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02 Aug 11 - 假數據真不了 揭盈警股報表內情

假數據真不了 揭盈警股報表內情

來源: Investor



踏入七月份,港股不但沒有應驗「五窮六絕七翻身」之傳統,更遇上外圍眾多不利因素困擾,令港股前景蒙上陰霾。這還不特止,今年更罕有地遇上前所未有的盈警潮,甚至似有較08年金融海嘯更嚴峻之跡象。單在七月份,便有超過42家公司發出盈警,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有6家更是上市不足一年的半新股。

對於投資者而言,半新股陸續「現形」,將之前「包裝」得亮麗的業績預期推倒,實是難以置信。但這種「變臉」手法,對於很多熟悉上市公司操作的人士而言,原來乃意料中事。新股為求交出一份三年期的完美損益表,都會施展渾身解數包裝帳目,但往往苦撐過後,第四年便力不從心,難怪上市不久便發盈警,宣稱升勢難以持續。但粉飾過的公司,總會在財務報表中留下蛛絲馬跡,要拆解新股粉飾業績的手法,並從財務報表中看出端倪,其實並非無跡可尋。今期本刊就專訪一名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親自將新股粉飾業務的招數,一一拆解出來。


新股上市不足一年,竟然相繼發出盈警,業界卻認為意料中事。


今年與往常一樣,陸續排隊上市的新股仍然多不勝數,不過最特別的是,不少上市不足一年的新股,竟然發出盈警,實在令人側目。新股上市,一般的財務報表都會展現出亮麗的三年業績,令人憧憬前景美好,才會願意投資該股。作為上市公司,所有帳目,理論上都要經過持牌會計師、保薦人、港交所和證監會的重重把關,要單從會計準則和上市條例的角度分析,一般投資者通常找不出問題。

若要瞭解一間公司是否在財務表上動過手腳,比較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因為兩者是依據不同的會計原則填寫,無論是香港或是內地的會計準則,損益表均是按照權責發生制(Accrual Basis),即凡是當期已經發生的交易,不論錢是否到賬,都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而現金流量表則是按照現金收付制(Cash Basis),即以該筆現金收到或者付出及銀行資料為標準紀錄。簡單而言,損益表是表現出該公司表面上的生意收入,而現金流量則是實質上公司收到或支出的現金。


財務總監踼爆 盈警新股陷阱

本刊專訪了本港一名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他以其中一間剛發盈警的半新股A(帳目數據稍有改動)作為例子,解釋了為何很多公司的帳目雖然合理,但卻不合情。他指出,從該上市公司的損益表來看,是一間業績增長得非常快的公司。根據招股書的回顧,該公司收入由2007年的9,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009年的4億元,年複合增長接近100%,股東應佔溢利亦由同期的2,100萬元增至8,000萬元。

該財務總監表示:「當見到收入和利潤不合理地增長時,投資者就要有所保留了。以這隻半新股為例,公司在2007年至2009年之間的收入和盈利,都是呈倍數增長,試想,這盤生意這麼好做,應該很快有競爭者來搶生意。但這三年內,增長如此平穩,絲毫看不出有同行欲攤薄其盈利的跡象。」

他續稱,再參考其現金流量表,就更加令人懷疑。回顧該公司的現金流量表,在收入和利潤呈現倍增的情況下,其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淨額,竟有兩年為負數,2009年更為負3,000萬元。年終的銀行結餘及現金,由2007年的250萬元增長至2009年的1,200萬元。一間年生意額達到4億元的公司,至2009年底這三年間,也只有1,200萬元現金結餘,手頭現金數目與生意額之差,似乎不合常理。


三招揭古惑招

該財務總監推測,造成這個收入與現金流差異最大原因,是這間公司在粉飾業績。其可以通過虛增收入和虛減成本的方法,打造一份亮麗的損益表。但虛假的交易是無法為企業帶來真正的現金流的。
那麼收入與現金流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差額,帳面上可以如何「瞞天過海」呢?該財務總監續稱,只能在報表的其他地方動手腳。通常在資產負債表中,有三個地方可以看出端倪。


1. 貿易及應收賬款劇增

這一點是直接與公司虛增收入有關。例如B公司向A公司購買價值1,000萬元的產品。若沒有動手腳,A公司全年就只有1,000萬元的收入。但A公司想要粉飾業績,聲稱有2,000萬元的生意發生。由於損益表採用權責發生制,即A公司的年收入變成了2,000萬元。
但是由於實際上只做了1,000萬元的生意,故現金流只有1,000萬元,而剩下的1,000萬元款項只能計入貿易及應收賬款。造成了A公司的貿易及應收賬款劇增。以半新股A的帳目為例,於2007年應收賬款只有4,500萬元,但到了2009年,就增加至1.9億元。2009年來說,相對4億元的收入,其有將近一半的帳款都未收回。



業積亮麗的背後到底有沒有潛在隱憂,一般股民根本難以得知。


2. 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價值劇增

一味做大應收賬款的數字,帳面上一定不好看。故還可以用固定資產來消化這些虛假利潤。即該公司可對外聲稱,動用了利潤來購買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再找專業人士做估值,誇大其帳面數值。造成的後果是,報表上固定資產的價值劇增。例如半新股A於07年時,資產負債表上的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帳面價值僅4,200萬元,但到了09年,就忽然變成1.4億元。


3. 存貨帳面價值偏大

從資產負債表上來看,半新股A的存貨帳面價值偏大。

07至09年公司的存貨帳面價值分別為3,000萬元,7,000萬元及1億元。該財務總監稱,其實收入與現金流之間的差額亦有部份被埋伏在存貨的價值中。存貨包括原材料及成品兩種,故其有兩種做假方法。第一種是購買原材料回來,然後誇大原材料的帳面價值來填補收入與現金流之間的差額。

第二種是虛減成本。由於損益表中,只記錄已經售出的產品成本。故公司可以將已售出產品的成本報少數,拉高毛利,並將虛報的這部份數字「撥」去未售出的製成品存貨中。

由於製成品的存貨價值只計入資產負債表而不計入損益表。故在資產負債表中,存貨的價值偏高,而損益表中的毛利亦亮麗。據該財務總監表示,這個虛減成本的方法,核數師難以察覺。因為他們的專業乃核數,而上市公司才是製造該產品的專家。當公司提供一條計算成本的公式時,只要不是太過分離譜,核數師無法挑戰公司,就會給了某些公司做假的空間。

年內現形 早走早著

該財務總監表示,假的真不了,用虛增收入及虛減成本來粉飾業績的方法,絕非長久之計。因為應收賬款是無法無休止地擴大,而帳面價值被誇大的存貨和固定資產,終有一日都將以貨品的成本及折舊等方式劃入成本,影響後期業績,增加企業的負擔。加上本身的收入和盈利都充滿「水份」,難以消化上漲的成本。故粉飾了三年業績之後,在上市的第一年,這些企業通常已經走投無路,一定要設法結束帳目上的惡性循環,發盈警向外界推搪生意難做就是其中一個辦法,這就解釋了為何一眾半新股上市不足一年就紛紛變臉。故投資者若遇到類似的股份,就應該學會見好就收,趁早沽貨離場。


————————————————————————————————————————
其他盈警注意事項

有些發盈警的半新股,雖然無明顯粉飾業績的跡象,但細閱年報就發現其盈利很大程度受單一因素影響,投資者亦應該留意。


例子1:賽晶電子(00580) 外匯波動大幅影響純利


根據賽晶電子剛剛發布的盈警,其在營運收入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純利可能錄得大幅下跌。主要原因乃銀根緊縮及瑞士法郎在外匯市場中的價值屢創新高,造成公司行政開支大幅上升。

翻查賽晶電子去年的年報,便可發現,瑞士法郎對其純利的影響頗大。根據賽晶2010年的年報,該公司功能貨幣為人民幣,然而,在應付一名前股東款項及若干銀行結餘及採購,均採用人民幣以外的貨幣,其中包括瑞士法郎。截至2010年年底,其擁有的瑞士法郎負債換算成人民幣相當於1.34億。

由報告可見,公司財務對瑞士法郎之敏感度甚高。根據年報中的外幣敏感度分析,若人民幣兌瑞士法郎下降5%,其年度溢利將減少650萬元(人民幣‧下同),佔當年股東應佔溢利的17.2%。而年內瑞士法郎相對人民幣升值了13.96%,這就解釋了其在營運收入大幅
增加的情況之下,純利仍然錄得大幅下跌。



例子2:雅士利(01230) 稅務優惠終止


根據雅士利的盈利預警,集團上半年的溢利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0%至40%。原因之一乃因其過往享有的若干稅務優惠已經終止,而令實際稅率上升。這一點,其實從去年業績中已經可見端倪。雅士利上市後的首份年終業績,頗為亮麗。2010年,其除稅前溢利為5.89億元(人民幣‧下同),相對上年同期增長25%。股東應佔溢利為5.02億元,增長24%。但細閱財務報表便會發現,這個高速增長部份應歸功於當年其享受兩項稅務優惠。

第一是,其獲得地方稅務局於2010年5月批准,旗下施恩(廣州)獲得豁免三聚氰胺事件中發生的進項增值稅,金額達到2280萬元,佔除稅前溢利的4%。但此項收益乃為一次性收入。

第二,其於2010年依然享受中國政府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過渡性稅務優惠政策。當年旗下分公司廣東雅士利集團只需按照12.5%的企業所得稅率徵稅,而雅士利(鄭州)則按照11%繳納同項稅款。廣東雅士利的稅務優惠將於今年結束,2011年其需要繳納的所得稅稅率便要上調為25%。這亦是雅士利溢利下降的原因。

而雅士利(鄭州)雖然今年仍然享有12%的企業所得稅優惠,但此項優惠亦將於2013年完結。換句話說,到了2013年,雅士利的稅務負擔將進一步加重。




沒有留言: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