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美元購入,平均4.14美元全沽出
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為了挽救金融機構和其他陷入嚴重資金困難的企業,實施了不良資産援助計劃(TARP)。其中對花旗集團,美國政府共向其提供了450億美元的救助資金,花旗集團去年12月已歸還200億美元,其餘250億美元則以每股3.25美元的價格轉為花旗集團77億普通股,由政府持有,相當於27%的股權。
77億股花旗股票的出售均價為4.14美元,因此售股部分獲利68.5億美元,如果再加計信託優先股的償還,以及花旗支付的股息和股利,美國國庫除了可以拿回原本紓困的450億美元外,還可望獲利120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目前仍然擁有4.651億股花旗認股證,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則代表財政部仍持有價值8億美元的信託優先股。
公司簡介 | Citigroup (C) 是美國第三大銀行 |
市值(美元) | 1386億 |
現時股價 | 4.77美元 (2010-12-13 收市價) |
市盈率 | -- 倍 |
2009 每股盈利(美元) | (0.30)美元 |
2010 每股盈利(美元) | 0.31美元(第3季止) |
花旗集團(C) 第3季度業績
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花旗集團(Citigroup)收入21.7億美元,或每股7美分。去年同期,花旗凈收入為1.01億美元。但整體營收下跌10%,至207億美元。
地區消費銀行業務的營收增長3%,至81.6億美元,該部分的利潤增長76%,至12.3億美元。證券和銀行部門的營收增長14%,至55.9億美元,利潤增長66%,至13.8億美元。交易服務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3%,至25.4億美元。
另外,花旗控股(Citi Holdings)第三季度的貸款損失為46.4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73.7億美元的水平。花旗集團(Citigroup)創立花旗控股部門的目的是容納計劃剝離的業務。
截至9月30日,花旗集團(Citigroup)的第一級資本比例為12.5%,第一級共同比例為10.3%。
「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正經營收入繼續證明了,我們正在成功地執行我們的戰略,並且我們相信我們已經將所有的元素布置妥當以保持持續盈利能力。」花旗集團CEO潘偉迪(Vikram Pandit)在一份聲明中說。
潘偉迪已經通過裁員和剝離數項業務來降低支出,包括美邦公司(Smith Barney brokerage)、Primerica壽險部門和日本的Nikko Cordial securities。
花旗集團 近年新聞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宣佈合併,合併組成的新公司稱為“花旗集團”,其商標為旅行者集團的紅雨傘和花旗集團的藍色字標。
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合併組成的花旗集團,成為美國第一家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共同基金、證券交易等諸多金融服務業務于一身的金融集團。
2009年1月16日,花旗集團發佈的季報顯示,該行2008年第四季度巨虧82.9億美元,為連續第五個季度虧損,至此,花旗2008年全年的虧損超過180億美元,為有史以來最大年度虧損。同時宣佈了重大資產重組計畫,花旗將旗下業務一分為二,將部分非核心業務剝離出去。根據聲明,花旗集團(Citigroup)拆分為“花旗銀行”和“花旗控股”(Citi Holdings)兩部分,正式終結十多年來的「金融超級市場」(financial supermarket)全方位經營策略。
花旗是採取「好銀行─壞銀行」(good bank-bad bank)模式,固守體質較為健全、獲利能力較強的全球銀行業務,問題業務與不良資產則分割處理。
花旗銀行將保留集團在100多個國家的傳統銀行業務;花旗控股則將納入一些“非核心”的資產管理、消費金融業務和經紀業務等,主要包括CitiFinancial、 Primerica金融公司以及花旗在日本的子公司——日興資產管理公司。花旗控股(Citi Holdings)還包括一個“特別資產池”,其中主要是一些2008年11月獲得聯邦政府擔保的非優質資產。
近年業績摘要
每股盈利(美元) | 盈利 (持續業務) | 純利 |
---|---|---|
2009年 Q1 | $(0.16) | $(0.18) |
2009年 Q2 | $0.51 | $0.49 |
2009年 Q3 | $(0.23) | $(0.27) |
2009年 Q4 | $(0.34) | $(0.33) |
2009年 全年 | -- | $(0.30) |
2010年 Q1 | $0.14 | $0.15 |
2010年 Q2 | $0.09 | $0.09 |
2010年 Q3 | $0.08 | $0.07 |
2010年 Q4 | -- | -- |
2010年 全年 | -- | -- |
參考:
1. 花旗銀行 (Citigroup) 業績 公佈
http://www.citigroup.com/citi/press/2010/101018a.htm
http://www.citigroup.com/citi/fin/data/qer103s.pdf
http://www.cnyes.com/usastock/statutory.aspx?code=C&qm_page=23884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敬請注意。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筆者不是推薦或介紹股票給大家,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