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歷史」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歷史」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

20 Oct 10 - 歷次利率調整與股市表現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 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 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據此相應調整。

這是2007年12月以來首次加息。

今日上證綜指低開後一度沖高至3041.15點,隨後回落至3000點附近盤整,收盤微漲0.07%,報3003.95點。


存貸款基準利率

  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

  所謂存貸款基準利率,是指人民銀行公佈的商業銀行存款與貸款的指導性利率。包括存款基準利率和貸款基準利率兩種基準利率。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表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表
 調整前利率(%)調整後利率(%)
一、城鄉居民和單位存款  
 (一) 活期存款0.360.36
 (二) 定期存款  
           三個月1.711.91
           半 年1.982.20
           一 年2.252.50
           二 年2.793.25
           三 年3.333.85
           五 年3.604.20
二、貸款利率  
           六個月4.865.10
           一 年5.315.56
           一至三年5.405.60
           三至五年5.765.96
           五年以上5.946.14



2007年以來歷次利率調整與股市表現

加息


2007年
■ 2007年03月18日
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上調0.27個百分點,分別至2.79%、6.39%。第二天滬指突破3000點。
■ 2007年05月19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分別上調0.27和0.18個百分點。上證指數在5月21日(星期一)上漲1.04%,收報4072.22點。
■ 2007年07月21日
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分別至3.33%、6.84%。上證指數在7月23日(星期一)上漲3.81%,收報4213點。
■ 2007年08月22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至3.6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至7.02%。第二日上證指數首次攀上5000點,上漲1.05%。
■ 2007年09月15日
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分別至3.87%和7.29%。上證指數在9月17日(星期一)上漲2.06%,收報5421點。
■ 2007年12月21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至4.14%;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至7.47%。上證指數上漲1.15%,收報5101點。

2008年
■ 2008年09月16日
下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上證指數當日下跌4.47%,收報1986點。
■ 2008年10月09日
下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上證指數當日下跌0.84%,收報2074點。
■ 2008年10月30日
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下調0.27個百分點,分別至3.6%、6.66%。上證指數當日上漲2.55%,收報1763點。
■ 2008年11月27日
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下調1.08個百分點,分別至2.52%、5.58%。上證指數當日上漲1.05%,收報1917點。
■ 2008年12月23日
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分別至2.25%、5.31%。上證指數當日下跌4.55%,收報1897點。


加息

加息因果

要知道股市反映經濟前景的預期,而息口則對經濟現象的回應,時間次序應是「股市 ─ 經濟 ─ 息口」。說息口會反過來影響股市是後話,起碼某個經濟周期上,股市、息口皆以經濟為中心。

「股市 ─ 經濟 ─ 息口」
■ 恒指先於息口始升 ── 前者2003年,後者2006年;
■ 恒指先於息口見頂 ── 前者2007年,後者2008年;
■ 恒指先於息口見底 ── 前者2008年,後者2009年。
每每恒指先、息口後。

回顧歷史,周長不同
■ 環球息口周期通常比經濟或股市周期稍長
■ 環球息口周期 五至六年,
■ 經濟或股市周期 四至五年;
■ 樓市周期 則長達十多廿年


以下說法是錯誤的
■ 股市、樓市在資金推動下會繼續上升,直至加息為止;加息就會推冧股市,樓市。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18 Mar 2010 - 歷經金融危機 沒被吸取的10大教訓

引用文章: 歷經金融危機卻仍然沒有被吸取的10大教訓

最新一期GMO的White Paper列出了他們認為雖然經過了金融危機,投資者仍然沒有吸取的10大教訓。這10個教訓對投資者非常有借鑒意義。

1. 市場並不有效
2. 相對業績是一場危險的遊戲
3. 這次從來沒有什麼不同
4. 估值至關重要
5. 等待良機
6. 市場情緒很重要
7. 杠杆無法把一個壞的投資變好,卻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
8. 過度量化掩蓋了真正的風險
9. 宏觀很重要
10. 尋找便宜的保險來源

1. 市場並不有效

金融危機後,美國的一個法庭宣稱“所有的泡沫都會破滅,這個也不例外。泡沫越大,破裂越狠。破裂越狠,損失越大。”這似乎從法律上宣判了有效市場假說(EMH)的非法。但是,很多人仍然不願承認有效市場理論的問題。正是基於有效市場理論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當代風險管理技術等讓我們對巨大的泡沫視而不見,任憑泡沫發展卻認為市場能夠有效的反映各種資訊。

2. 相對業績是一場危險的遊戲

雖然很多人不相信有效市場假說(EMH),但卻對基於有效市場理論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情有獨鍾。CAPM的問題在於它是基於一系列有問題的假設,如投資者可以買入或賣空任何一支股票而不會影響股票的價格,所有投資者都是基於均值-方差優化的角度看股票。

正是由於有了CAPM模型,人們才會熱衷於區分Alpha和Beta。但這些概念只不過讓人們偏離投資的真正目的,也就是Sir John Templeton所說的“最大的稅後總回報。”“Maximum total real returns after tax.”

由於Alpha/Beta的概念,人們熱衷於和指數相比較,只關心與其他人相比如何。這正如凱恩斯所說的“按通常的方式名聲掃地也好過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取得成功。”“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

有效市場支持者喜歡指出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無法超過被動的指數。但是,這是由於基金經理無法擺脫事業風險(Career Risk)和業務風險(Business Risk),無法超越指數也就不足為奇。這並不是有效市場的證明。對基金經理來說,事業風險就是丟掉工作,業務風險就是失去所管理的錢。為了避免這兩種風險,極力接近指數的業績,基金經理越來越趨向于過度分散,模仿大盤持股。但是,這無法創造好的回報。正如Sir John Templeton所說“除非你與眾不同,否則無法獲得出眾業績。”“It is impossible to produce a superior performance unless you do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ajority.”

3. 這次從來沒有什麼不同

格林斯潘在1999年6月17日著名的論斷“泡沫只有在事後才能被覺察。提前發現一個泡沫需要有驚人的判斷,那就是成百上千的有見識的投資者都是錯的。雖然泡沫很少是良性的,但其後果對經濟不一定是災難性的。” “Bubbles generally are perceptible only after the fact.To spot a bubble in advance requires a judgment tha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informed investors have it all wrong. While bubbles that burst are scarcely benign, the consequences need not be catastrophic for the economy.”

這個論斷體現了美聯儲的態度。他的繼任者伯南克仍然持相似的看法。伯南克還推崇“偉大的自我調節”,認為宏觀政策的改善,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完善,降低了經濟的波動性。正是這種看法,讓美聯儲被流動性氾濫所創造出的表面的穩定所迷惑,無法看到危險而不穩定的債務風險,最終陷入次貸危機。

雖然泡沫的內容總在改變,但模式和動態變化卻驚人的相似。早在1867年,英國人John Stuart Mill就提出了泡沫形成與破裂的機制:


置換(Displacement):舊的領域失去機會,新的領域機會出現,吸引投資與投入,繁榮開始了。

創造流動性(Credit Creation):貨幣擴張,利率降低,流動性充裕,盈利上升,這一切養育了泡沫。

過度興奮(Euphoria):所有人都認為新的時期開始了,價格只升不降,傳統的估值標準被拋棄,新的衡量標準被用來證明高估值,市場充斥著過分樂觀,過度自信。John Templeton所說的投資中最危險的四個字“此次不同”“This time is different”在市場中回蕩。

關鍵階段/財務困境(Critical stage/Financial distress):內部人獲利離場,隨後緊接著就是財務困境。繁榮時期建起的高杠杆成為問題。詐騙層出不窮。

厭惡(Revulsion):泡沫的最後階段。投資者受到極大傷害,以至於根本無法再參與市場。這時資產價格非常便宜。

4. 估值至關重要

價值投資最簡單的原則就是在資產價格便宜的時候買進,避免買進昂貴的資產。如果用格雷厄姆的10年平均盈利P/E來評價估值,就會有一種簡單的衡量方法。實踐證明,當在資產價格按格雷厄姆方法衡量較低時買入,10年後的實際回報率會較高。

5. 等待良機

巴菲特經常用棒球來比喻投資,要耐心等待,等到最好的時機,把握最大的時候才全力出擊,而不是隨隨便便就打。但是,一般的投資者往往缺乏耐心,急於行動。據統計紐約股票市場的平均持股時間僅為6個月。這就意味著有更多急於行動的擊球者在不斷擊球,不斷失誤。

6. 市場情緒很重要

市場被“貪婪”與“恐懼”所驅使。投資者的回報不僅與估值有關,還與市場情緒有關。Baker和Wurgler的研究表明,當市場情緒低時,買入年青的、波動性大的、不盈利的垃圾股能產生最佳的回報。而當市場情緒高漲時,買入成熟的、波動小的、盈利的優質股是最好的策略。這實際上是利用了市場情緒的回歸均值原理。

7. 杠杆無法把一個壞的投資變好,卻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

如果一個投資本身內在的回報不高,加大量的杠杆也無法把這個投資變為一個好的投資。相反,杠杆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杠杆會限制你持續的能力,可以把一個短暫的損失(如市場波動)變為資本的永久損失。如果你要克服短期的市場波動就必須擁有更多的資源。如凱恩斯所說“一個計畫不理會市場短期波動的投資者需要更多的資源來保證安全,而且一定不能大規模的運用借來的錢。”“An investor who proposes to ignore near-term market fluctuations needs greater resources for safety and must not operate on so large a scale, if at all, with borrowed money.”

實事證明,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創新”實際上只不過是簡單偽裝的杠杆,80/90年代的垃圾債券是如此,次級債券的煉金術也是如此。

8. 過度量化掩蓋了真正的風險

金融界把化簡為繁的藝術變為了一個行業。金融行業癡迷於複雜的量化工具。這種癡迷背後的原因一點也不複雜:貌似複雜的東西更容易向客戶高收費。

格雷厄姆對數學在投資中的作用認為“數學一般被認為是能產生精確和可信賴的結果。但是在股票市場,所用的數學越複雜深奧,其從中得出的結果也就越不確定,越具有投機性。一旦引入了微積分或者高等代數,你可以把這看作是一個警告,這意味著使用數學者是在用理論代替經驗。通常這給了投機欺騙性的偽裝,變得好像是投資一樣。” “Mathematics is ordinarily considered as producing precise and dependable results; b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more elaborate and abstruse the mathematics the more uncertain and speculative are the conclusions we draw there from ... Whenever calculus is brought in, or higher algebra, you could take it as a warning that the operator was trying to substitute theory for experience, and usually also to give to speculation the deceptive guise of investment.”

總的來講,批判性思考在投資的世界是一項不受賞識的資產。George Santayana說“懷疑是知識份子的貞潔。把貞潔匆匆放棄或者給了第一個來的人是一種恥辱。”懷疑也是許多最好的投資者所共同擁有的重要特質之一。投資的想法不應被自動接受,我們應該把這些主意掰開了揉碎了質疑。實際上,投資者最好遵循英國皇家協會的格言“追求真理,勿輕信人言”“Nullius in Verba”。

懷疑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風險。伴隨著過度量化的一個惡果就是過於相信風險的狹隘定義。可測量的並不一定有用,市場波動並不等於風險。風險不是波動,而是本金的永久損失。波動帶來機會,風險帶來損失。從投資的角度看,有三種方式可以導致本金的永久損失:估值風險(買高估的資產)、商業風險(基本面的問題)、融資風險(杠杆)。只有理解了這三個方面,才能更好的理解風險的真正本質。

9. 宏觀很重要

即使是格雷厄姆也認為宏觀因素對證券分析很重要。次貸危機把價值投資者分裂成了兩個陣營:堅持自下而上的樂觀派和參考自上而下的悲觀派。金融危機的實踐證明,完全忽視自上而下的代價高昂。理解自上而下的宏觀有助於自下而上的微觀分析並給微觀提供信息。反過來,自下而上的分析也能給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提供資訊。當市場中的個股普遍高估,很難找到便宜的股票時,說明整個市場是高估的,應該考慮投資國債市場了。

10. 尋找便宜的保險來源

不要等災難過後保險變得昂貴才買保險。面對未來可能的通脹、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等,提前買便宜的保險能夠保護投資者。



2010年3月6日星期六

06 Mar 2010 - 藉恒指盈利變化尋後市啟示

轉貼2009年07月16日信報的文章作為參考,看恒指盈利歷史。

藉恒指盈利變化尋後市啟示

恒生指數經過3月以來的大幅反彈後,上月中更出現「黃金交叉」訊號【圖一】,市場對恒指「熊去牛來」的看法可謂鬧得沸騰。正如研究部於7月1日的分析,在250天移動平均線仍然向下的「黃金交叉」訊號,屬於虛假訊號的機會頗大,但今年的升市形態又跟1998至1999年時的升市有着不少類似的地方,現階段兩種說法均有其理據。



無論如何,於過去兩星期恒指走勢已呈疲態,甚至曾下試50天移動平均線,令市場看好後市的樂觀情緒冷卻下來。港股往後的走勢,究竟是熊是牛?相信還有待時間引證;仍是那句:「升市莫估頂、跌市莫估底」!前周本欄曾以「黃金交叉」配合市盈率,簡略對後市發展作出分析。今期研究部將繼續利用企業盈利數據,對恒指走勢作出進一步的探討。

欲了解恒生指數走勢是否獲得盈利增長的配合,恒指市盈率區間圖(P/EBand)【圖二】是其中一個頗為有效的工具。

具體而言,市盈率區間圖是根據企業歷年的盈利,按不同的假設市盈率倍數(市盈率假設倍數很多時均會訂於股價或指數的上下限,務求令實質股價或指數能包括在假設市盈率區間範圍內),推算出股價或指數的區間範圍。若市盈率區間線向上,代表盈利向上;反之則向下。當然,區間圖還會加入相關股價或指數作對比,從中看出股價或指數在不同的市盈率倍數中的變動。

圖二是恒指自1974年至今,歷年市盈率區間圖(市盈率區間只包括九成以上指數的區間範圍;另外,十四點五倍約為恒指自1974年至今的平均市盈率)。



恒指市盈率區間圖見三訊息

從恒生指數市盈率區間圖,我們可以找到什麼重要的(交易)訊息呢?主要有三方面:

一、今年恒生指數成分股盈利增長出現回落,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即指數假設市盈率區間線呈現向下),顯示指數內成分股企業的綜合盈利,普遍出現收縮,相信這是反映金融海嘯衝擊所造成的影響。而盈利按年下跌的幅度達二成八(截至6月為止),是歷年第二大跌幅,僅次於2001年的三成六【表一】。



二、從恒指市盈率區間圖可見,恒指曾經歷五次盈利下跌,分別是1975年、1983年至1984年、1998年至1999年、2001年至2002年,以及2009年【表一】。根據恒指過去三十多年的盈利表現可見,除1975年外,每當指數綜合盈利出現下跌時,一般均會歷時兩年之久。那麼今次恒指企業盈利收縮的情況,會否僅歷時一年便完結呢?機會似乎不大,畢竟目前金融海嘯的衝擊,較2000年科網股及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情況更嚴峻。

若然未來兩年恒指盈利均出現萎縮,對恒指往後的走勢有何啟示呢?從表一可見,若然恒指成分企業出現盈利倒退的年份,恒指於該年的表現不一定出現下跌,例如1999年。反而恒指於盈利倒退前一年,出現下跌的情況較為一致【表一藍格】。這也不難想像,股市表現很多時走在盈利之前,在盈利出現下跌前,股市可能已率先作出調整!

值得補充的是,按此邏輯推論,若然明年恒指成分股企業綜合盈利同樣出現回落,那麼今年恒指全年出現下跌的機會頗高,即今年年底指數將很大機會低於去年收市價位, 即14387點。

三、恒指已攀升至歷年市盈率平均水平之上,反映港股股值已逐漸呈偏貴的情況。正如前周的分析,經過金融海嘯的洗禮,恒生指數一度回吐至只有約七點五倍市盈率。其後,在股市過份沽售,以及央行的量化寬鬆救市行動下,恒生指數(及環球股市)出現強勁反彈,並且一舉回升至約十七倍市盈率,較歷史平均市盈率十四點五倍為高,反映從市盈率看,恒指已開始出現偏貴情況。但需注意的是,近乎零利率的環境是可以支持偏高的市盈率。

從市盈率區間圖【圖二】可見,指數於不同市盈率區間穿梭,可顯示出指數升跌是否獲得盈利增長的配合。那麼指數市盈率偏離長期平均水平,是否可作為有效的出入市訊號呢?答案是肯定的【圖三】,圖中藍線是目前恒生指數市盈率,偏離長期平均市盈率(即十四點五倍)百分比的變化。



零息環境 恒指尚未偏貴

從圖三可見,恒指市盈率很多時在升越長期平均值的50%(1.5刻度)左右便會掉頭向下(一點五倍約為市盈率偏離平均值兩個標準差);反之恒指市盈率低於歷史平均三至四成左右(即0.7至0.6刻度左右),大市便出現回升。當然,從圖中可見,大市市盈率高於50%的平均市盈的訊號會較穩定可靠。

從目前恒指的市盈率可見,只是高於歷史平均水平5%左右,雖然已呈偏貴的情況,但仍未算十分嚴重的地步。若然恒指要攀升至高於歷史市盈率50%的水平,按目前的盈利情況,恒指將要上升至26000點的水平(約為市盈率區間圖的頂線),在零利率的環境下,出現這情況的可能性亦不容抹殺。

除此之外,透過市盈率區間圖,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市的升跌,以及按不同假設市盈率的相對應指數水平,從而找出股市價值是否出現偏高或偏低的情況。

以2003至2006年年底恒指的走勢為例,從市盈率區間圖可見,當時企業盈利持續上升,而盈利增長速度,甚至較指數的升幅為快,令恒指的市盈率由當時的十八倍回落至十四點五倍的長期平均水平,反映恒指的上升不但獲得盈利增長配合,而且估值更為吸引。當然,到2007年8月後,恒指的升勢加劇,指數市盈率亦攀升至二十一點五倍之上,可見當時指數盈利未能追及指數的上升,令指數市盈率進一步上升,造成指數出現偏貴的情況。那麼我們可否利用圖三找出這些訊號呢?

答案也是肯定的,請看圖三箭咀所示,顯示出指數市盈率出現回落,但指數同時上升,這反映出大市的升勢,不但有盈利增長的配合,而且盈利的升幅較大市的升幅更大,才會出現這逆向的走勢。儘管這些訊號並不是經常出現,但每當出現這訊號,均顯示屬於較佳的入市良機。

眾所周知,股市升勢長遠而言,是需企業盈利支持。那麼恒指歷年企業的盈利變化是怎樣呢【圖四】?從圖中可見,恒生指數歷年的盈利(對數)變化,主要沿着一上升趨勢線反覆向上。當然,盈利的變化不時會在趨勢線上穿梭上落。表二是恒指自1973年至今,企業高於或低於長期趨勢的日子,以及歷時的時間。



港股再見三萬點有難度

從表中可見,過去近三十年恒指企業盈利的變化,可見盈利增長受到不同的經濟氣候或政治因素的影響(但約滯後一年),令盈利增長出現轉變。目前恒指企業盈利正低於長期趨勢線,這狀況還要維持多久呢?相信要事後才知道。不過,若然參考1987年盈利高於長期趨勢線的大周期,可見目前的趨勢將還有近四年的路程!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和黄(013)於2000年高峰期賣出其海外流動電話業務,直接令恒指於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期間的盈利高於長期趨勢線。如扣除這一次性的收益,恒指企業盈利由1999年5月至今應該是一直低於長期趨勢線,那麽目前的趨勢可能還有二年的路程。無論如何,倘若恒指目前回升至上升趨勢線的水平,恒指將要攀升至約30000點的水平。由此可見,港股要重試2007年10月30日的31958點歷史高位,相信短期內勢將難以成事。

總括而言,研究部利用歷年恒指的盈利數字,探討恒指的走勢,以及從中找出一些交易訊號,藉此為讀者分析後市中長線走勢帶來一些啟示。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03 Mar 2010 - 「黃金交叉」配合市盈率看後市發展

轉貼2009年07月01日信報的文章作為參考。看歷史參考黃金交叉 配合 PE 看後市發展。

在這項分析,結論是恒指的反彈,將是最好的時機(價位)作出減持。原因是
■ 儘管恒指已出現「黃金交叉」的利好訊號,但250天移動平均線正以頗大的負斜率向下伸延;
■ 加上恒指市盈率相對歷史水平略為偏貴 ( > 14.5)
■ 企業盈利增長正進一步放慢中,顯示是次恒指上升屬於熊市反彈的機會不能抹煞。

實際是恒指接著從06月30日18300點之後10天下降1000點後,立即反彈600點,然後上升到11月的23000點左右方完成第一浪。


「黃金交叉」配合市盈率看後市發展

恒生指數自3月開始便輾轉回升,最高曾見19000點以上,由低位計,累積上升逾六成,更多的成分股升幅更逾倍【圖一】。經過一輪急升後,恒指於6月中再現「黃金交叉」,這是自1975年以來,第二十個「黃金交叉」。那麼是次的「黃金交叉」,究竟是預示恒指已重新踏入新一輪的牛市?還是目前只是熊市的反彈?若是前者,那麼投資者應在每次股市出現調整時趁低吸納;相反,若是後者,目前便是最好的時機(價位)作出減持。究竟劇情發展如何?研究部今期嘗試與讀者探索這個議題。



首先,有關「黃金交叉」及「死亡交叉」,研究部於4月21日已有較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如何定奪熊市來臨訊號」。不過,就是次「黃金交叉」的訊號,有數個重點可以與讀者重溫及補充:

虛假訊號的可能

一、歷年恒生指數的「黃金交叉」中,均不時出現虛假的訊號(即「黃金交叉」出現至「死亡交叉」再現後,期間錄得負增長),最近期的一個虛假訊號便是2002年6月6日。當時訊號的壽命只歷時短短的三十三日,而期間恒生指數下跌9%【表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1975年至今的「黃金交叉」中,虛假訊號較集中於八十年代(共五個),反而九十年代及2000年至今,只曾分別出現一個虛假訊號。箇中原因或與九十年代後,港股處於大牛市,恒指整體趨勢呈反覆向上的局面,令指數較少出現虛假訊號。當然,若然讀者相信自九十年代至2007年港股大牛市已經壽終正寢,則港股往後出現虛假訊號的頻密度必有所上升,是次便不排除是另一個虛假訊號的可能。

二、根據過去逾三十年港股曾出現二十個的「黃金交叉」中(包括今年6月16日),撇除1988至1989年可能受1989年政治因素影響,一般虛假黃金訊號的壽命,均會在一百日之內(平均數約為五十四日)。故此,我們是否重新踏入新一輪的牛市,抑或現在只是熊市的反彈,相信很大機會於未來不多於三個月內自有分曉。

250天平均線傾斜率下跌多屬反彈

三、僅利用「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作為劃分牛市(或熊市)的誕生,顯然把問題簡單化,畢竟在過去逾三十年的十九次「黃金交叉」中,命中率(即獲得正回報)約五成八,顯然此訊號的可靠性並不算十分高(雖然在出現「黃金交叉」後入市,往往可以獲得甚高的回報率)。不過,若然能配合250天移動平均線傾斜度作分析,將更能有效地辨別出牛市是否誕生【表一】。

具體而言,當「黃金交叉」出現後,若250天移動平均線的傾斜率(slope;以「黃金交叉」出現後的首個月250天移動平均線變化計算)呈上升(大於0.4)或持平(斜率介乎-0.4至+0.4之間),是次升市屬於新一輪牛市的機會較高【表一;黑色及藍色傾斜率數字及相對應累積升幅】。事實上,根據過去十三次出現此情況的「黃金交叉」中,便有十次獲得正回報,命中率約七成七。

相反,若然「黃金交叉」出現後,250天移動平均線的斜率呈向下(且少於0.4)【表一紅色傾斜率】,則是次「黃金交叉」屬於虛假訊號的機會甚大(即出現累積跌幅)。事實上,有六次出現此情況時,恒指便有五次出現下跌(失效的一次是1998年年底的「黃金交叉」,這或於當時特區政府救市有關),此方法亦可協助避過最高負回報的虛假訊號(1983年)。

至於目前的「黃金交叉」中,250天移動平均線斜度約負18(以過去九個交易日計算),顯示移動平均線正向下傾斜。若按過往,反映是次「黃金交叉」屬於熊市反彈的機會甚高。當然,我們要到稍後的時間才可利用整月的數字計算出斜度作直接比較。

除透過分析過往恒指「黃金交叉」的特性,了解是次升市是否預示港股已步入「熊去牛來」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市盈率的工具,了解港股的價值是否處於合理水平。

首先,根據歷年的市盈率(P/E)的變化,港股的市盈率普遍介乎八至二十三倍之間上落【圖二】,而三十多年的平均值約十四點八倍。目前恒指的最新市盈率已回升至十六點四倍左右(預測市盈率為十八點七倍),可見恒指從低位經過一輪急升後,目前的市盈率已由便宜回復至合理,甚至略為偏貴的水平。



其次,根據恒生指數市盈率區間圖【P/E band;圖三】可見,自2003至2007年年底,恒指成分股整體盈利增長走勢保持穩定增長,期間指數大部分時間約在十四倍市盈率反覆向上,反映當時指數的上升是獲得盈利增長的配合。然而,截止2007年下半年,恒指升勢加劇,並且攀升至31638點歷史高位,而指數的市盈率升至逾二十倍,顯示當時指數升勢或有過急之嫌。



有1998至2000年影子?

金融海嘯2007年第四季湧至,恒生指數與企業盈利皆跌,指數更一度下瀉至市盈率只有八倍左右才見喘定。其後,隨着外圍市況反彈,恒指亦急速反彈,並且回升至約十七倍的市盈率,反映現價股值有略為偏貴情況(相對2003至2007年年中期間的市盈率)。事實上,這種急跌後急升的形態於1998至1999年亦曾出現過,其後於2000年恒指更升至區間的頂部【圖三;圓圈】。

此外,更值得留意的是,恒指成分企業在目前的衰退期間,似乎對保持盈利增長已有一定的難度【圖四】。從圖中可見,恒指成分企業的盈利踏入2008年後便開始回落,顯示企業盈利動力正在下降中;而且企業盈利預測至今仍反覆回落,若然情況未能改善,相信將繼續困擾恒指的走勢,目前近十七倍的市盈率估計也難以支持下去。



總括而言,從以上的分析可見,儘管恒指已出現「黃金交叉」的利好訊號,但250天移動平均線正以頗大的負斜率向下伸延;加上目前恒指市盈率相對歷史水平略為偏貴,且企業盈利增長正進一步放慢中,顯示是次恒指上升屬於熊市反彈的機會不能抹煞。若真如此,恒指目前的反彈,將是最好的時機(價位)作出減持。

最後,研究部觀察到一點有趣的地方是,2008至2009年和1998至2000年之下跌及上升過程有不少相類似的地方【表二】。



究竟讀者會視1998至2000年為牛市,還是熊市反彈?今次的升市有沒有1998年的影子呢?這些問題頗值得深思。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02 Mar 2010 - 如何定奪熊市來臨訊號

轉貼2009年04月21日信報的文章作為參考。看歷史參考死亡及黃金交叉。

黃金交叉

■ 以兩條移動平均線交叉點來研判股價趨勢的方法,上升行情時 50日移動平均線從下方往上突破250日移動平均線、下方向上突破年線繼續上升的這個交叉點、通常會有一段上升行情,所以叫黃金交叉。

死亡交叉

■ 是黃金交叉的相反情形。當下跌行情中 50日移動平均線從上方向下突破月或季線上方向下移動,進而突破年線的這一交叉點是為死亡交叉,是股賣出時機。



如何定奪熊市來臨訊號

傳統升市稱為牛市(傳聞與牛攻擊對手時,牛角是用力向上刺或因為牛眼向上望有關);跌市則叫做熊市(相信是熊利用其爪向下揮擊對手或有指因為熊眼向下望而取名)。至於如何科學地界定或確認牛熊市的誕生,坊間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和說法。而每一個的牛熊市中,亦各有不同的特性及其背景。今期研究部嘗試與讀者探討這些議題。

首先,如何確認牛熊市的誕生?訪間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和界定的方法。外國界定牛熊市誕生最經典的理論便是杜氏理論(Dow Theory)。以熊市的確立為例,是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與道瓊斯運輸指數,共同跌破牛市最後上升浪的前調整低位,並且出現持續下滑的情況。此外,市場也有利用波浪理論分析熊市,把下跌浪劃分為A、B及C三個調整浪,反映熊市調整的不同階段。

界定熊市無既定指標

不過,若嫌這些理論過於深奧,美國也有較簡單及頗常見的說法,便是當主要大型指數由高位下跌20%,以及這個跌勢維持兩個月以上,便可確認大市已跌入熊市*。當然,外國投資者也有利用50天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與200天線相交,作為確認熊市的技術指標。

至於香港方面,確認熊市是否誕生的指標,很多時均會參考「死亡交叉」的出現,即恒指50天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跌穿250天移動平均線,作為確認中、長線大市步入熊市的重要指標。除「死亡交叉」外,港股也有「黃金交叉」,則是恒指50天移動平均線,由下而上升穿250天移動平均線,作為確認牛市的出現。

由此可見,要準確界定熊市的誕生,是沒有既定的指標,始終這是一們藝術多於科學。圖一是標普500指數1970年至今主要熊市的跌幅供參考(縱軸為對數刻度)。圖二是標普500指數2007年10月至今的走勢。從圖中可見,標普500指數自2007年10月9日開始輾轉回落,截至翌年7月9日,累積下跌兩成,確認熊市的正式誕生。圖三是恒生指數2007年年初至今的表現,從圖中可見,50天移動平均線已於2008年3月19日,由上而下與250天移動平均線相交,確認港股步入熊市。




至於利用高位回落兩成?還是「死亡交叉」的標準作為界定熊市較佳?這不能一概而論。不過,以移動平均線界定的方法,出現訊號的時間有時可能會相對比較遲(所以有部分投資者或選擇日數較短的移動平均線,但短的移動平均線會發出較多虛假訊號)。從圖三目前的熊市走勢可見,恒指出現「死亡交叉」的訊號,較出現高位回落兩成的訊號,遲近兩個月才出現。除此之外,「死亡交叉」亦間中會出現虛假訊號,見圖四圓形所示。




不過,利用移動平均線較選擇高位回落兩成指標的好處是沒有爭議性,也沒有要事後才知道那裏是高位的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投資者可利用50天與250天線相交,作為入市或出市的主要投資策略的買賣訊號。

有關歷年恒指出現「黃金交叉」及「死亡交叉」的時間,請參閱表一。從表一可見,恒生指數自1973年至今,合共出現十九次「黃金交叉」及二十次「死亡交叉」。從表一我們可有以下數點值得留意:

「黃金交叉」「死亡交叉」特點

一、在過去三十多年,恒指出現「黃金交叉」的平均交易日數(即二百九十八日),較「死亡交叉」的(即一百五十九日)為長。這與香港在七十至九十年代經濟反覆向好,令指數較長時間向上攀升有莫大關係;

二、歷年恒指的「黃金及死亡交叉」,均有出現虛假訊號的情況。即50天移動平均線與250天相交後不久再度相交。最短的「死亡及黃金交叉點」,分別只為維持五個交易日而已;

三、倘若於「死亡交叉」出現後沽空恒指(假設七十年代容許這樣做),並於出現「黃金交叉」時平倉;在過去三十多年恒指的走勢中,並不能為投資者帶來回報。事實上,自1973年至今,利用這策略的平均回報為-1.7%【表一】。即使撇除部分假的訊號,例如刪除出現交易日數少於四十八個交易日的訊號,回報率亦是只能輕微回升至0.11%而已;




四、使用相反的策略,即在恒指出現「黃金交叉」時買入恒指,並且在出現「死亡交叉」時沽出,在過去三十年的累積平均回報可達25.4%。由此可見,利用「黃金交叉」作為入市訊號,較利用「死亡交叉」可靠,這與期間港股大漲小回有莫大關係;

五、八十年代恒指出現「死亡交叉」的次數(合共七次),較其他年代的次數高,這或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

六、踏入九十年代後,利用「黃金交叉」作為入市策略,每十年的平均回報率明顯較七十及八十年代高。這或與聯儲局積極放鬆銀根,令環球股市持續向好有關。

利用「黃金交叉」作入市訊號,還是買入後持有較可為投資者獲得更大的回報呢?

如前所述,「黃金交叉」可作為投資者入市的訊號(再利用「死亡交叉」作離市部署)。那麼根據恒生指數1975年至今的表現,這策略與買入後持有,那一個能為投資帶來更大的回報呢?

假設投資資本是10000元,沒有交易成本及存款息率,於首個「黃金交叉」訊號開始入市(即1975年4月22日)計起,二者資本增長的情況將有不同【圖五】。



顯而易見,利用買入後持有的策略,投資資本由1975年4月至今,將可增長至50萬元的水平,累積升幅近4950%(即每年約12.2%增長)。而利用黃金交叉的入市策略,增幅只有2830%倍左右(每年約10.4%增長)。不過,若然還考慮風險的因素,兩者經風險調整後的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分別是0.48及0.52;換言之,若然考慮風險的因素,利用黃金交叉的策略表現會較佳。

不過,我們倘若利用相同的投資策略,但投資時間於1998年12月4日才開始,即1997年後首次出現「黃金交叉」的時間,我們可以發現,利用買入後持有的策略,回報率只有55%(或年率4.32%)而已,遠較利用「黃金交叉」投資策略的167%(或年率9.93%)為低。而兩者經風險調整後的夏普比率分別是0.19及0.62,同樣反映利用「黃金交叉」的策略會有較佳的表現。

出現這巨大的分別,相信或與1997年香港經濟結構開始出現轉變,恒生指數的走勢由以往的大牛市,步向大形的上落市,令利用「黃金交叉」的投資策略更有利。

過去十年「黃金交叉」策略優勝

在投資國企股票方面,1997年後的投資策略會否與恒指相若呢?還是與港股出現完全不同的情況呢?此外,恒指自今年3月9日低見11344.6低位後,隨後輾轉回升,至今累積上升近四成,這是自2008年10月27日及11月21日分別低見10676.3及11814.8後,第三次較為「似樣」的反彈(即所謂熊腳)。那麼今次的反彈,是否意味近日港股及環球股市已步入尾聲?下期將與讀者進一步探討這些議題。

*彭博網頁內對熊市的定義如下:Any market in which prices exhibit a declining trend for a prolonged period, usually falling by 20% or more.

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13 Jan 2010 - 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2007 - 2010)


  【新聞事件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10年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而為增強支農資金實力,支持春耕備耕,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暫不上調。」

  存款準備金率歷次調整後股市表現


  以下為存款準備金率歷次調整後的股市表現:


存款準備金率歷次調整後的股市表現
次數
公佈時間
調整前
調整後
幅度
公佈後首個交易日滬指表現
12
10年01月12日
15%
15.5% 0.5% ---
11
08年01月16日
14.5%
15% 0.5% 下跌0.38%
10
07年12月08日
13.5%
14.5% 1% 上漲1.38%
9
07年11月10日
13%
13.5% 0.5% 下跌2.40%
8
07年10月13日
12.5%
13% 0.5% 上漲2.15%
7
07年09月06日
12%
12.5% 0.5% 下跌2.16%
6
07年07月30日
11.5%
12% 0.5% 上漲0.68%
5
07年05月18日
11%
11.5% 0.5% 上漲1.04%
4
07年04月29日
10.5%
11% 0.5% 上漲2.16%
3
07年04月5日
10%
10.5% 0.5% 上漲0.43%
2
07年02月16日
9.5%
10% 0.5% 上漲1.40%
1
07年01月5日
9%
9.5% 0.5% 上漲0.94%

  資料:存款準備金率歷次調整一覽表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是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反之,亦然。


  存款準備金率歷次調整一覽表


次數時間調整前調整後調整幅度(單位:百分點)
302008年12月25日(大型金融機構) 15.00%14.50%-0.50
(中小金融機構)14.00%13.50%-0.50
292008年12月05日(大型金融機構) 16.00%15.00%-1
(中小金融機構)16.00%14.00%-2
282008年10月15日17%16%-0.50
272008年09月25日17.50%16.50%-1
262008年06月07日16.50%17.50%1
252008年05月20日16%16.50%0.50
242008年04月25日15.50%16%0.50
232008年03月18日15%15.50%0.50
222008年01月25日14.50%15%0.50
212007年12月25日13.50%14.50%1
202007年11月26日13%13.50%0.50
192007年10月25日12.50%13%0.50
182007年09月25日12%12.50%0.50
172007年08月15日11.50%12%0.50
162007年06月05日11%11.50%0.50
152007年05月15日10.50%11%0.50
142007年04月16日10%10.50%0.50
132007年02月25日9.50%10%0.50
122007年01月15日9%9.50%0.50
112006年11月15日8.50%9%0.50
102006年08月15日8%8.50%0.50
92006年07月5日7.50%8%0.50
82004年04月25日7%7.50%0.50
72003年09月21日6%7%1
61999年11月21日8%6%-2
51998年03月21日13%8%-5
41988年09月12%13%1
387年10%12%2
285年央行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統一調整為10%
184年央行按存款種類規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企業存款20%,農村存款25%,儲蓄存款40%



參考:
1. 來源:中國經濟網 http://big5.ce.cn/macro/more/201001/12/t20100112_20788563.shtml



2009年12月31日星期四

31 Dec 2009 - 恒生指數 香港股災

本人一直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人總是喜歡不斷重復做錯(或對)的事。

記下了香港股市大事 especially 是200720082009 恒指的。


自香港成立股市以來,已發生了多次。以下是較為重要的股災:

1960年代
1965年股災,跌幅達24.71%。(廣東信託銀行擠提事件)
1967年股災,跌幅達31.70%。(1967年香港暴動)

1970年代
1973年股災,跌幅達91.54%。(「置地飲牛奶」事件)

1980年代
1981年股災,跌幅達62.64%。(中英會談陷入僵局)
1987年股災,跌幅達52.50%。(黑色十月環球股災)
1989年股災(六四事件)



1990年代
1997年股災(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侵襲、紅籌股泡沫、地產業泡沫)

2000年代
2000年股災(科網股泡沫爆破)
2001年股災(九一一恐怖襲擊)
2003年股災(沙士事件)
2007年2009年股災(金融海嘯)



在香港流傳的一個都市傳奇,指香港的證券市場每隔大約十年就會出現一次大型股災,亦即是香港十年股災週期。

31 Dec 2009 - 恒生指數 歷史 2007

2007年

恆生指數在2007年7月26日創出23,557.74點新高,其後由於美國次級按揭問題帶來的信貸危機,引發美股下跌拖累,在7月27日下跌了641.28點,在8月更一度下跌近1000點。像同年3月的一次調整,當時恆生指數8日內由20,809.23點下跌至18,664.65,共下跌2,144.58點。到7月,更升穿23,000點。4個月內升了接近5000點。截至8月17日中午,恆生指數共下跌了3573點。當日恆生指數中午收市暴跌688.75點,到下午更跌逾1200點,一度跌穿250天平均線(一般推測如果跌穿這條線就是熊市,升穿這條線就是牛市)。不過,由於可能部份中國和香港投資者趁低入市,所以出現「V」形轉向,奇蹟反彈1,000點,收市報20,387點,只跌285點。在8月20日,中國大陸宣布開放大陸投資者來港參與金融買賣(港股直通車),港股受此消息刺激,當日急升1208點。其後恆生指數節節上升,至10月29日收市已累積升了超過一萬一千點(約五成半)。

但在10月3日,恆生指數創下28,871.04點的歷史新高後大幅倒跌,收市報27,479.94點,距離最高位近1,400點。美國杜瓊斯指數於10月19日大跌366點,使恆生指數於10月22日跌1091.42點,收市報28,373.63點。但一個星期後,在10月29日,恆生指數承接美股在之前一個週五的升勢,以及受惠港幣強勢的資金不斷流入,大舉衝破31,000點關口,收市報31,586.90點,升1181.68點,以點數來計算,為港股史上第四大升市,翌日盤中更高見31958.41點新高。當日,港股市值衝破23萬億。整個十月,恆生指數出現多個交易日出現單日轉向,而且波幅往往達到數百至千多點,令香港不少股民感到高處不勝寒。



恆生指數 - 2007年至2009年



2007年8月17日,恒生指數開市後湧現沽盤,跌穿20,000點,下午開市後十分鐘跌幅擴大至1,285.67點,可是在個多小時內,反彈逾1,000點,以點數計,是金融風暴以來最大的一日波幅。

2007年8月20日,因美國周五突然減貼現率半厘,港股重上21,000點。午市後,內地宣布計劃讓部分民眾直接投資港股,恆指上升逾1,200點,全日成交1053.29億元。以點數計是金融風暴以來最大的一日升幅。

2007年10月3日,全日成交金額首次突破2,000億。

2007年10月18日,受到AH股對沖方案消息傳出的刺激,港股突破30,000點,恒生指數由2006年12月28日破二萬點到2007年10月18日破三萬點,只用了九個多月的時間。

2007年10月30日,恆指創下31,958.41點的歷史新高,收31,638.22點。成交1850.24億元。

31 Dec 2009 - 恒生指數 歷史 2008

2008年

2008年股災(美國次按危機,金融海嘯,信貸泡沫爆破)


2008年香港發生兩次股災。 第一次股災發生在1月中下旬,由於法興違規交易事件導致外圍大幅下跌,恆指自1月初的27,800點跌至1月22日的21,700點,共跌了6,000多點(曾於一日內跌2000多點)。美國次級按揭問題帶來的信貸危機遂漸升級,恆指於年內持續向下,雖然期間曾反彈至26,000點,但無力以繼,9月時更跌穿20,000點。


恆生指數 - 2008年至2009年


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恆指於雷曼爆煲前的19,352點,短短三日內一度跌至16,200點,但其後數天又反彈至19,000點水平。隨著市場恐慌加深,恆指踏入10月跌勢加劇,先後跌穿16,000,15,000,14,000,13,000,12,000點關口,更一度低見10,676點。雖然年內最後兩個月有所反彈,但每次上到15,000點均無以為繼,最後以14,387點作結,全年共跌了48.1%,為1974年以來最差。


恆生指數 - 2007年至2009年



2008年1月22日,世界各地股市連環下跌,恆指收報21,757.63點,跌2,061.23點。以點數計,是歷來最大的單日跌幅;而以百分比計,是自911事件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2008年1月23日,美國聯儲局提前減息四分三厘,港股收市升2,332.54點(10.72%),報24,090.17點,以點數計,是歷來最大的單日升幅。全日成交金額為1563.52億元。

2008年9月16日,受雷曼申請破產保護令事件影響,恆指跌至18,000點。

2008年9月19日,受多國救市影響,恆指大升1695點(9.61%),以點數計,為歷來第三大的升幅。

2008年10月27日,恆指急跌,低見10,676.29點,收市急跌1,602.54點,報11,015.84點。

2008年10月28日,恆指急漲1,580.45點,升幅達14.3%,收12,596.29點。

31 Dec 2009 - 恒生指數 歷史 2009

2009年

在2009年的首個交易日和牛年的首個交易日(年初五),恆指皆有紅盤裂口高開,年初紅盤高開暗示全年股市將會報升(除1999年開出黑盤外),但是恆指在3月9日因受匯控供股消息影響而跌至11344.58點,較年初時下跌了超過3000點,屆時有不少人認為今年會打破「逢九必升」的傳統(1979,1989和1999的恆指皆錄得升幅)。


恆生指數 - 2008年至2009年


但此後恆指節節上升,但當時很多人認為恆指年底不能升穿兩萬點,在7月下旬,恆指成功於兩萬點之上收市,消除了年初時對股市在本年的憂慮,更有人預測恆指年底會升至23000-24000點作結,最後12月31日以21872點作結。


恆生指數 - 2007年至2009年



2009年3月09日,受滙豐控股供股及利淡消息影響,恆指跌至11,344.58點。

2009年5月27日,恆指急漲893.71點,報17,885.27點,升穿牛熊分界線。

2009年7月27日,恆指重返20,000點,收20,251.62點.

2009年10月23日,恆指一度高見22,620.01點,收22,589.73點.

2009年11月16日,恆指一度迫近23,000點,高見22,998.85點,收22,943.98點.

2009年11月26日,受內地股市下跌,中東傳出爆發金融危機及民生銀行首日上市跌穿9.08元招股價影響,恆指低見22,108.26點,收市報22,210.41點,跌401.39點.

2009年11月27日,受市場憂慮杜拜世界破產危機影響,恆指下午一度跌至21,000點邊緣,低見21,002.49點,暴瀉1,207.92點,收市時報21,134.5點,暴瀉1,075.91點,全日成交1,075億.

2009年11月30日,由於美國杜瓊斯指數的跌幅較少,恆指最高反彈至21,924.08點,收21,821.5點,升687點.成交798億.

2009年12月14日,受美元利差交易拆倉影響,恆指上午一度跌355.58點,低見21,546.53點,但中午收市前10分鐘傳出阿布扎比出手拯救杜拜世界,帶動恆指下午最多倒升323.66點,高見22,225.77點,收市報22,085.75點,升183.64點.成交700億.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