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星期日

01 Apr 12 - 燃氣股長線看俏 盈利能見度高

燃氣股長線看俏 盈利能見度高

來源: iMoney
http://hk.biz.yahoo.com/120401/377/4ge05.html


- 燃氣股盈利及增長能見度高,是逆市穩守突擊之選
- 燃氣股業務具壟斷性,亦具成本轉嫁能力
- 觀察燃氣股,可從滲透率、接駁費用佔比,以及併購能力入手


港股業績期剛結束,又是投資者細心尋寶的時候。盡管近期民企風暴愈演愈烈,但一些業績亮麗、盈利能見度高的股份仍能創新高,燃氣板塊正是其中之一。投資者不妨從宏觀國策、盈利模式和增長動力等,審視燃氣股的投資價值。

這輪業績期可說是榮辱互見,如果股份業績不對辦,又或者財政惡化,隨時成為洗倉對象;相反如果股份業績優良,前景秀麗,則仍能逆市向上,本欄上期介紹的恒安國際(01044)和維達國際(03331),以及今期談及的華潤燃氣(01193)與港華燃氣(01083)等都是例子。

說起燃氣股,可能會給人公用股「跑不動」的印象,其實這純屬誤解。港股中的中電控股(00002)、香港中華煤氣(00003)及電能實業(00006),多年來連股息、紅股的回報就跑贏恒指不少,燃氣板塊中的新奧能源(02688)自2001年上市至今足足升值23倍,可見公用股的長線威力非同小可。

基於內地「國情」有別,不是所有公用事業都能賺大錢,例如電力和煉油等就常處於虧損邊緣。不過下游的城市燃氣分銷商卻是例外,原因和內地政策扶持及定價機制有關。

先講政策層面,現時內地的天然氣使用量,只佔總能源消耗約4%,遠遠低於亞太地區的11%及全球平均的24%。基於內地的減排考慮,當局已定下2015年天然氣佔總能源消耗8%的目標,以此推算,2010年至2015年間,內地天然氣用量將以19%複合年增長「井噴」,遠遠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


具成本轉嫁能力

雖然國策大環境利好,但最重要是股份能否從中分一杯羹。這不妨由天然氣產業鏈說起。天然氣產業主要分為開採、運輸、分銷3個部分,在港上市的燃氣股主要負責分銷部分。一般來說,燃氣分銷商的項目是以城市為單位,因業務具天然壟斷性質,分銷商通常可取得30年專營權,期間不會有人搶生意,所以一旦分銷商取得新項目,長利潤基本上已鎖定。

至於定價方面,天然氣分銷商亦處於較有利位置,不用受「限價」之苦。上文所述的天然氣開採及運輸,主要由中國石油(00857)及中國石油化工(00386)兩大集團負責,天然氣開採後的井口價和運輸價由發改委監管,這部分規管較嚴;相反終端價則由地方當局審批,分銷商一般以成本加成定價,較能向用戶轉嫁成本。

現時內地天然氣價格遠遠低於國際水平,亦較內地液化石油氣、電力和石油價格便宜,因此中石油及中石化的增產意欲不高,導致天然氣供不應求。不過隨內地推出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以及西氣東輸二期等工程落成,未來幾年供應量將大幅上升,分銷商料能從中受惠。而中央為確保天然氣用量穩步上升,預料將不會壓搾分銷商的利潤,長遠來說分銷商轉嫁成本不成問題。

燃氣行業大環境不俗,盈利又具壟斷性,放眼個股又應如何選擇呢?投資者可從兩個角度入手,即內生增長(Organic Growth)及併購能力。內生增長是指企業內在增長潛力,關係到項目所處地區、盈利穩定性等;併購能力則指企業的投資機遇,關係到企業財務狀況、母公司注資等。


留意接駁費用比例

先說內生增長,上文說分銷商具成本轉嫁能力,但燃氣始終是民生所繫,地方政府不會容忍大幅加價,所以分銷商增長主要靠銷量帶動。企業要增加銷量,除了新增項目外,主要就是提高現有項目的滲透率,投資者可觀察其按年變化。對此股份一般會提供兩組數字,第一是項目覆蓋人口,這部分是股份的「金蛋」,覆蓋人口愈多,未來增長空間愈大;第二是用戶數量,當「覆蓋人口」逐漸變成「用戶」時,滲透率就會提升,天然氣銷量亦節節向上。現時內地燃氣滲透率一般偏低(參考本港約為85%),例如新奧2011年的覆蓋人口達5,314萬人,用戶卻只得不足700萬戶,反映企業增長潛力巨大。

另一個觀察方向,是接駁費佔總收入佔比。燃氣商在新增用戶時,一般會收取一筆過接駁費,這部分的毛利率可達60%以上,但盈利沒有持續性。至於燃氣銷售毛利率則只得20%左右,但卻是可持續的收入。因此長遠來說,燃氣銷售佔比較高的企業,盈利質量亦較佳,不用害怕將來接駁費用佔比減少而拖累毛利率。

至於併購能力方面,燃氣股近年可謂新聞多多,華潤燃氣獲母公司多次注資,去年又收購了鄭州華潤燃氣,而新奧燃氣夥同中石化收購中國燃氣(00384),惟雙方仍在爭持中。投資者可留意企業淨負債比率,觀察企業財務狀況及併購能力。


潤燃具併購憧憬

淨負債比率公式是:淨負債比率=(附息債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存款)÷股本。比率高低反映企業財務狀是否穩健,以及未來併購空間有多大。比較三大上市燃氣股,淨負債比率最高的是新奧,達到47.5%,雖然財務仍算穩健,但論併購空間就不及港華的25.9%,以及華潤燃氣的淨現金水平。

事實上,華潤燃氣母公司華潤集團仍持有不少優質燃氣項目,包括省會城市福州及南昌等,未來有機會一一注入華潤燃氣中,為股份帶來不少併購僮憬。而新奧與中國燃氣仍在拉鋸,評級機構穆迪已將其債務評級列入下調的複評名單,投資者宜留意其影響。

現時內地民企逐一爆破,中央又放棄「保八」,無論基建、內房,以至內需都陰霾重重,相反燃氣企業經營環境不易轉壞,盈利及增長能見度亦高,應為穩守突擊之選。

撰文:林嘉俊

沒有留言: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