業務重組安排無疑將大幅提升“動向系”的盈利能力,維持上市前財務數據的可看性,對招股十分有利。值得玩味的是,只要上海浦東的稅務政策不發生變化,等到上海卡帕的免稅期一過,“動向系”完全可以在浦東再注冊一家公司,將主要業務整合過去,再度享受免稅的優惠。

  境外上市成就“閃電創富”

  2007年8月24日,上海泰坦進一步向北京動向注資人民幣920萬元。由于注資,北京動向的注冊資本由80萬元增加至1000萬元,而上海泰坦于北京動向股權則由80%增加至98.4%,而上海雷德則由20%減至1.6%。經過這一番調整,突出了上海泰坦在國內的控股母公司地位。開曼群島的法律環境符合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要求,開曼公司也是理想的上市主體,2007年3月23日,“動向系”的上市主體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在開曼注冊成立。2007年6月29日,Poseidon及摩根士丹利將所持有的香港動向的全部已發行股本轉讓給了中國動向,轉讓的代價為分別發行799.9萬股及200萬股給Poseidon 及摩根士丹利,轉讓後,香港動向成為中國動向的全資子公司,而 Poseidon 和摩根士丹利則成為中國動向的股東,分別持有80%及20%的股權,至此“動向系”紅籌上市的架構完全搭建成形(圖4)。



  如此巧妙的安排結束之後,可以說資本運作已經大功告成,上市只是等待合適的時機了。2007年9月,就在滬指站上5500點,恆生指數突破27000、直指30000點之際,中國動向正式拉開在香港招股大幕,通過IPO配售給公眾13.75億股(其中含摩根士丹利的1.94億股舊股),中國動向的股份擴大為55億股。隨著中國動向的上市,摩根士丹利花3800萬美元買來的這些股權換成了8.64億股中國動向股票,約合每股0.34港元。事實上,摩根士丹利前前後後總共投入3800萬美元,約合3億港元,通過2007年5月後中國動向的兩次股息分派就收回了約7600萬港元,成本降到2.24億港元。而且,摩根士丹利在中國動向上市以及超額配售時出手了2.231億股,回籠了約8.88億港元,已經賺得了6.44億港元。出售之後摩根士丹利仍然持有6.41億股,按照2007年末中國動向5.8港元的股價計算,這部分股票的市值高達37.2億港元,摩根士丹利對中國動向的投資獲利超過10倍,而陳義紅的身家更是達到186.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從吸引摩根士丹利入股到成為“2008新財富500富人榜”日用消費品行業的首富,時間還不到一年半,陳義紅堪稱“閃電創富高手”。

  2008年4月25日,中國動向發布了欲以3843萬港元的代價收購擁有Kappa品牌在日本所有權與經營權的Phenix公司91%股份的公告,這是中國動向上市後的第一起收購案,也是中國動向邁向國際化的第一次嘗試。2008年5月7日,摩根士丹利通過二級市場再次減持中國動向3.54億股,以當日股價的中位數3.6港元計,套現超過12.7億港元。巧合的是,此時距離中國動向發布收購日本Phenix公司的消息僅兩周的時間,這兩個時間點如此接近,不能不讓人對中國動向未來的國際化之路充滿擔憂,也不能不讓人對陳義紅的未來財技多一分想象。



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25 Mar 2010 - 中國動向 (3818) 09年全年業績

擁有運動服品牌「Kappa」的中國動向(3818) 昨天(2010年3月24日)公布全年業績。

公司簡介/主要業務中國動向(3818)於中國內地及澳門 從事品牌開發、設計及銷售運動相關服裝、鞋類及配件。
目前市值(港元)307.69億
現時股價$5.54 (2010-03-24收市價)
2009年 PE19.03
2009年 盈利增長 (每股)(實際)19.5%
2009年 PEG0.98
2008年每股盈利(基本)(港元)$0.2434
2009年每股盈利(基本)(港元)$0.2911
2010年每股盈利(港元) (E)$0.338(美銀美林) - $0.36(高盛)
2011年每股盈利(港元) (E)$0.391(美銀美林) - $0.46(高盛)
目標價(港元)美銀美林 5.9元

德銀 6.5元

摩根大通 6.5元

花旗 6.9元

大和 7.05元

高盛 7.2元



中國動向 (3818) 2009年業績

2009年純利增長6.7%至14.6億元(人民幣.下同),如扣除2008年收購時Phenix一次性收益,核心盈利則升19.5%,符合市場預期。公司管理層透露,近日同店銷售已顯著回升,而剛完成的第三季訂貨會訂單亦按年增長22%。

期內銷售額39.7億元,升19.5%。毛利23.99億元,增長23.4%,毛利率由58.5%擴至60.4%,主要由於結束低盈利率業務。

中國動向(3818)2009年營業額升19.5%,達39.7億元;每股盈利25.76分,派末期息及特別息3.91分及9.04分,派息比率為70%,較2008年的60%為高。

受2008年奧運後市場積存大量存貨影響,中國動向去年中開始同店銷售大幅下滑,至第四季才見回升,全年同店增長只錄1%至2%的低水平。

Kappa、RDK、Phenix、X-nix及Inhabitant品牌



中國市場Kappa 銷售額按產品劃分
- 服裝產品銷售增長強勁
- 2009年第3季及第4季鞋類產品銷售表現稍遜



中國市場Kappa 銷售量及平均售價增長
- 銷售量與銷售額增長一致
- 服裝產品平均售價維持平穩
- 2009年中國動向(3818)針對鞋類產品作出調整,推出更多設計簡潔的款式。雖然該類產品之平均售價一般較低,但由於生產成本亦較低,因而提升了產品毛利率。



2010年 銷售

中國動向(3818)表示,今年1、2月份銷售已見明顯改善,同店銷售回復至中單位數升幅,預期全年可保持低至中單位數的增長水平。另外,公司服裝及鞋類產品的平均售價,去年分別錄0.6%及2.7%的下跌。中國動向(3818)解釋,這是由於去年公司在第三及第四季出現產品組合調整問題,強調有關影響僅屬一次性。中國動向今年將開設約700間零售店,至總數約4200間。新店65%位於三、四線城市,其餘35%則位於一、二線城市,集中三、四線城市開店,主要由於零售網絡於一、二線城市已有足夠覆蓋。

中國動向(3818)表示今年第三季訂貨會已舉行,訂單金額按年上升22%,其中服裝產品及鞋類產品升幅分別為27%及20%。

中國動向(3818) 2009年業績概要





中國動向(3818)的前身
中國動向的前身是李寧於2002年成立的子公司 -- 北京動向。

中國動向的主席是陳義紅;行政總裁是秦大中。

2004年,當時於李寧任職執行董事的陳義紅看準機會,以16萬元人民幣購入北京動向20%權益。 至2005年,李寧進行戰略性重組,冀藉此專注發展"李寧"品牌的業務,陳義紅便斥資收購北京動向餘下的80%權益,總作價861.4萬元。(這是表面的故事,有興趣可自行搜查有關 陳義紅 創富的報導和財技。)

2007年時,中國動向的主要團隊仍為李寧時的同一個班底。

同是在中國經營體育用品業務,中國動向與李寧在市場上的競爭似乎無可避免。不過,中國動向的管理層都曾於李寧工作,曾是李寧財務總監的秦大中又如何看待與這位老大哥的關係?

他說,"兩家公司,在我們公開發行後,也會成為香港的上市公司。在同一個平台上,肯定都會比較...從品牌方面,我們存在一個大的行業性的競爭關係,因為都是做中國本土經營體育品牌的,但李寧跟我們的經營力量及針對的目標客戶都是完全不同,就此而言,競爭就會少很多。"

與摩根士丹利"對賭" 零風險

中國動向2006年引入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為策略股東,更與對方"打賭":中國動向2006年和2008年的淨利一定要達到2,240萬及4,970萬美元 以上,賭注是集團最多的兩成股權.

中國動向於2006年淨利達3.06億元人民幣,在對賭中已先勝一仗,而其2007年的盈利預測為不少於6.11億元人民幣,公司會否於"對賭"中再下一城?

陳義紅說,"我們現在來看,對賭情形對公司來說是零風險。"

面對多隻新股於同一段時期上市,陳義紅稱不會擔心,更直言未來兩年以集資規模來說,應沒有其他體育用品公司可比擬.

2007年10月10日掛牌上市,中國動向在香港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發行13.75億股股份,招股價3.98港元。


參考:
1. 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 2009年 業績公佈,2010年03月24日



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

13 Mar 2010 - 安踏體育(2020)和 中國動向(3818)

筆者想利用安踏體育(2020)和中國動向(3818)的數字來一個比較。

安踏(2020) 2009年業績

早前安踏(2020)公佈2009年業績,全年賺12.51億元(人民幣‧下同),升40%。期內營業額升27%至58.75億元,經營溢利升50%至13.95億元。業績表現理想,要由成本下降所帶動。安踏(2010)早前於業績記者會表示,會先集中資源做好剛於上年收購的Fila品牌,故今年未有收購計劃。

安踏(2020)以往一直專注於三、四線市場,而良好的成本控制及針對性的產品,令公司近年業績快速增長,很快便超過了大部分同業,到了一個不同的高度。一門服裝生意,成本控制自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看公司怎麼包裝及經營自己的品牌。所以,安踏(2020)近年除了增加銷售之外,便致力爭取機會宣傳自己的品牌,例如2009年9月,便成功爭取到成為2009至2012年「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伙伴,最近亦收購了意大利高檔運動品牌,都是銳意提升安踏(2020)的地位,安踏(2020)正在成為「品牌」,而非「服裝製造商」的道路之上。

Fila品牌的發展策略,主要透過在高端消費市場有相當實力的分銷商,在本年內於中國主要城市開設約200間Fila專門店,搶佔中高端市場。更會於2010年下半年舉行龐大的營銷及宣傳活動,以提升品牌形象。



中國動向(3818)) 2009年業績

中國動向(3818)將會在3月24日公佈業績。下面2009年的數字是估計數字 (E = Estimate)。



國策催谷 利氣氛利銷售

據報道,《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目前已通過國務院審批,有望短期內公佈,而主要扶持的,將會是國內的體育賽事活動。

由於目前中國體育產業年產值佔GDP比重還不到1%,跟歐美等發達國家有近10倍的差距,意味著未來存在巨大發展空間。故是次國策的催谷,有助提升國民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國內氣氛提升,定必利好體育運動用品的銷售,對屬於體育用品設備製造業有利。

體育用品平均每年以升近30%速度增長,國內市場未來增長空間仍非常充裕。門店擴張仍是體育用品主要的收入增長動力。

相信這幾年農村和三、四線城市 消費增長超過了城市的同時,一些人認為三、四線城市的人均消費能力,比起一線城市的一定比較弱,只能應付較低定位產品的推論,中高檔品牌難以成功闖入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不能夠容納更多中高檔的Fila和Kappa商店。

但是林少陽先生認為重要的是「品牌價值」,一些知名度趕不上,又或企業內部資源根本不能負荷的品牌,將會被邊緣化,三、四線城市只能應付較低定位產品的推論,不正確的。 細節請參閱 運動服板塊 在三、四線城市

利淡:
■ 原材料價格上升,不能透過提高產品價格將所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轉嫁予客戶。在金融海嘯的環境下,2009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但隨著經濟緩步復甦,低原材料價格不再,為成本增添上升壓力。
■ 市場競爭激烈或會使宣傳方面的開支持續上升
■ 勞工成本上漲

安踏體育(2020)和中國動向(3818)的簡單比較

安踏體育(2020)透過收購Fila品牌搶佔內地中高檔市場,中國動向(3818)的KAPPA是中國第三大國際運動鞋和運動服品牌、新品牌 RDK 是一個休閑品牌,大多會由中國動向(3818)自己來經營。

簡單來說,李寧(2331)、匹克(1968)及安踏(2020)傾向於專業體育用品牌路線,而特步(1368)、361 度(1361)及中國動向(3818)的Kappa則屬休閒與時尚體育品牌。

一般而言,專業體育用品品牌消費者忠誠度相對較高,產品銷售也較穩定。這個可以解釋為何中國動向(3818)設法令Kappa定位專業體育用品,而讓RDK 成為是一個休閑品牌。

公司安踏(2020)中國動向(3818)
目前市值(港元)297億310億
現時股價 $11.8$5.48
2008年 PE  20.0
2009年 PE 20.716.9-18.6 (E)
2010年 PE (E)17.7 - 18.7 (E)14.5-15.4 (E)
2011年 PE (E)15.2 - 15.8 (E)12.5-14.3 (E)
2009年 ROE 2620-21 (E)
2010年 ROE (E)19 (E)21-22 (E)
2011年 ROE (E)24 (E)22-24 (E)
2009年 營業額增長27%18%
2009年 盈利增長 40%19% (E)
2010年 盈利增長 15% (E)17% (E)
2011年 盈利增長 17% (E)19% (E)
2009年 廣告及促銷開支(A&P) 12.7%7-7.5%
2010年 廣告及促銷開支(A&P) 14-14.5%8-9%
2009年 同店銷售(SSS) 高單位數中單位數
平均應收帳周轉日數16 天27 天
2009年 零售店總數超過6000間3511間


安踏體育(2020)和中國動向(3818)的2010年和2011年PEG接近約1倍,ROE超過20%,估值吸引。

中國動向(3818) 同店銷售(SSS)

中國動向(3818)2009年第四季同店銷略低,推測放緩至單位數。不過,中國動向管理層不認同同店銷售增長能夠真正反映集團的營業額,並相信定貨會數據可反映更佳情況。定貨會數據顯示,中國動向今年四季營業額增長分別為30%、31%、8%及21%,若以此計算,中國動向營業額將按年增長18%至20%。





注意: 柴娃娃(柴娃娃投資雜記)今天提出自各財經報紙/網站/雜誌資訊的正確性問題,資訊的差異實在很大。比較常用的P/E為例.中國龍工(3339)差異可以由7.07到26.71,足足差別3倍。所以,在參考各家的資訊時,真的要很小心查證。筆者就參考各方的資訊時,已經盡力檢查,但不能肯定資訊的的正確性和完整性,請大家注意!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26 Feb 2010 - 購入中國動向 (投資組合更新)

投資組合成立於31 Dec 2009,至 26 Feb 2010為止變動為 -5.12%,同期恆生指數變動為 -5.78%。26 Feb 2010: 股票佔84.6%,現金佔15.4%。

31 Dec 200926 Feb 2010 變動
1投資組合$500,000 $474,421 -5.12%
2恆生指數21872.5點20608.7點-5.78%


今天港股全日上升209點,升幅逾 1%,恒指收市報20608點,成交548億元。港股高開258點後持續向上,最高升過263點,高見20662點,下午開市後升幅收窄。

MSCI指數成份股調整,加入股份包括中芯(0981)、創維(0751)及物美(8277)。中芯(0981)勁升 6.4%,創維(0751)跌0.4%,物美(8277)升1.6%。

體育賽事活動

據《上海證券報》周三報導稱,國務院已批準《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扶持政策或利好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者、體育用品生產商等相關行業,上述文件已進入最後修改階段,近期有望公布。據了解,作為國家層面首次出台的體育產業政策,體育賽事活動等將成為政策扶持的主要內容。中國體育產業年產值占GDP比重還不到1%,與歐美發達國家有近10倍的差距,而巨大差距正意味著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而言,國內缺乏像NBA那樣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中國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可以在幾個方面進行,一是體育用品生產,二是大眾健身服務業,三是體育比賽的觀賞性,這三方面可以形成互動,以此支持體育產業鏈的循環發展。

中國動向(3818) 2010年次季訂單增長將加快

最近,證券行與中國動向(3818.HK)的管理層、分銷商和該公司參加的展會溝通後,預計該中國動向(3818)2010財年第二季度訂單增長將加快。中國動向(3818)2009年第三季度同店銷售額下降11%后,於10-11月恢復正增長;中國動向(3818)維持2010年新開商店650-700家的目標不變,70%的新店在三、四線城市。

2010年第1季訂單增長同比增長15.8%,低於2009年第4季的21%,但高於2009年第3季的8%。鑑於2Q09年第1-2季超過30%的偏高增長基數,相信2010年第1季訂單增長放緩是暫時性。由於基準較低的2009下半年,2010下半年同期訂單增長可能加速。基於2009上半年強勁業績和樂觀2010年第1季前景和考慮商店數目平均每年增長20%及低單位數字同店銷售額增長,相信2009-11年盈利複合年增長率為20%。較低的二線城市可以容納更多的Kappa商店,而商店增加仍將是主要的增長動力。

證券行指出預計訂單增長速度將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15.8%增至2010年第二季度的17%-20%,部分原因是產品供應顯著提高;估計該股09-10財年的預測市盈率為17.4倍和14.3倍,而國內和全球同類股份的市盈率為19倍和15倍;如果不包括每股1.20港元的淨現金,估計中國動向09-10財年的預測市盈率為15倍和12倍。

KAPPA是中國第三大國際運動鞋和運動服品牌。2008年中國動向市場佔有率5-6%。KAPPA是中國大城市及省會年靑人喜愛品牌,相信KAPPA很容易滲透二三線城市。





2010年的計劃

中國動向(3818)會在2010年進行3個大的事情:
1)   提高品牌知名度: 中國動向(3818)會增加推廣開支到8-9%去提高品牌知名度。公司在2009年12月已推出了 "WE ARE ONE" 的口號去推廣KAPPA品牌。
2)   推出新品牌 RDK 的產品: RDK是一個休閑品牌。在2010年2月24號, 公司在北京開了第1間RDK品牌的門店; 並預計在10年多開29間RDK品牌的門店。這些門店大多會由中國動向(3818)自己來經營。
3)   加強研發能力: 收購PHENIX後,中國動向(3818)的研發能力會大大增強。另外,公司會在2010年3季度推出國際有名設計師Michael Michalsky設計的產品。



公佈業績

中國動向(3818)將會在3月24日公佈業績。德銀相信市場過份憂慮其增長前景及毛利率收窄,令近期股價走勢落後同業。德銀估計受收入上升21%帶動,09年核心盈利有14.5億人民幣,按年增長19%。



中國動向現在大概有60多億的現金。因為還沒有可公告的收購活動,預計公司會派特別股息及預計09年的總派息率會超過去年54%的派息率 升至70%,息率即有4%。

日前,361度(1361)和 安踏體育(2020)已經公佈業績,中國動向(3818)和李寧(2331)亦將會在3月公佈業績。

1. 361度(1361) 2010年12月底止半年業績
- 營業額增30%至17.57億元,較2008年同期升 37.94%,主要由於電視廣告及贊助有關的廣告和營銷開支逐漸增加。
- 溢利3.56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08年同期的1.29億元增長177%。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9.3%增至39.6%,原因是經濟規模隨著集團銷量增加獲益,同時在產品線上加入高端、高價格產品,這些產品均為自產,因此毛利較高。
- 鞋類銷售比重增至59%,服裝佔40%
- 361度(1361)表示09年7至12月 同店銷售上升15至18%

2. 安踏體育(2020) 2009年業績
- 營業額 58.75億元,升 26.97%
- 純利 12.51億元,按年升 39.8%
- 毛利率 42.1%, 按年升 2.1%,主要受惠於生產成本下降及規模效益。
- 純利率 21.3%, 按年升 2.0%
- 派息比率61.3%,業績優於預期
- 安踏體育(2020)副總裁表示2009年的 同店銷售有高中單位數字增長

投資組合變化動

今天購入 中國動向(3818),3,000股,5.15元

2008年 PE (A) = 18.98
2009年 PE (E) = 17.5
2009年 PEG (E) = 0.97 (估計 G = 18%)
2010年 PE (E) = 15.5

筆者暫時將中國動向(3818)作中線投資;再考慮會否放入長線投資內。



組合以長線為目標,部份股票會長線持有而部份則短線持有,中風險,既希望長線増長又保持抗跌能力。 註: 交易費已計在 實現損益(Realized P&L) 內。


參考:
1. 瑞信 - 明日偉大品牌 2010年02月26日
2. 大華繼顯 - Daily Pick 2010年02月22日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12 Feb 2010 - 林少陽《價值捍衛戰》

上月睇經濟日報時, 看到有一篇文章介紹 林少陽《價值捍衛戰》一書 , 書中有提及各板塊的評論。

1) 內房股 : 林少陽認為 , 內房股可對抗通脹 , 建議逢低吸納一線龍頭地產股。
2) 資源股 : 看好金價走勢可買入金礦股 , 但須留意 , 這類股份回報雖強勁 , 風險也相當高。
3) 能源股 : 天然氣較煤環保 , 預期中美會推動這類清潔能源發展 , 建議買入內地燃氣管道公司。
4) 零售百貨股 : 內地消費市場增速驚人 。 日常必需品的需求不受經營周期影響 , 抗跌力較強。
5) 醫療藥業股 : 由於每個人都有醫療需要 , 這類股份的潛力不容忽視 , 選股時要看企業的研發能力。
6) 內銀股:內地地產市場飈升 , 加上按揭及房地產相關貸放佔總貸放比例急升, 內銀或出現危機。
7) 汽車股 : 汽車工業投資額大 , 長期回報率不算吸引 , 只是市場暫時將這些風險掩藏。



他在書中有一個獨突的見解,那就是印度的經濟發展將會超越中國,而主因是人口結構問題、政治因素和人文文化。

藥業股

仲講左部份藥業估的表現,post一段仔出黎參考參考,內容是2009年中的文章。

「除中國製藥在2009年中期盈利增長20%外,其實藥業股中,亦有不少表現跑贏它的,不過當中也有不少投資陷阱,必須帶眼識股,例如經營傳統中藥或非專利藥物者,競爭激烈,武夷藥業(1889)便是一例。中國製藥(1093)、中國生物製藥(1177)、羅欣藥業(8058)及威高股份(8199),這幾家在2009年的中期業績錄得可觀增長的公司,都有不錯的自我研發能力。除中國製藥外,另外三家公司上市至今,股價升幅都在10倍以上,而且中期盈利增長亦在中國製藥之上。

另一家筆者想談論的是經營現代中藥生產的神威藥業(2877)。神威的股價自2009年10月起飛,其半年盈利急升,當中絕大部分是受惠於持有5億餘元人民幣等額澳洲紙升值所致,扣除匯率升值,經常性盈利增長只約10%。

筆者曾跟管理層見過面,他們解釋因為2008年底旗下一種主要處方藥出現問題而影響業績,後來經當局證實是相關醫生用藥失誤,2009年第二季銷售已有回升迹象。

除了2008年因為持有澳洲紙錄得帳面虧損影響利潤之外,其實公司的邊際純利是令人垂涎的四成水平。不過,公司將剩餘資金於不適當時候買入澳元,筆者認為與管理層仍需時建立互信。我不是今天才看好澳洲紙,早前因為相同的原因,以及被管理層多年穩定的業績紀錄、接近7厘的偏高派息及強勁的資產負債表所吸引。特別令我對這家公司產生興趣,是旗下一隻暢銷抗流感藥物,可能受惠於H1N1在2009秋季再度爆發。」


投資最忌一注獨贏

以下為 林少陽《蘋果日報》2009-12-31 的介紹,有些是他說以PEG作揀股的股票。最重要的資訊是 林少陽先生 亦持有 金鷹商貿 (3308)、 李寧(2331)、 中國動向(3818)、 新奧燃氣(2688)、 鄭州燃氣(3928)、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及 羅欣藥業(8058)。

「答應讀者臨別時送新年禮物,本打算為一家最具潛質的上市公司做深入分析,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不對辦,因為投資最忌就是一注獨贏。曾提過明年一些可能的投資(機)概念,但現階段仍找不到信心之選,何況,我認為投資最王道的方法,依然是從基本因素進行投資。投資概念潮起潮落,運氣成份始終太重。

綜合過去一個月對明年投資市場的看法,我認為增長亮點依然是中國的內需市場,同時受惠於國內通脹及內需增長的,我會選擇金鷹商貿( 3308)、李寧( 2331)及中國動向( 3818)。

另外,我仍長線看好燃氣股,由於華潤燃氣( 1193)及新奧燃氣( 2688)近月升勢過急,現水平我會選擇較冷門的鄭州燃氣( 3928),對細市值股份有恐懼心理的投資者,新奧現價仍有投資價值。

另一個我長線看好的行業,是中國的醫藥市場。我未必會在現價買入中國生物製藥( 1177),不過這是眾多藥業股中,我認為增長潛力最好而股價仍處相對合理水平。敢冒風險者,可能會對羅欣藥業( 8058)上市以來的表現另眼相看。

過去半年地產股跑輸指數很多,但我仍堅信,除非明年中國經濟及股市出現嚴重的問題,否則地產股不可能長期跑輸大市,而會是明年大幅跑贏指數的黑馬。如果選對行業及 Timing,基本上選股不是大問題。祝君好運,後會有期。

筆者持有 金鷹商貿 (3308)、 李寧(2331)、 中國動向(3818)、 新奧燃氣(2688)、 鄭州燃氣(3928)、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及 羅欣藥業(8058) 」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09 Feb 2010 - 運用PEG比率選股 零售股

國內零售股不乏平貨

林少陽先生 近日提出國內零售行業的PEG其實都算低。從表面的市盈率數據看,這批股份的估值都不算便宜,但如果將這批零售股的盈利增長速度,與目前的市盈率作對照,下述的股票其實不能算得上貴。

附表為一批過去 3年,盈利起碼錄得 50%以上按年增長的中國零售股。單看報價機內的往績市盈率(不要忘記,那已經是兩年前的數字),「價值投資者」會對有關股份退避三舍,因為沒有一家的往績市盈率低於 20倍。然而,投資者不要忘記,即使在經營環境最惡劣的 08及 09年,這批股份仍能錄得高雙位數字的盈利增長。當經濟復蘇之時,我們應該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它們今年及明年的每股盈利增長,只會加速不會減慢。



假如讀者將這批股份上半年的盈利,作為未來兩年盈利增速作推算,並相信相關行業及未來兩年中國通脹(大部份零售股受惠於通脹重燃)及經濟增長,都將繼續提速的話,應該不會認為我對 2009及 2010年的盈利增長預測太過樂觀。

依此推算,可以得出這批股份 2010年的預測市盈率( PE),竟然出奇地都是仍處於 25倍以下的水平,李寧( 2331)、安踏體育( 2020)及中國動向( 3818)預測市盈率更在 20倍以下。若以 PEG( 2010年市盈率除以增長率)計,這批股份現價都在 1倍以下;以彼得.林治的揀股心法衡量,它們現價都仍處於可投資水平。即使用較為嚴格的 08年市盈率除以未來 2年平均增長率,除了康師傅( 322)要被踢出局之外,其餘的股份仍可以留低。


運用PEG比率選股

股民在投資時通常喜歡查看一些與股票本身有關的基本數據,如崇尚價值投資法的人喜歡研究市盈率、市帳率和股息率等,而深信增長才是關鍵的會集中分析盈利增長和股本回報等,然後才決定有否應該買進股票。其中一個基金經理常用的比率-PEG,即市盈率 (PE) / 每股盈利增長 (EPS增長)。

既要便宜又要增長

談到投資,大家當然最想尋找一些股票同時包含了「便宜」和「增長」兩大特徵,這樣不就萬無一失。抱著如此心態的投資者通常喜歡用PEG比率,而這亦是廣受基金經理或量化分析所擁護的數據。到底PEG是如何計算的呢?假如一隻股票的市盈率是15倍,盈利增長是10%,那它的PEG便是15 / (10% * 100) = 15 / 10 = 1.5。

PEG的運用方法很簡單,若然它低於1就等於便宜,高於1就等於昂貴。假如在一名印度基金經理心目中有5隻印度軟件股票同樣值得投資,而它們的PEG分別是0.75、0.96、1.00、1.34和2.13,他便會買入PEG屬0.75那一隻股票。無疑,這是個簡單、有效和直接的方法去協助投資判斷。

當然,PEG亦有它的問題,例如:
• 當盈利或盈利增長出現負數時,PEG便不再可靠。
• 即使兩隻股票的PEG同樣是1.00,但並不代表它們擁有同樣的吸引力,如PE 100倍 / 增長 100 和PE 15倍 / 增長15是絕對不一樣的,喜歡前者或後者則見仁見智。

運用PEG選股例子

在實戰時,必須巧妙利用手頭上資料,方能把PEG的潛能發揮到淋漓盡致。請看以下例子:

根據圖表資料,A至E股票可以直接作比較,因為它們同屬百貨公司股。當中,B與D似乎較為吸引,而D的長遠增長幅度11.00%勝於B,有明顯優勢。即使B的市盈率相對便宜,但可能D的股價仍然能夠跑贏同行。可是,有一點要緊記的,就是市盈率偏高的公司會較其他股票更受利淡消息影響,令股價變得比較波動。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