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財經名人 - 陶冬」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財經名人 - 陶冬」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09 Mar 11 - 陶冬預告 路易斯拐點

趨勢師陶冬預告 一個你不能不知的經濟巨變


來源: 今周刊
2011年3月3日



經濟趨勢大師陶冬博士提醒,請注意「路易斯拐點」,這是一個你不能不懂的經濟學名詞。

它將是未來十年影響中國經濟最深遠,也是影響世界經濟最重要的變動之一。它是一場人口結構上的大變局,是危,也是機!




什麼是「路易斯拐點」?

路易斯拐點(Lewis turning point)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rthur Lewis於1950年代提出。論點指出,發展中國家的二、三級產業不發達,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務農收入低,城鎮工作的收入略高,大批農民因此湧入 城鎮,而在農村勞動力耗盡後,城市勞工市場需要大幅加薪才能請到新工人。這個時點就稱為「路易斯拐點」。


一根油條,預告了全球與中國經濟將進行一次大調整!

「每次出差到上海,我最喜歡到上海浦東的香格里拉酒店吃早餐。那裡的早餐,有五、六百種之多,即使種類這麼多,每次我去都會吃上一根油條,它讓我重溫兒時的記憶,吃完之後,覺得很滿足。」

「不過,這一次我去,卻讓我很失望,因為一堆油條是炸老的,想要請服務生現炸,他卻不願意。這種服務態度讓我很不愉快,我向餐飲服務部經理反映,答案更令人吃驚。經理說,『實在很抱歉,我們的人事流動率高達七○%,這還是我們大幅加薪七○%後的流動率。』勞工不足、流動率太高,以至於影響到飯店的服務品質。」

連上海知名的五星級飯店,都深受缺工所苦,讓陶冬驚覺中國經濟正劇烈且快速地變化中。應《今周刊》邀訪來台發表「從全球經濟發展看中國經濟的大轉型」演講的瑞士信貸亞洲區董事總經理陶冬,對台下一千多位聽眾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是關於自己出差上海的用餐經驗。聽眾無不好奇:只是一根油條,對觀察中國經濟能有什麼啟示?

這一根油條的故事,陶冬不只是在應《今周刊》邀請發表演講時,賣力地傳達著,在不同國家演講的場合,或是與各國銀行的VIP客戶私密會議中,他也不斷訴說著「油條」的故事。他藉由簡單的油條經驗,傳遞中國工資提高、經濟結構改變,將會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影響到全球經濟的訊息。

除了「油條」的故事外,陶冬更高分貝提醒:「請記住『路易斯拐點』這個詞彙,這將是未來十年影響中國經濟最深遠,也是影響世界經濟最重要的變動之一。」

路易斯拐點是什麼?這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甚至是全球經濟?答案,必須先從人民幣匯率說起。


為加工出口業撐開的保護傘,如今正一把一把地快速收起

去年六月十九日,人民幣重新實施浮動匯率,短短幾個月時間,人民幣匯率就從金融海嘯時「釘死」的六.八二兌一美元,一路升值到六.五八。在此同時,中國的三十一個省市,也陸續修法提高最低工資,平均幅度達二三%。貨幣升值、為勞工加薪,過去中國為加工出口業撐開的保護傘,如今正一把一把地快速收起。

「北京的態度變了,」陶冬說,當人民幣被各國逼迫升值,中國想出的解套方式,就是為勞工加薪來紓解升值的壓力。

他解釋,中國若讓人民幣升值,很可能迫使廠商為降低成本,出走到其他國家設廠;相形之下,立法為勞工大幅加薪,也會提高企業的出口成本,等於變相讓匯率升值,「讓工人受惠,把錢留在自己口袋裡。」

在這種政策指導思惟下,北京、江蘇、重慶等六個省市,今年初再立法為勞工加薪。陶冬估計,今年底以前,三十一個行政區可能還會出現另一輪加薪潮。

面對政府引導工資提高,中國的企業倒是樂見其成。中國最大飲料商之一的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對於不斷持續提高工資的看法是,「企業賺錢讓員工分享有什麼不對」?在去年專訪他時,他就大膽預言,「工資上漲一倍肯定是會來的」。對照他的預期,香格里拉酒店的薪水調幅顯然還不夠。

工資提高,成本不是也會增加?對這個問題,宗慶后一點也不擔心,他說,「工人的薪水提高,購買力增加,自然就會多買娃哈哈的產品,這有什麼不好?」

看來,中國工資上漲,中國企業心裡早有準備,而且心中預期的漲幅,早就定得高高的。


中國勞動市場二○一四年 進入「路易斯拐點」

只是,當薪水調高、鄉村城鎮化後,出現了大多數企業當初沒有料到的「勞工轉移」現象。

對來自內地與農村的農民工來說,中國各地大幅調薪的結果是:家鄉的薪資水準和東南沿海地區大幅拉近。

陶冬分析,近年來中國當局對內陸地區的基礎投資明顯提升,加上工作機會增加,在實質獲利相對提高下,農民工紛紛留在家鄉附近地區就業,自然導致區域分配的勞動力重新洗牌,而沿海工人越來越少,也是可想而知的結果。

但在區域勞動力分布重新調整時,陶冬認為,也有一股更大的趨勢正在醞釀中。依照聯合國推測,中國勞動力將在二○一七年進入負成長。儘管目前中國的勞動供給仍然大於需求,稱不上勞工短缺,但陶冬估計,受到人口政策影響,中國的勞工數量將從一四年時開始減少,比聯合國估計更早。而且隨著內需消費爆炸式攀升,將有更多勞工轉向其他產業發展,缺工總數將加大。他估計到了一七年,中國的缺工人數將達到一七六○萬人。

對比總數多達八億的中國勞工,缺工一千多萬人,其實並不高。但陶冬提醒,一七六○萬名勞工相當於美國勞工總數的一一%、日本勞工總數的二五%,或是德國勞工總數的四○%。「若以全球視野來看,這個數字就非常巨大」。陶冬認為,這是中國內需新的動力,也是新的商機。

正由於中國內需擴大,服務業加速發展,以及城鎮化全面鋪展開來,陶冬預估,中國的勞動市場會提前從一四年進入實質性短缺狀況,鄉村多餘的勞動力不足以供給城鎮勞動力的需求,這時,就會出現「路易斯拐點」。當「路易斯拐點」現象出現,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陶冬分析,就業市場改變,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黃金時代,已經開始褪色,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成長模式,差不多走到盡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雖然路易斯拐點出現的確切時機還無法確定,然而中國勞動力已經不再如前幾年「無限供給」,卻是不爭的事實。當工資節節高升、原本「便宜」的勞動力不再便宜,就預言著中國長久以來享受的「人口紅利」,已經步入尾聲。更重要的是,中國長達七、八年的通縮時期,已經徹底結束。


從「世界工廠」角色,轉型成為「世界市場」,六大改變即將發生

陶冬說,從國際角度上來看,製造業模式可能會面臨一次全面性的調整,而過去十年全球的低通貨膨脹,也會遇到衝擊。

而從投資角度來看,路易斯拐點意味著什麼?根據過往經驗,陶冬大膽估計,六大改變將伴隨而來。


第一、從過往新興國家的經驗,路易斯拐點之後,最低工資無一例外的,會出現一次持續性的飛漲,且低端消費市場迅速擴張,這種情形肯定會在中國出現。

第二、工資上漲將常態化,帶來通貨膨脹結構性上揚。而且這一輪通貨膨脹之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回檔估計有限,因此中度的通貨膨脹會持續存在,估計未來十年,通貨膨脹指數將維持在四%到五%之間,並進而引發全球性通膨。

第三、工資增加,使得住房需求和家居改善的需求增加。陶冬認為,除了對房地產需求提高外,因為蓋房子衍生出來的建材供應商、原料供應商,甚至是家具供應商的受益程度,會比房地產與土地開發商來得大。

第四、工資提高,各工廠為降低成本,生產線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會明顯提高,設備業會因此受惠。更重要的是,在工廠往內地遷移時,不只是簡單的地理上的轉移,也將伴隨資本投入的增加。

第五、在中國投資的外資,因為工資改變,投資結構也出現變化。對成本敏感的製造商的投資比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主攻中國內需的海外品牌、服務業,會大量的流入中國。

陶冬舉例,來自海外的福斯和豐田汽車,已經在中國賣出比本土市場更多的汽車,這個現象,代表著龐大消費實力的集結。「這是第一個五億消費大軍造成的結果,下一個五億消費群體,如今正在成型」。

第六、製造產業鏈將重新洗牌。以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生產供應鏈,會因為工資成本提高而逐步瓦解,甚至出走。中國不再是製造業龍頭,這些出走的外資,甚至是中資企業,將成為其他工資成本較低的新興國家搶奪的對象。



陶冬的六大預言,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情境?簡單的說,就是中國逐步脫離過去「世界工廠」角色,轉型成為「世界市場」。而人民變有錢後,購買力增加,勢必會帶動新的消費力與消費模式。

家居產品需求將大幅攀升,企業積極轉型加速自動化生產可以這麼形容,之前,中國經濟成長造就出不少金字塔頂端的富豪;而人民所得增加後,帶動的消費力則像金 字塔底層般的龐大力量,將呈現無處不在、如海浪般一波波的力道。今年春節中國「黃金周」期間的消費金額,就達到新台幣一.五兆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 七%,就是低階消費大幅提升的例子。

而中國在全面拓展城鎮化時,搬到城鎮的居民除了購買不動產,對於建材、室內裝潢的需求,也相對大幅增加。如玻璃、瓷磚、家具和裝修工程產業,將出現一段高速成長期。例如中國的家具和裝潢材料,銷售年成長率都接近四成,只略低於金銀珠寶產品,可見家居產品的需求將大幅攀升。

此外,無法招攬足夠數量的勞工,已經迫使不少加工出口型企業積極轉型,朝自動化製程發展。當龐大的自動化設備訂單湧出,生產設備的業者將最先感受到這股動力。

例如國內業者研華的自動化產品,去年營收成長達四七%,中國地區營收還將在兩年內增加一倍,就是相當明顯的案例。此外,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去年也公開指出,中國政府調薪速度比預期更快,因此台達電將擴充自動化生產部門,滿足當地客戶的需求。

現 階段中國的生產成本雖然比較便宜,但長期而言,當薪資成本不斷攀升,企業終究會將位在中國的產能遷走,到其他國家設廠。不過企業選擇在中國製造產品,有低 廉的成本和產業鏈整合的優勢,一旦選擇搬遷,生產成本勢必提升,帶動通膨走高。陶冬因此認為,中國的通膨將會因此「輸出」到其他國家,讓通膨局勢全球化。

而眼尖的生意人更早就看到中國人民變有錢後,所衍生出來的新機會。全球品牌絡繹不絕進駐中國,就是想要抓住中國市場潛在的消費力。這些品牌,從高級的奢侈品,到與民生必需品息息相關的大賣場,不僅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在二、三線城市也都看到它們的身影。

LV、古馳、香奈兒到賓士、BMW、沃爾瑪等,不僅在中國設有旗艦店,甚至腳步已跨進二線城市。在內地的重慶、成都等大都市,都看得到它們的據點。

另 外,義大利精品品牌PRADA股票準備到香港掛牌,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二月二十八日最新消息指出,繼PRADA之後,義大利另一時裝品牌 Salvatore Ferragamo也準備到香港上市,它們捨近求遠到香港掛牌,共同點就是嗅到大中華地區的強大消費力,希望利用在香港掛牌打知名度,創造出更多商機。

服務業通膨將成帶動通膨的第二因素,今年中國的通膨很難下降當勞工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多,消費力越來越高時,接下來會出現什麼現象?「『服務業通膨』將是帶動通膨的第二個因素,今年,中國的通膨很可能降不下來。」陶冬肯定地說著。

儘管半年來的CPI年增率在三.五%至五%間來回,但等到冬季穀物收穫後,由食品帶動的通膨也將告一段落。這種觀點,是外界分析中國近期物價走勢的共識。然 而,陶冬卻抱持不同看法。「我的觀點,可能是市場中最悲觀的。」陶冬認為,今年初華北地區的嚴重乾旱,讓冬季小麥歉收已無可避免;今年冬季小麥歉收的規 模,大約占總產量的五%,這將導致食品帶動的通膨持續。但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巨大的通膨因素正在浮現。這股力量,陶冬稱為:「服務業通膨」。

服務業通膨,是指工資大幅成長後,帶動服務業價格相對上漲的情況。陶冬指出,當工資水準不分地區、不分產業上漲,服務業通膨一定會在中國出現。

他打趣地說,現在如果到南方城市的餐廳吃飯,端桌上菜的很可能不是服務生,而是老闆本人,「因為根本請不到服務生」。而食品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服務業通膨,將是接下來中國CPI年增率維持高檔的主因。

未 來一年可能超過五%的CPI年增率,會讓市場更不得安寧陶冬預期,今年中國的高物價現象並不會因糧食收成降低,而是出現另一個高峰。而且今後一年,CPI 指數甚至可能超過當前五%的高點。他大膽推論:「如果過去一年三%至五%的CPI年增率,已經讓市場焦慮不安,未來一年,市場會更不得安寧」。

由於物價高漲,將直接影響中國的社會穩定,外界關心的是,高通膨現象將持續多久?陶冬的答案,恐怕讓消費者笑不出來。「比起過去十年的平均值一.八%,未來十年的CPI平均值,可能高達四?五%,」他語出驚人地說。這意味著中國的消費者,還要忍受高物價很長一段時間。

然而,外界畏通膨如虎的態度,陶冬卻有不同見解。「我認為,中國過去低通膨甚至通縮,經濟卻同時有高成長的環境,才是不正常的。」他強調,中國加快調整貨幣 政策的腳步,充其量只是向新興市場國的平均水準靠攏,「是(中國)過去的環境例外,而非今天的環境例外」。他進一步指出,就算中國真的如預期大幅加息七 碼,也只是把利率回到雷曼兄弟倒閉前的水準。「我認為這不叫作貨幣緊縮,應該叫貨幣環境正常化。」從陶冬的角度觀察,中國只不過是在進行另一輪的政策調 整,投資大中華股市的投資人,實在沒必要對正常的措施感到大驚小怪。

「幾個月來,A股投資人每到周五就神經緊繃,擔心政府又要推出厲害的調控政策,結果賣壓頻頻出籠,壓低了股價;不安情緒甚至從A股蔓延到鄰近市場,」陶冬認為,市場最好將平均四%的CPI年增率和連綿不斷的調控政策,當作未來中國的常態,因為這次調整階段,可能長達一年。

近兩年來,另一種和通膨同步高漲的中國資產,是房地產。由於中國房價漲得如脫韁野馬,除了中國國務院使出「新國十條」、「新國八條」等調控政策,特定省市也 各自收縮放款及限制購房。但一時之間,高房價的氣燄還是不容易被壓制。陶冬則認為,未來兩年中國房市將出現盤整,很難出現大幅漲跌的行情。

台灣現在正處在美國與中國都想要拉攏的「絕佳機會」中他同時提醒,台灣的人民現在正處在美國與中國想要拉攏的「絕佳機會」中,一定要善加利用。「這一次,我從香港飛到高雄,整個飛機滿滿的都是中國人」。

陶冬進一步說,「過去,從香港到高雄的飛機,大部分乘客都是香港人、台灣人,只有極少數的中國人,現在竟然滿機都是中國人」。這就是陶冬根據最新觀察,得出來的新發現。

他認為,中國「讓利」給台灣,給予台灣優於其他國家的優惠,台灣的企業正好可以藉此機會轉型,進入中國市場,分享中國經濟高度成長的優勢。另一方面,準備開 放的陸客自由行,勢必會為台灣帶來龐大的觀光和服務業需求,「台灣一定要有所準備」。從香港經驗就可知道,未來光陸客自由行帶來的商機,將為台灣產業帶來 一次重新的洗牌。

從最近台北一○一大樓的四樓,整層樓悄悄改裝成為高檔的鐘錶樓層,就可以看到,精品業者為迎接有錢、有消費力的陸客,已開始預先做準備。

至於美國,為了箝制中國過於快速發展,加上台灣在地理上的戰略位置,「只會讓台灣更重要」。加上美國經濟略見復甦,產品以出口美國為主的台灣,剛好又抓住業績回升機會,對台灣企業來說,「正是一次大好機會」。陶冬懇切地分析著。

所以,陶冬認為,台灣的房地產和股市,未來可以樂觀看待,至少在中國與美國兩大引擎的牽動下,台灣只要抓對方向,就可以創造無與倫比的好機會。

從一根油條,陶冬窺見全中國正經歷翻天覆地的無聲轉變。在他眼中,這場人口結構上的大變局,既是危,又是機。這是中國經濟另一番「驚險的一跳」。而全球與亞洲地區國家,都將因為中國的改變,跟著旋轉。

誰能夠在這場轉變中找到新的機會,和新的投資亮點,只要縱身一跳,或許就能麻雀變鳳凰。

中國經濟大轉型

路 易斯拐點到來,勞動力供應面臨大缺口陶冬預估,中國的勞動力會提前在2014年出現實質性短缺,進入工資大幅上揚的「路易斯拐點」,甚至在2017年面臨 1760萬人的勞力缺口。這意味著中國憑藉低廉勞力的世界加工廠成長模式,差不多走到盡頭;而隨著勞工薪資大幅上漲,人民所得提升,中國將從世界工廠轉型 為世界市場,此經濟結構的巨變,也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陶冬大預言】

路易斯拐點之後的6大經濟趨勢

1.中國低階消費大增

工資持續上漲,將帶動低階消費(非奢侈品消費)大增

2.通膨長期化

中國工資持續上漲,通膨將成為長期化現象,未來10年CPI通貨膨脹指數將維持4?5%,並進而引發全球性通膨

3.改裝住房需求強勁

添 購住宅之後,中國消費者對住房及家居環境的改善需求大增,帶動裝潢與建材產業榮景4.自動化及設備投資增加中國勞動力供給日益減少,企業大幅提高自動化及 設備支出,相關產業充滿商機5.中國外資結構出現變化對成本敏感的製造商選擇遷廠,但是主攻中國內需的海外品牌與服務供應商將大量流入,品牌與服務商機大 增

6.製造產業鏈重組

勞動成本過高導致中國不再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各國搶奪流出中國的訂單,全球製造業分布版圖重新洗牌

陶冬看歐美經濟

美 將持續量化寬鬆,小心歐債風暴當中國走到勞力變化的關鍵轉折,陶冬認為,全球經濟成長此時也暗藏變數。例如歐美對量化寬鬆政策的後續動作,就很可能不同 調。以美國而言,他預期量化寬鬆政策將會持續。去年第四季,美國的GDP總額已超過上次景氣循環高峰,代表國內經濟由復甦轉為擴張,在此情況下,為何聯準 會仍不退出量化寬鬆?

「因為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把退出量化寬鬆的時機,與就業多寡連在一起,」陶冬說,「但美國的就業是結構性缺陷,沒那麼快改善。」陶冬將美國每月公告的非農就業人 數分成個別行業後,發現醫療、教育、金融、零售業的就業人數全都上升;惟有建築和製造業工人大幅減少。而這兩個分類的最大來源,就是至今還沒復甦的房地產 和汽車業。陶冬認為,在房地產業和汽車業全面復甦之前,柏南克將不會退出量化寬鬆政策。

此外,美國國債乏人問津,更是量化寬鬆必須維持的關 鍵。若從最近十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明顯上升的現象觀察,當無人願意承接美國國債,聯準會又撤守市場,將造成嚴重後果。「一旦國債垮了,後果將比雷曼倒閉嚴 重一百倍。因為所有銀行的壓箱底(本錢)都是國債。」陶冬指出,這使得量化寬鬆無法立刻結束,當第二階段量化寬鬆於今年六月到期後,很可能出現第三波,就 是這個原因。

此外,由於美國消費者信心強勁復甦,帶動電子業為主的出口訂單全面上揚,在短期之內,新興市場國家中表現最佳的,將是亞洲的出口強國。因此台灣今年的經濟前景,可能相當不錯。

相對於堅守量化寬鬆政策的美國,陶冬認為歐洲央行可能在今後兩季開始收緊銀根,需要特別注意「歐豬五國」的債務危機,今年很可能重新上演。「小心政策失誤對 市場帶來的風險,」陶冬分析,去年第一季末歐豬五國陸續出現集資需求時,也是市場信心最低迷的時刻。今年第二季,歐豬五國又將出現集資需求,屆時歐盟和各 國政府的應變能力,將決定市場是否被空頭風暴再次席捲。

評估問題嚴重性時,他認為,占歐洲GDP份量吃重的德國和法國,才是整個歐盟運作的 中心,即使歐豬五國的GDP全數加起來,也不過是德國的七成,還排不上主角;加上歐盟推出7500億歐元的「歐盟穩定基金」,足以支撐歐豬五國財政至 2013年,因此歐債問題將只是短期風暴,長期而言,並無礙歐洲整體的經濟發展。







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

26 Jan 11 - 瑞信陶冬︰中國下個10年的大故事

瑞信陶冬︰中國下個10年的大故事

來源︰ 香港經濟日報
2011年1月24日



「中國經濟前景樂觀,預測2011年GDP增長9.3%。雖會較去年的10.3%略為放慢,但仍屬健康增長。」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於本報經濟商學院舉辦的「陶冬看復甦與通脹」深度投資課程及接受本刊訪問時,詳談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經濟未來要保持強勁增長,中央有需要調整結構,相信調整結構是兩會重要議題。

1.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

陶冬提出,「今後兩至三年,中國如不能忍受痛楚,做出一系列結構性調整的話,中國經濟今後也未必會有高速增長。」

陶冬提出,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就是消費,讓消費推動經濟增長,不再由出口主導。所以,中國下一個10年的大故事,消費也。

透過大幅提升工資,可刺激消費。工資上漲,將成未來中國經濟的最大看點。他預期,2015年中國更大意義上成為消費主導國,至2020年中國佔全世界的消費將增至21%,超越美國的20%,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

漲工資取代升人滙

陶冬說,中國政府的取態已改變,提高中國工人工資水平的方式,回應國外對中國貿易長期「順差」的不滿聲音,即由人民幣滙率升值轉向鼓勵加薪。這可以將出口競爭力被削弱的影響轉嫁為中國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國政府為刺激消費,在低端工資政策的態度,有180度的大轉變。過去,惟恐競爭力下降,政府有意無意的遏抑製造業工資的上漲。近年,全世界都在逼人民幣升值,人民幣滙率上揚,出口定單流向第三國,受益的是其他國家的工人,既然如此,那倒不如給自己的工人加薪,把錢留在中國工人的袋中。這樣同樣可減少貿易順差,但得益的是中國的工人;同時,工人生活水平提高還可促進內需增長。」陶冬說。

陶冬預測,今後3至5年,農民工每年平均上漲20%至30%。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數據顯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9%,為過去13年來首次快於城鎮居民,這對整個社會經濟結構、通脹、內需、就業,都發出了強烈轉變的訊號。

就業市場方面,陶冬認為拐點已出現,企業惟有不斷加工資才能留住工人,內地工資水平大幅上漲將成趨勢,從而進一步推高通脹預期,形成「螺旋上升」效應。

他稱,中國的勞工供求形勢正在轉變,勞工短缺愈來愈突出。未來5年,中國的勞動力增長率將大幅減速。到2014年以後,勞動力的供給就開始下降,所以即使沒有政府的干預,在勞動力供不應求下,工資也將增長。

內地企業只會內遷

工資大幅上升,勢必打擊出口或製造業,造成很多產業與企業萎縮,不過,陶冬認為盡管部分企業倒閉或出走,但大部分的企業將選向內陸遷移,因為中國市場仍有其優勢:

一、中國生產優勢已不僅是生產成本,而是生產鏈優勢;

二、效率優勢,沒有一個和中國競爭的新興國家擁有這樣的基建、基礎及行政效率;

三、中國具有內需市場優勢。



2. 通脹——是中國經濟最大風險

陶冬認為,今年中國面對的最大關鍵詞,是通脹,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去年12月CPI同比增長4.6%(見圖二),比11月增速5.1%稍有回落,然而,發改委預料今年首季CPI仍會高位運行。

陶冬預期到今年中旬,內地通脹會衝破6%,這是目前市場上預估的最高水平。

陶冬解釋,內地通脹問題,不是由供求失衡引起,而是目前流動性氾濫,例如房價上漲,便是因為流動性過裕。

除熱錢外,人工上升也同樣拉升物價,食品及服務業通脹是今年通脹的拉動因素。陶冬說:「過去幾年農民工工資上漲幾乎全部聚焦在製造業,服務業工資卻漲幅不大,勞工短缺向服務業蔓延,我認為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說中國已經形成工資物價互相推動的情況。工資物價互相推動是源於物價上漲促使企業宣布調高工資,勞工階級薪酬上升,刺激消費,從而進一步推高物價,換言之,通脹的壓力由物價和工資互相推動下,形成像螺旋般愈滾愈大的惡性循環。

他預期,中國未來10年平均通脹率或介乎4%至5%水平,但對中國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國家來說,並不十分可怕,是正常水平,關鍵是市場對於通脹的思維,必須改變。




3. 貨幣政策——加息會愈加進取

「人行加息會愈加進取。」陶冬說。

中國貨幣政策方面,陶冬相信,在內地通脹趨升的預期下,貸款政策和加息行動會有較激進的收緊取向,內地今年中後期將會有新一輪的調控措施出台,預料將加息3至4次。

他指出,目前的負利率形勢不可能再持續,因為這將導致更多熱錢流入投機領域,民營企業將不再願意做實業,令資產泡沫更加嚴重,最終威脅金融穩定。為防止這種現象出現,人行今年加息已是勢在必行。

他預測今年全年,1年期借貸利率會升185個基點,1年期存款利率升200個基點,存款準備金率料上調200個基點(見表一)。



4. 中國樓市——難大升大跌

陶冬認為,今年國內的房價很難出現大漲或大跌的情況。今年政策左右房價的局面不會一邊倒,當房地產市場過熱,房價出現暴漲之時,會有政策為其降溫,相應地,當房價出現大跌的局面時,也會有扶持政策出台。「冷水→加溫;冷水→加溫;冷水→加溫。」這是他形容中央調控房價的方法。

此外,他說,內地熱錢多(見圖三),對房價帶來一定支持,故房價很難大跌。



5. 人民幣國際化 —— 已作好準備

至於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陶冬表示,中國正在建立基礎設施,這是為了日後當人民幣需要國際化時作好準備,確保這些渠道暢通。

這些基礎設施正是現時發行人民幣債券及推行「小QFII」的目的,亦是把香港定為人民幣境外中心的主要原因。北京這樣做是要製造出不同的人民幣回流渠道,讓人民幣可以進入金融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以及其他市場。

陶冬相信,無論是QDII抑或QFII,都是為了人民幣國際化而鋪路。

---------------------------------

談香港樓市

「香港樓價仍然看漲。」陶冬說。

陶冬對香港樓市相當樂觀,預期樓價保持上升的趨勢,因為熱錢多,利率低,故此,他鼓勵買樓。

香港的利率低至僅0.01%,但預期今年香港通脹將突破5%,市民的資金沒有出路,這導致大量資金進入樓市股市,從而推高這些資產的價格。而央行製造出的大量流動性是推高這些資產價格背後的主推力量。

美國經濟復甦並不順利,他預期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在未來三、五年內都難以退出,美國最快要至明年下半年始加息,香港跟隨,換言之,本港息口料維持低企一段長時間。在美國聯儲局放慢退市速度及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下,熱錢仍然會繼續流入。

他認為,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在今後5年無法退出,因為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即使GDP上升,就業復甦也會相當遲緩。

港府去年連番推出多項打擊炒風措施,陶冬認為,這對打擊本土炒作有效,但是未必可以抑制海外熱錢,因為它們多不需要在香港借貸,持有物業時間也較長。這些政策在短期投機有抑制作用,但是並未解決根本性問題。

談環球形勢

「2011年全球金融市場的至關重要點是:美元走勢。」陶冬說。

他預料,美元今年會逐步恢復強勢,上半年會逐漸升值,以反映美國經濟復甦的勢頭(見圖四)。

陶冬表示,美元折射出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反映美國聯邦儲備局與量化寬鬆進退的迹象,也同時呈現全球經濟及利差交易資金的流向。

陶冬預測,今年上半年,歐洲仍將面臨債務危機(尤其是西班牙)的挑戰,重新使各國陷入恐慌,推升美元,加上日本經濟欠理想,美元升值並非是因為美國基本情況的改善;至於下半年,美元升值可能牽動全球所有風險性資產及市場的動盪,因此,他預估今年美元升值將導致市場震盪。

歐債危機方面,他預料風險有限。他預期今年不會有歐豬國家破產,因為歐盟已有大筆資金來穩定,而且,歐豬國家不存在短期流動性風險。


﹏﹏﹏﹏﹏﹏﹏﹏﹏﹏﹏﹏﹏﹏﹏﹏

陶冬 Profile︰

▲ 陶冬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語大學學士學位。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為深入。

▲ 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

▲ 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18 Dec 10 - 瑞信陶冬 2011年投資前瞻 揭最爆炸性增長板塊

瑞信陶冬 2011年投資前瞻 揭最爆炸性增長板塊


來源: 香港經濟日報
2010年12月13日


通脹逐步逼近,內地政策變數惹起全球關注,適逢《投資理財周刊》創刊15周年,本刊將訪問一眾財金界猛人,為各位拆解宏觀環境,布局投資新向。今期先由深諳內地政經形勢的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為各位剖析最新的通脹與政策趨向。

過去數月,熱錢、通脹、貨幣政策的變化,影響橫掃全球金、股、滙市場,近期通脹問題再度成為中港股市的風向標,上周六內地公布11月CPI增長又超市場預期,並創出28個月高位至5.1%,前一天央行再出招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厘,已是今年第6度出手。通脹預期升溫,政策的不確定性憂慮不時湧現。

「我剛去了一個和客戶一起的午餐會(訪問當天),當中被問了7、8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和通脹連在一起,充分反映出目前市場焦慮政策的不確定性。市場由對通脹莫不關心到極度焦慮,其實是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陶冬指出。

「年初時我們預估中國的CPI是3.5%,當時市場預測是1.1%,大家都笑話我們提出3.5%通脹是不可能的水平……今天看來,這個3.5%的通脹也是低估的。而市場認為通脹升至5%之後便回落,看來也是低估了。」陶冬認為到明年中,通脹會突破6%,這是目前市場上預估的最高水平,但他隨即指這未必是最後數字,因為下半年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如夏糧收成、中國經濟走勢、美元、全球經濟復甦的情況。目前他的憂慮是CPI在6.3%還未是頂。

陶冬提出,「通脹歸根究底還是弗里德曼所說的貨幣現象。」至於這個貨幣現象,卻與政策、熱錢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通脹與滙率失衡

歐美的量化寬鬆政策,令市場熱錢橫流,資金傾湧回報吸引的市場和工具,看中國的外滙佔款已增至2008年4月的水平,談到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熱錢,陶冬立刻表示,「熱錢,不僅僅是海外或明或暗的流入內地,同時包括內地的熱錢,人民幣實際是一項很好的套利交易,對於在內地能夠借到美元債的企業而言,將之兌換成人民幣存入儲蓄戶口,其實是種無風險的套利,所以熱錢不能光看索羅斯,還有一大批共和國的長子,不過,歸根究底還是滙率市場的價格失衡帶來的。」

「毫無疑問,中國陷入了滙率的險境,過去20年中國經濟增長,出口是主力,為保出口競爭力,中國在滙率政策上受到很多限制、干預,結果令外滙佔款大幅上升,令內地流動性失衡,主要原因來自經常帳項目與資本帳項目順差,即所謂的「雙順差」。」陶冬指這些年來一如既往像洪水一樣地湧進,哪怕是天池,也有滿出的時候。

8年積下的熱錢肆虐

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據陶冬的說法,中國的流動性並非這一兩年的貨幣政策促成的,更甚者是過去8年的累積,「過去8年,中國的貨幣供應較GDP加上通脹,還要高出4.4個百分點,這些年積累的剩餘流動性高達14萬億元,當積累到某水平時,便要付出代價。」

這個代價,也由於內地投資渠道未完善,而逐步向通脹挨近,「糧食通脹未能很快下來,現在熱錢衝擊最大的目標就是糧食,熱錢到處收購糧食,帶來了價格預期的變化,食品供應方囤積,需求方搶購,加大了供需間結構的不平衡。」

中國6% CPI並不可怕

陶冬又補充,除了熱錢之外,工資水平上升也同樣拉動了物價的上升,他更提出現時中國正處於劉易斯拐點(見下文)。雖然通脹預期繼續升溫,但陶冬很理性的指出,「對於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新興國家,CPI在4至6%,我認為是正常,不可怕呀!0才可怕。」

他補充,經濟學家、市場,甚至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對通脹預期都應有心態上的調整,「目前的關鍵不是通脹會升多少,而是通脹會持續多久。隨着工資上升,過去1%的通脹,已不符合了,以後通脹的中軸綫可能上移至3至4%。」陶冬展望貨幣政策將趨正常化,而通脹也會進入一個新的常態,但他提醒通脹如真的向6%進發,則政策趨向正常化的力度與速度,將超乎大家想像。

----------------------------------

CPI與經濟股市的關係

CPI的趨勢,除了反映社會通脹情況,更甚者還對經濟、政策、企業盈利,甚至股市表現都息息相關。中國的通脹現象與經濟、股市等關係,主要有以下3種。

1. 低通脹、高增長

往往萌生在經濟上升周期之初,這時企業盈利會逐步好轉,走在前端的股市也會迎來上升的趨勢。

2. 高通脹、高增長

經濟活動興旺,企業盈利佳,各項投資活動轉趨活躍,物價上升,隨着政策面開始關注通脹形勢,令市況變得相對波動。

3. 高通脹、增長停滯或掉頭

經濟上升周期見頂之時,企業盈利轉差,社會經濟滯前或掉頭下滑,加息近尾聲,股市由高位下滑,或於不斷下試支持。

中國採用的CPI商品分類目錄和編制方法始於2000年,統計包含8大類:食品、煙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設備用品和維修、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教育和居住。

CPI權重每年5年調整一次,明年起中國將採用新的CPI權重,居住類價格將由目前逾14.7%,進一步提高,而食品類由現在的32%下降。預期將更能反映實際通脹情況。

像11月公布的CPI數據中,上升11.8%高踞榜首的食品價格便成為推高通脹的火車頭。

----------------------------------

其他新興市場通脹直擊

中國、印度、巴西及俄羅斯合稱金磚四國,惟各國的經濟、通脹及貨幣政策皆有所不同。印度今年通脹(產業工人CPI)幾乎全年都處於雙位數水平,印度通脹自去年3月低位反覆上升,今年1月份通脹高達16.22%,相當驚人,其後雖然輾轉回落,但今年10月份通脹仍錄得9.7%。

為了遏止高企不下的通脹,印度央行加速貨幣政策緊縮的步伐。今年以來不斷加息,回購利率自今年1月的低位4.75厘,不斷提高至11月的6.25厘,加息合共5次之多,共加1.5厘,其中7月份更一舉大幅加息0.5厘。

其實2000年至2005年期間,印度通脹水平一般低於5%,但在2006年後,CPI高於5%便成為常態。

而俄羅斯的通脹自08年中的高位回落至今年7月後,便重拾升軌,由今年7月的5.5%,已升至11月的8.1%。通脹雖已升近4個月,惟俄羅斯只是維持利率(refinancing rate)於7.75厘不變,持續了6個多月,並未揭開加息的序幕。俄羅斯利率自09年初的13厘拾級而下,已下調了5.25厘。

巴西的通脹則自去年10月便開始攀升,今年1至3月,巴西的指標利率(SELIC)維持於去年後半年的8.75厘水平,自今年4月才開始加息,年內合共加息3次,通脹亦略為回落,惟回落僅數個月,至8月份的4.49%的相對低位後,又再度重拾升軌,11月通脹又創年內新高,升至5.63%。目前巴西維持指標利率於10.75厘。

至於中國抑制通脹的情況,基於加息的針對性,以及負面影響較大,因此,中國主要以存款準備金率,收緊市場流動性,加上票據回購等,盡管下周一生效的存款準備金率已升至歷史高位,但在未來兩三個的物價上升高峰期內,存款準備金率仍有再升空間。

...................

小知識︰劉易斯拐點

所謂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是指在工業化過程中,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劉易斯在人口流動模型中提出。

在剩餘勞動力消失之前,社會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工業化所需要的勞動力,同時工資還不會上漲。直到有一天,工業化把剩餘勞動力都吸納乾淨了,這個時候若要繼續吸納剩餘勞動力,就必須提高工資水平。否則,農業勞動力就不會進入工業。

劉易斯轉折點的到來將會伴隨着幾種顯著的變化:一是工業實際工資水平第一次顯著上升,工業出現資本深化現象;二是農業部門商業化;三是人們花在食物的支出比例顯著下降;四是人口類型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再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轉變。

----------------------------------

再度試跳的中國

適逢上周五,中央展開經濟工作會議,結構轉型、通脹……無不成為明年經濟政策重點,明年又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可是全球關注。

如根據陶冬的分析,未來5年,又將會是中國要準備試跳的時刻。「每隔7、8年,中國出現危險一跳。」這是陶冬不時形容的,「危險的一跳」,跳過了,中國經濟便會進入另一台階,「過去,中國還是比較幸運,大多數都能成功跳過,但失敗的例子亦不無,像1988年的價格改革,便帶來往後幾年的經濟低迷與社會動盪。」

在陶冬心目中,中國在結構上的轉型,其實做了很多,像城鎮化進程,最低工資、擴大基礎設施的投入,都是大膽而冒有一定的風險的決定,但中國卻做了。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很多人看來是理所當然,但背後卻是中國一次又一次地克服結構轉型帶來的,陶冬舉例,「2003至2008年,連續5年中國都呈雙位數增長,這是超高速的增長,背後其實是受惠上一輪經濟結構調整。朱鎔基在本世紀初,幹了幾件事情,包括國企改造,銀行改革、加入WTO、房地產改革,恰恰是1998年至2002年期間,做了很多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工作,包括一些艱苦過程,如幾千萬國企工人下崗,才創造了往後的高速經濟增長。」

他提出,「今後兩至三年,中國如不能忍受痛楚,做出一系列結構性調整的話,中國今後也未必會有高速增長。今天工資的大幅上升,一定對出口或製造業帶來重大打擊,很多行業與企業會萎縮,但另一方面,只有這樣做,中國的消費才有希望。」

對於中國最新的試跳,陶冬以加工資為例,認為是機遇與危機共存。

「今後10年,我對中國經濟會看好,但看好卻不代表每年都看好,更不代表市場每個月都好。」陶冬指,2011年是市場需要尋求增長點的環境,在經濟需要轉型下,在各行各業都會面臨不同的變數下,中國仍能維持8至9%的增長,是難能可貴。

----------------------------------

後記︰問陶冬取貼士

陶冬作為一個知名、又資深的經濟學家,向他請教中、美等政經形勢,他會用很多生動比喻侃侃而談,令人印象深刻,但如要他談股論市,他會一口決絕地跟你說,「我不談股市」。

然而,《投資理財周刊》若點滴不談投資,小記甚感愧對看官,旁敲側擊下,陶博士或許有點動容,仍概括了明年市場形勢與部分行業的分析。

「今天的市場很有意思,除了通脹之外,許多人的焦點,不在於中國的經濟增長,而在於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與美元會怎麼樣……全球已進入互動時代,2009年上半年很容易,因為全世界都在危機中,接下來的12個月也很容易,因為全世界都在灌水,但今後12個月就不這麼容易了,因為我們看到,這世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G3國家的經濟沒有太大起色,也許仍要通過新一輪量化寬鬆來救命,別的不說,但日本、歐洲已或明或暗地在做,新興市場則由量化寬鬆變成量化緊縮,除中國以外,巴西已宣布一系列緊縮政策,我們必需要區分,幾個彼此矛盾的因素存在……中國通脹已起,與此同時,首先中國進入緊縮,增長的政策不確定性因素在上升,增長的確定性也在增加;全球一方面增長相對弱,但流動性滔天又是一對矛盾特質,這就是2011年市場經濟會遇到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增長穩定,市場動盪。」

小記聽在心裏的是,市場盡管動盪,但增長穩定豈不機遇仍多嗎?陶冬則笑言,「2011年是十二五的首年,七大政策性行業不僅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會吸引許許多多國家和民間投資,這些行業是否都好,未必。政府喜歡、政策貼資,不代表這些行業有長期競爭力,和長期穩定的毛利,這需要投資者要做功課,但總的來說,也是中國長期發展的一個趨勢。」

他還提到,內地房地產的暴利時代將結束,城鎮化將為服務業帶來蛻變,裏面將會有很多故事,但又強調,中國投資的故事從來都不是量,只有具毛利、門檻、具提價能力才是真正故事。而身處劉易斯拐點,低端消費的爆炸性增長,幾乎無一例外,最後,他表示看好資源需求。

﹏﹏﹏﹏﹏﹏﹏﹏﹏﹏﹏﹏﹏﹏﹏﹏﹏﹏

陶冬簡介

陶冬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

▲ 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

向陶冬取經 謀投資對策

盡管陶冬不談股論市,不過,從這趟專訪中卻得到不少投資啟示,首先是大環境的策略分析︰

一、是2011年中國在結構轉型下,陶冬預期經濟還有9%增長,指為難能可貴,而最引人入勝之處是他形容經濟增長的確定性增加,循此方向,則投資機遇依然不少,對於我等投資者而論,可視為好消息。

二、由於經濟結構轉型、熱錢等貨幣現象推升通脹,導致政策不確定性增加,將令市場動盪,但大前提還是經濟增長的肯定性增加,這較07、08年高通脹,經濟增長下滑的情況不同,這種情況下,投資策略重點,將在趁動盪低吸。至於選股方面,在波動市下,宜先區分兩類:

一是避免沾手的類別,承如陶冬說過,工資上升,很多製造或出口行業會受影響,當中尤以產品成本難以轉嫁的公司,此外,對於經營或產品價格受政府干預的公司亦應避開;

二是有潛力的行業,尤其受國策鼓勵的企業,如勢必行的七大產業,盡管這類公司的長綫競爭力有待觀察,但最起碼中短綫的表現,以及接單情況值得憧憬,由於2011年仍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循着政策方向,亦不難揀得長升股份,引用陶冬的說法城鎮化裏,將有很多故事,還有在劉易斯拐點裏,具爆炸性的低端消費,也是值得我們探究的投資機遇。

綜合而論,2011年機遇不缺,波動市為投資者帶來低吸機遇,本刊維持炒股不炒市的建議,有關股份推介,詳見下文。

﹏﹏﹏﹏﹏﹏﹏﹏﹏﹏﹏﹏﹏﹏﹏﹏﹏﹏

低端消費之選 福和(00923)

低端消費的爆炸力雖然值得憧憬,但由於中國的低端產業,入行門檻不高,競爭相對激烈,因此,必須小心選擇。

在一眾低端消費類別中,生活用紙是值得留意的一環,本港上市公司中,又以福和(00923)較符合。福和的生活用紙佔整體收入比重39.2%,收益達3.72億元,年產能達10.1萬噸,產品包括浴室衞生紙、大盤紙卷及擦手紙,自家品牌包括「皇月」、「綠柔」及「思蜜兒」,檔次較基層。此外,福和是內地最大的廢紙回收商,具環保概念,預測PE17倍。期內,回收紙業務分部收入上升88.8% 至5.52億元,佔整體收入比重58.1%,分部毛利則升80.2% 至1.72億元,廢紙回收總量35.3萬噸。集團今年8月在青衣開設新廢紙打包工場,令期末在香港的廢紙打包工場達5個, 內地則有1個。於報告期後,集團已在觀塘增設新工場,並鎖定兩個地點開設新工場,料在廢紙打包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下,有利回收紙業務收入的提升。

MT投資策略︰買入價:2.8元 目標價:先看3.5元 止蝕價:跌破買入價1成

...................

城鎮化主題 中國建築(03311)

城鎮化主題涉及範疇眾多,從基礎建設所需的資源、用材,到牽涉各層面的網絡、系統的建設,以至後期衍生的服務業發展不等。

然而,考慮到中國城鎮化,尤其是鄉鎮的發展仍然處於各項基礎的硬件鋪設階段,因此,在股份篩選上,同着眼於基礎建設上,當中提供建築服務的公司值得留意,如中國建築(03311)。

中國建築的母公司為中央企業,近年積極回歸內地發展,且進展不俗。

截至10月底,中國建築手頭總合約額約604.4億元,未完成合約額約374.3億元,同比09年增長66.9%,足夠未來兩年完成,而近年積極投入保障房屋的策略方向正確,兼可受惠國策,值得看高一綫。

MT投資策略︰買入價:6.5元 目標價:先看8元 止蝕價:跌破買入價1成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