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12 Jul 10 - 同仁堂 退出國家基本藥物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表示,多家企業已退出多個省份國家基本藥物供應,包括同仁堂科技(1666)母公司同仁堂(600085.SH),原因是地方基本藥物招標價格過低。報道指,事件反映廠商即使有很多產品入選基本藥物目錄,但是無法從中獲利。

  全國人大代表、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認為,現在的基本藥物招標似乎已經偏離了招標的本意。一味追求數字上的更低,卻忽略了對品質的要求。他甚至直言:“如果單憑招標降價、競價的方式,還不如索性直接廢除招標。”

  紅猴股評亦有談及這件事,有興趣可看 紅猴股評 同仁堂科技(1666)轉主板有何啓示?

  相關監管部門已開始注意到各地招標中普遍存在的低價問題。“我們正在研究”國家基本藥物價格調整原則依據“,”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藥品價格處處長郭劍英 7日在一個論壇上公開表示,國家發改委在去年基本藥物定價後就發現,藥品價格存在矛盾。他舉例說,0.92元/支的青黴素,招標採購最低價竟然可達 0.30元/支,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在目前的地方招標中並不少見。國家發改委方面透露的數據顯示,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日費用不足1元的品種已佔到60%。

  但同時招標環節降價明顯的藥品,目前在消費環節似乎依然存在虛高成分,有關部門需要通過調控手段既保障其正常供應又保證其質量水平,顯然仍是不小的挑戰。

  作為新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8月頒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共收錄品種 307個,其中中藥品種 102個。由於質量品牌優勢明顯,同仁堂(600085.SH)一家就坐擁 42個品種,佔據中藥目錄四成之多。

  這個是藥業股 與 發改委調整基本藥價 博奕的開始嗎?


同仁堂科技

  同仁堂創于清康熙8(1669年),已有341年曆史,是雍正欽定的禦藥房,歷經八代清皇帝。藥室取名“同仁堂”,取義“大同社會,仁者愛人”。 北京同仁堂1993年在香港開第一家海外分店。正式開業那天出現了排隊看病的人龍,事實上很多排隊的都是老北京人,看病其實是為聽聽醫師的北京話,話當年一番。

  2000年10月同仁堂將旗下主力高新中藥技術的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巿(創業板同仁堂科技:08069),10年間營業額由3.4億增到13.08億港元(3.85倍),利潤由0.67億倍增到2.2億(3.28倍),每年都有分紅,平均達47%,在創業板無出其右。同仁堂科技上週五第一日主板上巿收15.48元,以2000年招股價3.28元計,股價累積升幅超過470%。

  另外,得助於CEPA優惠條款,在香港製造的中成藥可享零關稅出口到內地。集團副總經理丁永鈴表示,已透過CEPA把靈芝破壁及阿膠兩種產品打入內地市場,未來將有5至6個新產品同樣以CEPA進入內地市場。

  顧名思義,同仁堂科技比母公司更著重產品研發及面向國際。集團董事長梅群表示,轉板有利日後融資,集團近期亦投入約7,000萬人民幣,投資開設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唐山)營養保健品,主力生產膠劑系列產品。



部分資料來自:

1. 同仁堂科技轉戰主板 經濟日報 2010年07月12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