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2009年04月21日信報的文章作為參考。看歷史參考死亡及黃金交叉。
黃金交叉
■ 以兩條移動平均線交叉點來研判股價趨勢的方法,上升行情時 50日移動平均線從下方往上突破250日移動平均線、下方向上突破年線繼續上升的這個交叉點、通常會有一段上升行情,所以叫黃金交叉。
死亡交叉
■ 是黃金交叉的相反情形。當下跌行情中 50日移動平均線從上方向下突破月或季線上方向下移動,進而突破年線的這一交叉點是為死亡交叉,是股賣出時機。
如何定奪熊市來臨訊號
傳統升市稱為牛市(傳聞與牛攻擊對手時,牛角是用力向上刺或因為牛眼向上望有關);跌市則叫做熊市(相信是熊利用其爪向下揮擊對手或有指因為熊眼向下望而取名)。至於如何科學地界定或確認牛熊市的誕生,坊間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和說法。而每一個的牛熊市中,亦各有不同的特性及其背景。今期研究部嘗試與讀者探討這些議題。
首先,如何確認牛熊市的誕生?訪間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和界定的方法。外國界定牛熊市誕生最經典的理論便是杜氏理論(Dow Theory)。以熊市的確立為例,是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與道瓊斯運輸指數,共同跌破牛市最後上升浪的前調整低位,並且出現持續下滑的情況。此外,市場也有利用波浪理論分析熊市,把下跌浪劃分為A、B及C三個調整浪,反映熊市調整的不同階段。
界定熊市無既定指標
不過,若嫌這些理論過於深奧,美國也有較簡單及頗常見的說法,便是當主要大型指數由高位下跌20%,以及這個跌勢維持兩個月以上,便可確認大市已跌入熊市*。當然,外國投資者也有利用50天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與200天線相交,作為確認熊市的技術指標。
至於香港方面,確認熊市是否誕生的指標,很多時均會參考「死亡交叉」的出現,即恒指50天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跌穿250天移動平均線,作為確認中、長線大市步入熊市的重要指標。除「死亡交叉」外,港股也有「黃金交叉」,則是恒指50天移動平均線,由下而上升穿250天移動平均線,作為確認牛市的出現。
由此可見,要準確界定熊市的誕生,是沒有既定的指標,始終這是一們藝術多於科學。圖一是標普500指數1970年至今主要熊市的跌幅供參考(縱軸為對數刻度)。圖二是標普500指數2007年10月至今的走勢。從圖中可見,標普500指數自2007年10月9日開始輾轉回落,截至翌年7月9日,累積下跌兩成,確認熊市的正式誕生。圖三是恒生指數2007年年初至今的表現,從圖中可見,50天移動平均線已於2008年3月19日,由上而下與250天移動平均線相交,確認港股步入熊市。
至於利用高位回落兩成?還是「死亡交叉」的標準作為界定熊市較佳?這不能一概而論。不過,以移動平均線界定的方法,出現訊號的時間有時可能會相對比較遲(所以有部分投資者或選擇日數較短的移動平均線,但短的移動平均線會發出較多虛假訊號)。從圖三目前的熊市走勢可見,恒指出現「死亡交叉」的訊號,較出現高位回落兩成的訊號,遲近兩個月才出現。除此之外,「死亡交叉」亦間中會出現虛假訊號,見圖四圓形所示。
不過,利用移動平均線較選擇高位回落兩成指標的好處是沒有爭議性,也沒有要事後才知道那裏是高位的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投資者可利用50天與250天線相交,作為入市或出市的主要投資策略的買賣訊號。
有關歷年恒指出現「黃金交叉」及「死亡交叉」的時間,請參閱表一。從表一可見,恒生指數自1973年至今,合共出現十九次「黃金交叉」及二十次「死亡交叉」。從表一我們可有以下數點值得留意:
「黃金交叉」「死亡交叉」特點
一、在過去三十多年,恒指出現「黃金交叉」的平均交易日數(即二百九十八日),較「死亡交叉」的(即一百五十九日)為長。這與香港在七十至九十年代經濟反覆向好,令指數較長時間向上攀升有莫大關係;
二、歷年恒指的「黃金及死亡交叉」,均有出現虛假訊號的情況。即50天移動平均線與250天相交後不久再度相交。最短的「死亡及黃金交叉點」,分別只為維持五個交易日而已;
三、倘若於「死亡交叉」出現後沽空恒指(假設七十年代容許這樣做),並於出現「黃金交叉」時平倉;在過去三十多年恒指的走勢中,並不能為投資者帶來回報。事實上,自1973年至今,利用這策略的平均回報為-1.7%【表一】。即使撇除部分假的訊號,例如刪除出現交易日數少於四十八個交易日的訊號,回報率亦是只能輕微回升至0.11%而已;
四、使用相反的策略,即在恒指出現「黃金交叉」時買入恒指,並且在出現「死亡交叉」時沽出,在過去三十年的累積平均回報可達25.4%。由此可見,利用「黃金交叉」作為入市訊號,較利用「死亡交叉」可靠,這與期間港股大漲小回有莫大關係;
五、八十年代恒指出現「死亡交叉」的次數(合共七次),較其他年代的次數高,這或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
六、踏入九十年代後,利用「黃金交叉」作為入市策略,每十年的平均回報率明顯較七十及八十年代高。這或與聯儲局積極放鬆銀根,令環球股市持續向好有關。
利用「黃金交叉」作入市訊號,還是買入後持有較可為投資者獲得更大的回報呢?
如前所述,「黃金交叉」可作為投資者入市的訊號(再利用「死亡交叉」作離市部署)。那麼根據恒生指數1975年至今的表現,這策略與買入後持有,那一個能為投資帶來更大的回報呢?
假設投資資本是10000元,沒有交易成本及存款息率,於首個「黃金交叉」訊號開始入市(即1975年4月22日)計起,二者資本增長的情況將有不同【圖五】。
顯而易見,利用買入後持有的策略,投資資本由1975年4月至今,將可增長至50萬元的水平,累積升幅近4950%(即每年約12.2%增長)。而利用黃金交叉的入市策略,增幅只有2830%倍左右(每年約10.4%增長)。不過,若然還考慮風險的因素,兩者經風險調整後的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分別是0.48及0.52;換言之,若然考慮風險的因素,利用黃金交叉的策略表現會較佳。
不過,我們倘若利用相同的投資策略,但投資時間於1998年12月4日才開始,即1997年後首次出現「黃金交叉」的時間,我們可以發現,利用買入後持有的策略,回報率只有55%(或年率4.32%)而已,遠較利用「黃金交叉」投資策略的167%(或年率9.93%)為低。而兩者經風險調整後的夏普比率分別是0.19及0.62,同樣反映利用「黃金交叉」的策略會有較佳的表現。
出現這巨大的分別,相信或與1997年香港經濟結構開始出現轉變,恒生指數的走勢由以往的大牛市,步向大形的上落市,令利用「黃金交叉」的投資策略更有利。
過去十年「黃金交叉」策略優勝
在投資國企股票方面,1997年後的投資策略會否與恒指相若呢?還是與港股出現完全不同的情況呢?此外,恒指自今年3月9日低見11344.6低位後,隨後輾轉回升,至今累積上升近四成,這是自2008年10月27日及11月21日分別低見10676.3及11814.8後,第三次較為「似樣」的反彈(即所謂熊腳)。那麼今次的反彈,是否意味近日港股及環球股市已步入尾聲?下期將與讀者進一步探討這些議題。
*彭博網頁內對熊市的定義如下:Any market in which prices exhibit a declining trend for a prolonged period, usually falling by 20% or mor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