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兩頭,加息漸近,香港樓市瘋潮應該快尾聲吧!
美國聯儲局 2015年首次貨幣政策會議
美國聯儲局今年首次會議聲明波瀾不驚,對經濟前景仍然樂觀,又重申對加息保持「耐性」,但首次提及將海外央行行動納入考慮範圍,為未來幾個月就是否延期加息展開激烈辯論,埋下伏筆。
在市場最關心的加息問題上,聯儲局重申12月的立場,即對加息保持耐心,主席耶倫曾解釋,這「耐心」的措辭代表不太可能在未來兩次會議決定加息,因此分析繼續認為,聯儲局最早加息時間仍是今年6月。
通脹放緩可能是美國的一個挑戰。 2014年的10月和11月,通脹率分別為1.7%及1.3%,而2014年12月的通脹率放緩至0.8%。 在世界其他地區經濟增長放緩,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美國在2015年可能面臨零通脹,為拖延加息爭取時間。
去年12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前瞻指引部份刪咗「相當長一段時間」一句,並將用詞改為「耐心」。 美國上一次加息週期是在2004年6月開始,直至2006年6月結束,期內累計加息4.25厘,聯邦基金利率升至5.25厘。 2004年格林斯潘時代,美國聯儲局都也做過相似的言論。
▪ 2004年1月28日FOMC 刪除「相當長一段時間」一句,並將用詞改為「耐心」;
▪ 2004年3月16日繼續維持基準利率1厘,重複「耐心」等調控措施停止;
▪ 2004年5月4日維持1厘,但刪咗「耐心」用詞,改為「可預計停止調控措施」;
▪ 2004年6月30日正式加息0.25厘至1.25厘。
市場認為今年最快6月才會開始加息,而由於「正式」將「海外央行行動」納入了考慮範圍,估計往後才開始加息的機會頗大。
■ 07 Jul 14 - 美國10月結束QE3
■ 16 Mar 14 - 美國退市時間表
■ 01 Jul 13 - 聯儲局退市三部曲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議息會議
自去年12月以來,期貨市場對6月份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期,已從0.215厘降至0.165厘,意味投資者認為今年中加息的可能性降低。 由於美國通脹率仍低於聯儲局的2%目標水平,並可能因油價跌進一步下降,故市場普遍認為耶倫在通脹率過低時不可能加息。不過部分聯儲局官員認為,油價下跌短期內能刺激消費,加上失業率上月跌至5.6%,與局方訂立的加息指標5.2%至5.5%相距不遠,可為逐步加息創造條件。
今次聲明的另一個亮點是,聯儲局表示在決定加息時間時,會考慮國際形勢發展,這也是其自2013年1月以來,首度提及全球市場。事實上,去年底迄今,包括中國、日本、瑞士、丹麥、加拿大及歐元區等眾多央行競相減息或放水,而就在昨日早上,新加坡金管局放寬貨幣政策,以期提升對其他亞洲經濟體的競爭力。
美國聯儲局2015年議息時間,分別是1月、3月、4月、6月、7月、9月、10月和12月。
議息時間 | 措辭, 備註 |
---|---|
2014年10月27-28日 | 結束買債, 維持聯邦基金目標利率0%至0.25%, 一段長時間內維持低息 |
2014年12月16-11日 | 加息保持耐性(patient), 經濟溫和增長, |
2015年1月27-28日 | 加息保持耐性, 經濟穩健增長, 將海外央行行動納入考慮範圍 |
2015年3月17-18日 | -- |
2015年4月28-29日 | -- |
2015年6月16-17日 | 最快6月才會開始加息 |
2015年7月28-29日 | -- |
2015年9月16-17日 | -- |
2015年10月27-29日 | -- |
2015年12月15-16日 | 估計加息至1.125厘 (2014年12月預測) |
量化寬鬆(QE) 歐洲 QE 歐洲央行(ECB)於2015年1月22日宣布總金額達1.14兆歐元的購債計劃,自2015年3月開始,每月收購600億歐元資產,購買的資產包括各成員國公債、資產擔保證券(ABS)及擔保債券(Covered Bond),購買期間持續至2016年9月。 日本 QE 2013年日本安倍內閣推動積極的刺激經濟政策,擴大QE規模,日本央行並宣佈將採行無限期的量化寬鬆政策,每月收購逾七兆日圓長期公債,並收購民間資產,2014年10月再加碼,每年購入資產規模從60~70兆日圓擴大至80兆。 |
參考:
1. 儲局聲明為加息時間 做足兩手準備
http://invest.hket.com/article/531864
2. 大棋局:美國加息有路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221/18976036
3. 加息歎慢板 樓市續升溫 儲局稱「保持耐性」 市場料明下半年始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19/news/ec_gma1h.htm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