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01 Sep 10 - 林少陽從失業到創業

自組基金投資公司 - 林少陽從失業到創業

來源: 壹周刊 2009年5月


林少陽的新公司於四月下旬正式營運,採訪時辦公室的家具連膠袋仍未拆。

金融海嘯令不少人飯碗不保,就連亞洲股神東尼的高足,名牌基金經理林少陽亦不能倖免,今年初成為失業中年。

曾被傳媒捧上半天的他,突然跌進人生谷底,搵工處處碰壁,惟有看海釣魚打發日辰。最終他決定押上自己大半的資金,自立門戶搞對沖基金,在上環再搏殺。


新公司的事宜,他都親力親為,公司名字「以立」由他所改,意指以信立業。

金融海嘯將很多人趕出了中環,像林少陽,去年還在中環花園道的甲級商廈工作,今日卻遷到一個港鐵站之隔,但級數豈止差幾級的上環南豐大廈,一個面積不到一千呎的辦公室。

他除了親自跟進裝修,還細心點算開支:「傢俬兩、三萬蚊,租金又差不多,最貴係電腦伺服器,埋單可能要十一、二萬元。」

記者建議他養魚點綴,「養魚要成本,舊公司以前養一缸鹹水魚,每個月要成三千幾蚊保養。」他笑言時移勢易,現在自己創業,全公司計及他才得四人,總之慳得就慳。

林少陽 檔案

36歲
已婚育有一子
1996年:中文大學經濟學學士
1996年:任職《經濟日報》財經記者
1998年:任職《壹週刊》財經記者
1999年:加入華富集團,位至投資總監
2008年:加入美資對沖基金Ramius,任職執行董事
2009年:開設資產管理公司


林少陽表示,當初加入華富是希望跟東尼學習,而東尼對他亦的確處處提拔。

第一次炒魷

他坦言以前曾想過幾次創業,但念頭總是一閃即逝,今次勇於實行,無疑因為嘗到人生首碟「豉椒炒魷」,因而逼上梁山。「上年金融海嘯後,舊公司Ramius決定全面撤走投資部……」

中年失業,可算林少陽職場生涯最大挫折。他大學畢業後,便做財經記者,後來為了正式進身財經界,寧願減薪跑到華富做編輯,結果成功獲東尼賞識,轉職分析員及資產管理。

在華富期間,他膽粗粗問老闆借一百萬元投資,保證有一成半回報,賺多了則淨袋,結果獲得三萬元花紅;○二至○四年間,他管理的基金勁升七成,跑快恒指一倍,因而名聲日響,電台電視台爭相找他講股,坐港鐵會被乘客認出跟他搭訕。去年更被高薪挖角到美資對沖基金公司Ramius做執行董事,做香港區三位話事人之一。

作為一個精於計算風險與回報的基金經理,毅然離開工作九年的華富,他笑言計足數,「我初入華富時人工唔高,計晒喺華富九年嘅收入,都唔及喺Ramius一年多。」更重要是封了蝕本門:「當時我已經睇淡股市,所以更加要走,因為Ramius有保證花紅,點都要俾,就好似買咗保險,留喺華富收入反而有機會跌。」

千算萬算,亦勢估不到金融海嘯的來臨,結果上班不夠八個月,公司突然決定縮減香港業務。消息一傳出,各大傳媒即時大字標題:「美對沖基金Ramius縮港規模——香港主事人為東尼門生林少陽」


林少陽的兒子今年四歲,他笑言開公司之前,已預留了一筆錢作兒子的教育開支。

看海的日子

正所謂醜事傳千里,很多人因此知他快將失業,紛紛問他是否被裁,「當然唔好受啦,咁大個仔,第一次俾人裁員,覺得自己好似被人遺棄。」他以「完全不幸事件!」來形容這一段落。惟不幸之中的大幸,是公司付了一大筆遣散費給他作補償。

失業的日子,每天無所事事,「起初半個月好唔慣,因為之前一直好大壓力,好多嘢做,突然間變得好清閒。」四歲兒子不知何謂金融海嘯,也不懂什麼是裁員,自然問他:「爸爸點解唔使返工?」他亦不懂得解釋,只說:「依家放大假,諗緊將來做咩。」

他試過到跨國企業求職,惟無功而回:「見過幾間,入職點都好低,㩒價好嚴重,有啲見完先話未必有位。」退而求其次找本地公司,他又心有不甘,「係有朋友話我可以過去,但我無認真問過。老實講,要喺本地公司搵個位應該唔難,但問題係甘唔甘心走回頭路?」

高不成低不就,他索性過退休生活,「每日行山、釣魚、游水,慣咗之後其實都幾好。」他甚至想過就此退下來:「退休生活唔成問題,問題係我四十歲都唔到,點都要搵啲嘢做。」左思右想兩個月,終於決定自立門戶。


林少陽以往經常出席財經講座,亦曾出書講理財,每次出場總被大批散戶圍着。


東尼真金白銀支持

決定創業後,林少陽第一時間找師傅東尼撐腰,「佢好支持,甚至話如果我有需要,可以提供一定數目的資金。」事實上,自從他踏入財經界,東尼一直是他的貴人,「當時在華富,本來我只幫東尼翻譯,編佢啲稿,但入職三個月,佢就俾機會我自己寫文章分析。」就算他離開華富,師徒二人仍保持緊密聯絡。

儘管沒披露實際金額,但東尼表明已投資愛徒的新公司,惟不會參與日常運作,「我對這門生意好樂觀。」就連新公司英文名稱V3,亦是由東尼所起,林少陽解釋:「V是我英文名Vincent簡稱,三個V亦代表Value(價值)、Vision(眼光)及Virtue(品德)。」

創業之路不易行,在金融海嘯後做基金,更是難上加難,「最難係搵人俾錢投資。」以前,他大安主義坐在辦公室,自然有大筆資金等他管理,現在則要靠關係,賣人情:「依家大部分錢都係來自幾個好熟嘅朋友。」他想向機構客敲門,又非易事,「好多都唔願意投資在新公司上,要等半年或者一年後有表現先會考慮。」


失業的日子,他經常釣魚,有時出海,有時則和兒子在碼頭垂釣。


失業期間,林少陽間中寫網誌,同時亦替被譽為投資聖經的《Security Analysis》作中文翻譯本的審訂。

滙豐供股亂陣腳

再者,相信林少陽的投資者,大多追隨價值投資法,偏偏這段時間優質大藍籌也重創,就連滙豐亦要伸手供股要錢,令不少潛在投資者五癆七傷:「例如開頭話肯投資二百萬嘅,依家只俾百五萬。」結果集資金額比預期少了大半:「本來預計能集資二千五百萬美元,依家只有一千萬美元。」

他為了身體力行,證明自己信心十足,遂將逾半身家瞓身投資在這親生仔上,「唔計自住物業的話,更超過七成。」不擔心一鋪清袋嗎?他說不怕,但亦留有後着,「我已經預留咗一筆錢做家庭使費及小朋友的教育開支。」

集資困難,他一度懷疑自己:「喺咁嘅時勢創業,係咪太武斷?尤其係我見到好多呢行嘅後生仔,無乜資歷,無嘢做之後都話要自己開檔,究竟我係咪都好似佢哋咁,純粹因為無咗份工先做生意呢?」而且打工和做生意是兩回事,「打工,有糧出就得啦,但做老闆,公司無錢賺要攞荷包俾喎。」

幾經掙扎,最終在家人及朋友支持下,還是決定一搏:「就算市況不明朗,我有信心自己有應變辦法。」惟做對沖基金,規模普遍要有二千萬美元才可收支平衡,「我計過就算一千萬美元都做得到,唔夠錢咪慳啲使,最多我同拍檔會無糧出,或者出半份糧。」

他睇淡後市,認為前景是熊非牛,「都係上落格局,主要波幅喺一萬二千至一萬六千點。」但仍勇於在這艱難時期開檔,顯得他信心十足,「往往喺熊市嘅時候,大家先知道基金經理嘅重要性。而且任何時候,市場都有機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您可能也喜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blogger…