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

16 Jan 2010 - 學習巴菲特的三個性情


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從性情方面進行區別,而不僅僅技巧。


真正的投資者需要的三個性情


本傑明·格雷厄姆或許比心理學家更了解市場情緒的危險性。他認為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從性情方面進行區別,而不僅僅技巧。


投機者往往很憂慮、急躁、不理性,因此他們最大的敵人是他們自己。他們可能在數學、財務或金融方面出類拔萃,但是如果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樣無法從投資中獲利。因此格雷厄姆指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經常是那種冷靜,耐心和具有理性性情的人。對此羅伯特·海格卓姆作出進一步闡釋。


第一、真正的投資者能保持冷靜。


他們知道股價受到各種合理和不合理因素的影響,會劇烈地上下波動。當他們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很鎮定,絕不會驚慌失措,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公司仍然保持吸引他們第一次買入公司股票時的質量,價格肯定是會回升的。


在這一點上,巴菲特一直堅持:除非你能夠看見自己的股票下跌50%仍然不會驚慌,否則就不要進入市場。事實上,只要你對自己持有股票的公司感覺良好,你應該對價格下跌感到高興,因為這是一種能夠使你的股票獲利的方式。


真正的投資者的性情最出色的還在于,當市場處于另一個極端時,他們面對整個市場的整體影響的時候,也能保持冷靜。當一只股票、一個行業或一個基金突然受到公眾的矚目時,一般的投資者都會不做思考地衝進去。但是麻煩在于,當每個人都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那麼就沒有人可以獲利。


在1999年的《財富》雜志上,巴菲特談到影響大量牛市投資者的“不容錯過的行動”因素時警告:真正的投資者不會擔心錯過這種行動,他們擔心的是未經準備就採取這種行動。


第二、真正的投資者是有耐心的。

(學會說"不"的能力)

他們不會卷入公眾的熱情之中,他們會等待合適的機會加入。他們說“是”的次數不是那麼經常。


巴菲特回憶,他早年在格雷厄姆-紐曼工作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在格雷厄姆分析了那些可能購買的一只股票之後,都拒絕了他的推薦。巴菲特說,格雷厄姆不會輕易購買一只股票,除非各種情況都對他有利。巴菲特在這段經歷中學會了說“不”的能力。對一個投資者來說,擁有說“不”的能力是一個極大的優勢。


巴菲特相信,今天的投資者都不是等待為數不多的特別優秀的公司,而是覺得必須購買太多的股票,而這些股票往往是很普通的股票,為了強調格雷厄姆的教育,巴菲特經常用打卡進行比喻:卡上只有20個孔,每作出一項決策,就在卡上打一個孔,在餘下的時間裡他就少了一個孔。如果投資者能受到這樣的控制,他們就會耐心地等待好的投資機會的出現。


第三、真正的投資者能保持理性。


他們在一個思維清楚的基礎上走向市場和世界。他們既不過于悲觀,也不過于樂觀,相反,他們能夠一直保持邏輯性和理性。


巴菲特發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很多人習慣上不喜歡對他們有利的市場,卻喜歡對他們不利的市場。當市場上漲時,他們就覺得樂觀,而當市場下跌時,他們就覺得悲觀。當他們把這種情緒變成行動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在低價賣出,在高價買進,但是很顯然,這不是利潤最大化的策略。


在巴菲特看來,當其他人都感到悲觀時,真正的投資者應當感到高興,因為他看到事情的真相:這是以低價買進真正優秀公司的最好時機。


巴菲特說,悲觀情緒是“引發價格下挫的最主要因素,我們希望在這種環境下進行交易,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情緒,而是因為我們喜歡這種情緒帶來的價格。樂觀情緒是理性購買者的敵人”。


1979年,道指工業平均數稍稍低于賬面價值;股票平均收益率為13%;債券利息率在9%-10%之間浮動,但是大多數退休經理人還是優先選擇了債券。巴菲特為此在《福布斯》雜志寫了一篇題為《你在股市上花大價錢買了個愉快協議》的文章,對這種不合邏輯的選擇進行解釋:也許投資組合經理人覺得最近形勢不明朗,因此最好還是不要進行證券委託。巴菲特說,這種心理,必須承認“未來形勢永遠都不會明朗”,而且“你為愉快協議支付了大價錢”。


投資者的樂觀或悲觀都反映了他對未來的想法,而預測未來的結果最多只是機警的,因為樂觀或悲觀的情緒是以情感為基礎而不是以分析研究為基礎,那麼這種預測就是完全是愚蠢的。


巴菲特從未預測過市場何時會上漲,何時會下跌,相反,他一直關注的是市場的情緒變化,並據此採取行動,那就是他著名的那句話:在別人貪婪時謹慎,而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 (轉自:但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